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试论邓小平的国家统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发布时间:2015-09-24 09:05

  [论文摘要]邓小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邓小平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而且倡导建立带有复合制特点的单一制国体、主张建设独特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开创两种制度一国之内联盟的先河、提出保存包括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设想,从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了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完善了列宁的“和平共处”理论,发展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突破。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国家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国家统一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不同时代的政治家对此有过不同的思考和探索。科学社会主义者将其理论研究成果系统化,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完成国家统一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突破。

  一、倡导建立带有复合制特点的单一制国体,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它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来使压迫合法化、固定化,使阶级冲突得到缓和的机关。既然如此,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态下,设想与国内国际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就是不可能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要求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必须彻底“打碎”、“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认为无产阶级需要国家,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镇压自己的敌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是共产党人最早的宣言。

  邓小平的对台方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一是主张把国内阶级矛盾、制度冲突放在国家和民族的总体利益下协调解决。他认为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们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也是民族总体的根本利益。为了共同促进民族振兴、国家昌盛、全面发挥国家在组织建设方面的重要职能.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国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潜力。这深刻体现了国家的民族属性,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增添了新内容。二是尊重实际,互不伤害,发挥国家在“特殊时期”的“缓和冲突”和“调停人”作用。面对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实行资本主义的现实,主张谁也不吃掉谁。把互相矛盾、斗争的双方.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于一个统一国家之内,把矛盾和斗争置于宪法和法律的“秩序”范围里,这种对现实两种不同制度进行统一的和平方式,无疑是恩格斯关于国家“调停人”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是明确规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台湾保留资产阶级性质的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台湾地区还可以拥有军队。在两种制度、两种阶级矛盾和斗争的情况下.规定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来调节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缓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调停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样就把国家“调停人”的作用由一个国家内的阶级范畴扩大到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上,这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和发展。

  邓小平的对台方针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国家观念的革命性转变或升华。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放弃共产主义理想,但是他们认为“一国两制”并不妨碍这一理想的实现。也就是说,选择一种不但在国际而且在国内与非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取长补短的战略,并不妨碍消除阶级、消灭剥削的人类大同的实现。“一国两制”的和平共处,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共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境域内,共存共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使中国的国体具有复合性色彩,主体地区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特别行政区实行非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国成为一个完全新型的带有复合型特点的单一制民主共和国。其国家性质可以表述‘为:“中国是一个在主体地区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特别行政区实行非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国两制‘共和国’。”它没有拘泥于我们国家采取单一制国家形式和在国家内采取地方政权形式的观点,这就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认识.并为之注入了新的内容。它是邓小平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和平统一的伟大发明,是邓小平创新克思主义的一面旗帜。它的提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入新境界的一个生动体现,有着极为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主张建设独特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活的灵魂,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正是根据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原理,分析了当今的时代特点.从中国和国际现实出发而提出了一系列统一祖国的方针。二战以后.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经历了40年的演变,台湾已经成为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此背景下,要实现中国和平统一.就必须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和各方利益。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只能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现实问题,所以他们在批判自己对社会关系等问题的估计时,“完全不是以抽象公式之类的胡说为标准。而是以这种估计本身的正确性及其与现实的相符合为标准”。㈣邓小平的对台方略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并且通过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而证明是行得通的,它得到了实践的检验,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光芒。、

  在一百多年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对于如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大体经历了马克思的“多国社会主义同时胜利”,列宁的“一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胜利”,毛泽东的“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胜利”以及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论点和主张都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各自面临着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的实际任务,因而才有各自不同的论断和主张。他们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统一祖国的方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他所主张的以和平方式解决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的矛盾,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制度长期并存、两种经济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就是一种独特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三、开创两种制度一国之内联盟的先河,完善了列宁的“和平共处”理论

  列宁领导并取得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局面。列宁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提出了两种制度“和平共处”的主张.强调“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二战以后,社会主义在许多国家取得了胜利,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原则,提出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而且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列宁“和平共处”思想。但在一个国家之内能不能实行这样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呢?邓小平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一个国家内,同样可以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邓小平明确地指出:“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由此可见.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实际是列宁关于和平共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它有利于促进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四、提出保存包括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设想,发展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依据列宁的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但在经济落后的国家.怎样才能更好地迅速地做到这点呢?列宁曾经指出.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利用资本主义的资本”.尽可能“利用资本主义(更不用说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他还强调说:“不利用资本主义所达到的技术上和文化上的成就.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实现。”中国革命胜利后.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也允许多种经济的成分发展.对恢复国民经济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而“一国两制”的提出又把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它不仅继承了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租让法案”等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而且超越原有范围,在台湾问题上,提出了保存连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设想,保持台湾与外国的密切经济文化关系。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的设想,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没有先例的创举。

上一篇:简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研究述评

下一篇: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