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渔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00:21

  

第1篇: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水域辽阔,生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渔业经济获得了稳步发展。渔业在经济发展、国际贸易、食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都逐步占据着重要地位。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类生活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更是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包括渔业在内的各个行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渔业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产业经济结构等都受到了重要的影响,进而制约了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1渔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5年渔业数据显示,全国渔业生产稳定、市场活跃、出口增长。据统计,2015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183.76万t,进出口总额66.2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6.93%和增长0.34%。其中出口量93.34万t,出口额46.33亿美元。进口量90.41万t,进口额19.9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9.77%和11.07%。贸易顺差26.43亿美元,同比增加5.18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稳定,出口贸易也有较快增长。生产稳定发展,市场交易较为活跃,价格水平总体偏弱。与此同时,渔业安全形势亟待解决,国际贸易市场压力巨大[1-3]。


  1.2渔业产业结构情况


  目前,我国渔业经济效益偏低。渔业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渔业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力、水域资源、设备等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不佳,科技化水平低,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严重,内陆城市渔业产业结构由于经济发展因素以及匮乏的气候、水域资源,目前整体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农户仍以个体养殖为主,并采用以池塘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传统养殖方式。渔业产业合作组织仍不健全,产业与科技脱节,水产科研没有用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渔业生产力的发展。近几年,我国逐渐重视渔业产业化发展,先后提出加强渔业渔政管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渔业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以促进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4-6]。


  1.3渔业生态环境现状


  据《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局部渔业水域污染依然较为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氮、磷、石油类,其中石油类对沿海海洋类有相应程度的污染。渔业污染事故也是造成渔业水域污染的重要原因。2013年,我国共发生了343起渔业污染事故。因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20.88亿元。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扩张,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扩容逐渐占用了大量的渔业沿海、沿河地区。大量流动到城市的农村人口也给城市沿海、沿河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旅游业的发展使沿海旅游城市的海水和滩涂受到相应程度的破坏。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国家大背景下,由于缺少健全的法制约束,部分工厂排出的大量废水、废气、废物等都给周围水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渔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急需改善。目前,我国逐步加大了渔业法制建设进程,依法行政和规范行业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人心。


  2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建议


  2.1全力保护和整治渔业环境


  一是鉴于渔业环境受破坏的程度,国家应采取法制化解决渔业污染问题,完善海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开展综合整治、岸滩保护和修复、滨海湿地保湿和修复、保护区建设。对污水排放企业,明确出台相应法规,明确规范相应的惩治措施,加大法治力度。加强海洋渔业监管力度,禁止海洋污染、过度捕捞以及过度的人类活动破坏,依法治渔。二是将可持续发展定为健康渔业的目标,发展新型渔业,健康绿色渔业。三是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有影响的活动要加强监视,避免污染事故发生。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污染补偿制度。四是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加快恢复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2.2推进渔业法制建设,促进渔业安全


  安全生产是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首要任务。一是确保安全发展。各级渔业部门应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安全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安全发展的使命感。二是严格遵守渔业法律法规。履行国际条约和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的管理措施,遵守渔业法律法规。三是落实责任主体,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四是推进安全建设中的应急情况处理。建立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意识培训。五是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稳定的雇佣关系,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2.3加强水产品安全质量体系建设


  全面加强健康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环保、健康养殖已经(下转第316页)


  (上接第314页)


  成为目前生产经营者的首要选择。各级渔业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病害监测预报和快速检测服务。生产单位应依法生产经营,建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并落到实处。水产品的检测更加公开透明,增加水产品质量的安全度和可信度。


  2.4推进渔业经济产业化步伐


  应逐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配套完善、管理规范的渔业产业化体系。推进渔业科技研发力度,提高渔业科技水平,并稳步发展远洋渔业与淡水渔业。加强对渔业生产的安全管理,营造渔业大国的良好发展环境。推进渔业产业发展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提升产品档次,培养优势产业群,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渔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加大产业结构调节力度,提高绿色渔业、健康渔业、新型渔业在农业发展中的比重。加快渔业信息化发展,建立渔业产业责任体制和法制化。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的联合作用,推进渔业产业技术升级和行业发展。建立健全渔业行业协会,制定渔业产业行业标准,推动国家渔业产业化发展。


  3结语


  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在生态环境和谐、社会环境稳定和渔业经济稳步增长的条件下形成的,应从保护环境、完善法律、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提高,以实现我国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渔业产量大国,只有不断完善法制,加快科技转化生产力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之间的调整和完善,加大政府扶持渔业发展力度,改善和加强渔业环境,才能更好地将渔业经济健康、经济、全面推向国内外市场。


  作者:张译丹

  第2篇:加强海监渔政执法工作,加快海洋渔业经济发展


  前言


  上一届政府研究出台了《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新一届政府组织召开国务院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渔政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提振了士气。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以依法行政为核心,大力宣传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渔业行政执法氛围,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不断推进渔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确保全县海监渔政执法水平稳步提高。射阳是江苏省海洋大县,位于江苏沿海中部,相传因精卫填海而成陆,由后羿射日而得名,世界珍禽丹顶鹤有90%在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故射阳又有“鹤乡”之誉。土地总面积2800平方公里,滩涂面积7.3万公顷,每年还以近500公顷的速度向海洋延伸,境内海岸线总长103公里,海域面积为313.5万亩(2090平方公里),沿海有奤套港、双洋港、射阳港、新洋港等群众渔港,和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射阳最大的优势是靠海,最大的潜力在海域经济的开发,独特的海洋与渔业资源禀赋,使我县不仅是江苏省海洋与渔业重点县,也是全国著名的渔业生产重点县,先后荣获全国水产百强县、全省海域经济管理先进县、全省高效渔业示范县、全省海洋渔政执法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为渔政执法提供支撑


  近年来,牢记“服务渔业、服务渔民”的宗旨,加强执法装备配置,加快执法能力提升,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为射阳县沿海开发、现代渔业建设、渔区和谐稳定提供了保障,从能力建设入手,不断加大基础投入,不断加快装备更新,不断完善目标考核,使渔政管理和执法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我们投入近两千万元,先后实施了3600平方米渔政综合楼、海洋渔业安全信息指挥中心、黄沙港港口视频监控、渔业船员培训中心、沿海执法站点办公用房食堂改造等项目。通过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改变了单位形象,改善了基层执法人员的办公、生活环境,调动了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加快执法装备建设。利用国家对渔政执法装备大投入、大更新、大换代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相继实施了300吨级沿海渔政船项目、黄沙港渔港安全项目,渔政船执法视频监控项目;更新了执法快艇5艘,购置了四驱执法皮卡两辆;配备了高倍望远镜、高清摄像机、单反数码相机、单兵执法记录仪、录音笔、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等执法取证装备。执法装备的持续更新换代,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也大大降低了执法人员的工作强度,为完成渔政执法任务提供了保障。


  3、加强目标管理考核。渔政执法工作不仅要求渔政人员具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更要有一套健全的制度来管理队伍、规范行为、推进工作。为此,我们不断健全完善《大队管理工作制度》、《百分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将中队目标指标、执法人员的具体工作、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到人、落实到船头,实行绩效考核、奖惩兑现。在工作中,重抓制度的执行和督查,按照百分考核和管理制度的要求,强化各层各级的查责问效,实行季度抽查、半年检查、年终考核,并将督查、考核结果与执法人员年终评比、绩效考核、考察任用挂钩。让执行制度不力的人受到鞭策和促动,让坚决执行制度的人得到肯定和激励。同时,工作经费向一线倾斜,保障海上一线执法人员工作补贴,使一线执法人员安心海上执法工作。


  二、以安全管理为抓手,大力提升渔政管理水平


  我们在沿海港口、渔船管理工作中,我们找准着力点,牵住牛鼻子,以安全管理为抓手,围绕安全抓管理,依托管理促工作,使全县渔船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港口管理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1、健全完善渔船档案。在原一船一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渔船档案标准,提升档案管理要求。建立了船东联系记录簿,对渔船审验、船员配备、政策要求等日常管理工作,逐一记录,归档备查。要求渔船档案做到渔船情况清、保险数额足、船员证书齐、船舶证书全。同时,对全县895艘内陆渔船逐一登船核查,认真整理登记,严格完善归档。新增的58艘内陆捕捞渔船、460艘内陆养殖渔船均建立了完善的档案。


  2、强势推进渔船保险。借力政策性渔业保险,全力推进渔业互助保险跨越式发展,不断提升渔业风险抵御能力,为渔民财产保障、灾后重建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支撑,使渔业互助保险成为渔民的“贴心工程”。2013年,县共收取保费780万元,同比增长45%,全县参保渔船293艘,参保渔民2591人,发放船东小额贷款660万元。实现了渔船、船员保险高标准、全覆盖。


  3、严格甄别外籍渔船。针对我县沿海、港口外籍渔船数量较多,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加大外籍渔船的身份核查、清理力度。对外籍渔船进行排查核对,并向船籍地渔船管理部门发函,请求对渔船进行身份确认。凡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装订身份标签的或不能提供身份确认资料的外籍渔船,一律视为涉嫌套牌船舶予以扣押。在依法处罚后,由船东户籍所在地渔船管理部门或镇、村组织来人召回处置。全年共清理登记外籍渔船226艘,向船籍地渔船管理部门发函11件。


  三、以专项行动为重点,全力维护海洋渔业秩序


  伏休偷捕、套牌捕捞等涉渔违法行为的组织、经营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人脉关系,查处这类案件,难度大,阻力多。在专项执法行动中,大队班子成员带头“约法三章”,自觉抵制“关系风”、“说情风”、“权利风”,敢于动真碰硬,坚持严格执法,不徇私情,确保各项专项行动整治到位。


  1、护渔专项行动动真碰硬。结合伏休管理要求,深入开展“护渔2013”海洋渔业专项执法行动,按照“严督细查,严防死守,严管重罚”的原则,与公安、边防等部门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实行海陆结合的全方位监管,坚决查处套牌、涉渔“三无”船舶、渔船标识不规范等违规行为,做到逢船必登,登船必查。共开展港口检查145次,检查渔船617艘次;开展海上巡查10次(其中参加省、市联合执法巡查3次),检查渔船88艘,查处违规渔船43艘。特别是在伏休开始后,我县对违规捕捞渔船,按照法律规定的最高限开出重量级罚单,有力地打击了非法捕捞行为,打出了射阳渔政的声威。


  2、泡沫筏清理行动处置得力。针对我县沿海泡沫筏非法捕捞有所抬头的现象,我们采取宣传教育、劝阻疏散、联合执法、海上查处、分类处置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对有捕捞渔船的泡沫筏所有人,要求其自行拆解泡沫筏,否则不予发放油补;对海上查获的泡沫筏一律扣押并强制拆解;对在港口查获的从事非法捕捞的泡沫筏,由所在镇、村干部作出书面担保后,带回自行处置。2013年,查获泡沫筏35艘,其中,由镇、村书面担保带回自行处置14艘,通过油补政策动员自行拆除15艘,现场强制拆解6艘。


  3、违规渔具整治行动不走过场。按照“排查到位、摸清底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的要求,对全县渔船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摸查违规网具的存储、使用情况,逐一进行登记统计,为清理整治违规渔具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清理整治中,要求148艘底扒网渔船船东签订承诺书,承诺不再添置新的禁用渔具,并在规定时间内自行销毁违禁网具;要求网厂、网具经营户签订承诺书,承诺不再生产、经营违规禁用网具。在此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对群众的呼声和建议进行提炼和整理,并及时向上级反映,为上级主管部门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第一手资料。


  在违规渔具清理行动中,共查处各类违规捕捞行为70多起,对违规网具捕捞保持高压态势。


  四、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核心,全力提升干部队伍形象


  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清形势,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狠抓机关干部自身建设,提升干部队伍形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敬业、创新、奉献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继续对渔业发展、海洋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开展调研,找准海洋渔业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管理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转变和效能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履职能力,要将服务关口前移,聚焦扎根基层,深入开展三服务、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做到为民、利民、惠民、富民。加强党务和政务公开,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发扬民主,进一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反腐倡廉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解放、思路开拓、作风深入、工作踏实、廉洁高效的海洋与渔业干部队伍,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渔监渔政执法工作,加快海洋渔业发展。


  作者:张里

  第3篇:浅谈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管理


  一、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


  海洋渔业资源是海洋经济和渔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只有渔业资源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渔业才能持续发展。但随着海洋捕捞技术不断进步、捕捞强度持续增大,以及海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程度持续加深,目前全球海洋渔业资源衰退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全球近80%渔业资源处于过度开发、衰退或者极度衰退状态,国际社会正面临着世界性的渔业危机。如何加强和改进渔业资源管理,确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合理开发和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渔业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世界渔业国家(或地区)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影响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


  (一)资源丰度与环境容量


  渔业资源丰度与海洋环境容量是影响渔业资源利用方式及利用程度的首要因素。其中,渔业资源丰度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内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海洋环境容量是衡量海水自净能力大小的标志,它是指在不危害人类生存和生态的前提下,某一海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区域渔业资源丰度与环境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该区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中最低安全标准的设立,并进一步决定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程度的难易。


  (二)人口和经济


  人口(包括人口总量、迁移变动、劳动力供求、城市化等)和经济(包括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等)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多少和经济发展程度对渔业资源的压力上。


  一般而言,渔业人口越多,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对渔业资源的需求越大,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压力就越大,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低安全标准就越易突破,往往越易导致渔业资源被过度利用;另一方面,人口素质问题也同渔业资源利用密切相关,一般而言,人口素质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容易在意识上和行动上接受并实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技术进步和结构变迁


  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命运的过程中具有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如在海洋捕捞业中,先进技术在渔船、渔具、机械、仪器、通信设备等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捕捞能力和强度,扩大了人类捕鱼的地理作业范围和目标鱼种范围,因此,在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采用对渔业资源和环境无害甚至有益的技术取代对渔业资源和环境具有潜在和现实危害的技术,即应采用环境友好型渔具和渔法,以降低渔业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和生态风险。


  三、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管理


  (一)税收和资源租金


  税收可以为捕捞能力调控提供一种激励机制,但是由于其可行性较低,制定最优税收制度所需的众多经济数据缺乏以及其计算工作复杂,所以仅能将其视为其它捕捞能力管理措施的一种辅助手段,通常与捕捞许可证制度同时使用。


  由于下述两个原因,征收税收的方法是正当的。首先,税收可用来矫正市场失灵。税收可以迫使渔民考虑所开发的鱼类种群的价值,与此同时也会考虑开发这一资源所需投入的成本,如渔船燃料、网具、劳动力等。


  其次,所征收的税收是国家财富,也就是说,渔业资源属于国家财产,国家代表全民对其行使所有权,因此,国家对其征收资源租金,这有益于全民,即每个公民都可从这一渔业资源中获取一定的收益,而不必成为渔民才可享有这一收益。


  若国家决定对其实施税收制度,就需考虑如下三个问题:①依据渔获量还是捕捞能力征收税收?理论上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实践中对渔获量征税更易执行;②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与所有成本一样,渔民会尽可能地降低所支付的税额,因此,所确立的制度结构必须确保在合理的成本水平让渔民自觉遵守;③如何避免实施税收制度时的寻租行为?对于某一特定的有价值的渔业资源,可预期税收制度将产生大量的收益,若制度安排不当,这一收益将激励渔民从事各种非法捕鱼活动,因此,需要将税收设置在适当的水平,才可避免渔民寻租行为,从而避免捕捞能力的过度增长。


  (二)捕捞许可证制度


  捕捞许可证制度是捕捞能力管理所采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制度。捕捞许可证制度难以有效解决捕捞能力过剩问题,主要因为其并没有消除导致捕捞能力过剩的激励机制,此外,还有如下两个原因。首先,捕捞许可证是依据渔船、渔船/网具特征,还是捕捞努力量来发放?若依据渔船,那么就可限制渔船数量,但结果通常是渔船平均尺寸不断增长,即使再限制渔船尺寸增长,渔民还会投资其它要素,提高其实际捕捞能力;同样道理,依靠渔船/网具特征和捕捞努力量来发放捕捞许可证,也不能有效解决捕捞能力过剩问题。因此,为了获取更大的捕捞份额,渔民会积极采取“投入替代”策略,即用不受控制的投入替代受控制的投入,不断提高其捕捞能力,从而导致捕捞能力的最终过剩。


  其次,捕捞许可证是否可以转让?如果可以转让———经济学家通常建议捕捞许可证可以转让,为了允许不同类别的捕捞许可证间的相互转让,渔业管理部门应确定渔船的相对效率。倘若渔业已经发出捕捞能力过剩的信号,那么就应要求在新渔船进入该渔业之时,退出的捕捞能力应比该艘渔船的还要多,也就是说,新进的捕捞能力应比退出的捕捞能力低。


  (三)渔民转产转业


  1.分类转产转业


  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转产转业。海洋捕捞业的转产转业应该划分区域,区别对待,时间上不搞一刀切,也不必过于定硬性的指标与任务。对于一些民营企业,临港工业较发达的区域,或者是渔港经济区建设较为成熟的渔区,可先行一步,逐步引导这些地区整体退出捕捞业,对于其他一些目前尚无可替代产业的纯渔区,海洋捕捞业作为支柱产业可能会延续相当长时间,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这一事实。如果操之过急,结果适得其反。


  2.加快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渔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大对渔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继续深化渔港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渔区的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水产加工产业、远洋渔业、水产运销等行业和休闲渔业,要切实通过渔区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兴旺,大量吸纳渔区渔业劳动力特别是捕捞劳力,以减轻近海捕捞压力,减少近海捕捞强度,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四)针对性休渔


  海洋水产种群不同,情况各异,建立在情况不明基础上的泛海域休渔,付出的经济代价巨大;如果能在摸清渔业资源生态家底的前提下,实行“瞄准休渔”,目标准确地保护水生动物的产卵亲体和产卵场,实施产卵场保护和产卵期禁渔的管理,这样,生态效果要比泛泛的伏季休渔明显得多。例如,灯光围网作业是捕捞中上层鱼类的先进作业,它利用有些鱼类的趋光特性诱集鱼,围而捕之。其捕捞选择性强,有利于资源保护;同时,灯光围网作业是一种生态作业,所捕的趋光性鱼类,在生殖期间,性成熟的亲体不趋光,也就是说,那些“身怀六甲”的鱼类不会被光吸引,不参与被诱集群体之中,被捕捞的是那些中上层鱼类。


  作者:李文凯

上一篇:循环经济发展对策应用思考启示研究论文(共6篇)

下一篇:资金管理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共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