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产生的

发布时间:2015-07-31 10:52

 股骨颈骨折一般常见于老年患者,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以50~70岁者为最多。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轻微跌倒即可发生骨折。从高处坠跌、暴力直接打击、碾压、车辆撞击等都可造成股骨颈骨折,该部位血运较差,若骨折处理不及时、不适当,都会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周期短、患者恢复快,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以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1]。但如果在术后护理不当,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患者术后的死亡率。本文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提供理论和数据上的支持,为护理事业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6月在本院因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74.55±4.79)岁,病程2.3~4.0 d,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3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4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平均(76.43±3.85)岁,病程2.1~4.0 d;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因糖尿病会对本组研究指标有影响,所以伴有原发性糖尿病的患者不在本次研究范围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措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皮肤护理等[2]。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2.1 一般预见性护理措施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主要进行预见性的临床护理,其中主要包括:(1)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患者顺利进行手术治疗;(2)心理干预的预见性护理,大多数的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于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医护人员要有预见性的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里疏导,避免患者出现不良的情绪,影响手术治疗[3];(3)髋关节置换术在术中常需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因此医护人员术后要预见性的为重症患者准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及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1.2.2.2 预防尿路感染的措施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训练,术后留置尿管期间适量饮水促进排尿的恢复情况及早拔除尿管。
  1.2.2.3 预防术口感染 术前做好术口皮肤准备工作,避免术口部位皮肤破损,术前需要预防用药的患者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5];在患者回病室前,做好病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为患者更换床单;术后保持术口引流球处于负压状态,及时清理引流球内的血液,定时由里向外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如出现术口敷料渗血,及时更换敷料。
  1.2.2.4 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指导患者床上进行扩胸运动、深呼吸疗法、主动咳嗽方法,对老年体弱患者,护理人员每天行拍背治疗2~3次,方法:手掌呈弓背空心状,由外到内,由下至上顺着肺支气管位走向进行拍背,3~5 min/次,拍背完毕后鼓励患者主动咳嗽3~5声。
  1.2.2.5 预防假体脱出的护理措施 术前与患者做好卫生宣教工作,让患者认识到术后预防假体脱出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要注意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患肢外旋、内收;指导患者床上进行患侧髋周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力量性训练[6]。训练时要注重力度不宜过重,循序渐进地进行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为下床活动做好准备。首次离床活动时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免用力过猛牵拉假体造成脱出。
  1.2.2.6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一般术后1~4 d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发期,尽早进行积极干预预防是重要护理措施,为了促进患肢血液回流,术后下肢保持外展中立,抬高约15°,但要避免患肢受压,尤其是腘窝处[7]。术后5~7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加强对抗凝的治疗;密切观察术肢水肿情况、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每天测量术肢腿围。术后早期下肢平行移动训练:下肢伸直,进行辅助或主动地在床面左右移动,使大腿内外侧肌肉有紧张感为度。术后1~5周根据病情助患者床上坐起,同时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屈展运动,髋关节內收外旋练习;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指导患者多进食猕猴桃、橘子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5.0±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5.5±3.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质量、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年化比例提高、国内人们未能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老年人普遍存在着活动及反应能力下降等特点,临床上股骨颈骨折患者明显增加[8],所以临床上需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由于术后患者活动量少、卧床时间较长,在这个期间如果护理不当,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也增加住院期间患者的治疗费用。
  因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及限制活动等原因,再加上手术前通常需要插尿管,对尿道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术后出现尿路感染机会比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要高些,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作为主要的预防对象,无泌尿系统原发疾病出现的尿路感染一般为外源性感染。本组研究对象中针对这一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使用预见性预防尿感染措 施,效果良好。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卧床、肺部运动减少,肺部分泌物容易下坠到肺的下部,再加上行此手术的患者多数是年老体弱者,呼吸道防御功。
  观察组通过对患者进行预见性临床护理效果的研究,及时预见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患者症状未显现前进行预测可能出现的护理和预见某种症状,并具有针对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早期实施、定时进行,使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长久性和高效性等特点[12-13]),及早采取护理措施对并发症的产生进行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临床基础护理中的不足,有效地避免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研究证明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过程中选择正确积极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王若冰.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4):100-101.
  [2]薛彩云,刘娟.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0):72-73.
  [3]王艳萍.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9):64-66.
  [4]门宏伟.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164-165.
  [5]颜芝.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161-162.
  [6]申岳林.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304-305.

上一篇:老年住院患者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创新

下一篇:压舌板诱导吞咽插胃管法在浅昏迷患者的护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