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的理

发布时间:2015-08-21 13:48

  摘要: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在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最有力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会因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批判而无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解放叙事并没有失去信誉。正确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面对剧烈变化的政治与理论环境,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对新变化作出新解释。一方面要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考虑文化多样性的后现代走向,由此对经济、文化和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新的解释,重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和解放叙事的威信。

  关键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终结论;批判传统;解放叙事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在晚期资本主义发生深刻变化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整个西方学术领域的背景下产生的。后现代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现代资本主义也许是正确的,但是在后现代资本主义却过时了。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这种“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的观点持坚定的否定态度,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在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最有力的理论武器。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承认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应用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发展出一种“新马克思主义观”,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发展空间,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
  一、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呢?学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一般认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Post-modern Marxism)是具有后现代话语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后现代资本主义给出解释与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是回应“马克思主义传统历史叙事终结论”理论挑战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现代转入后现代,在后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断裂,传统理论已经过时。后现代主义由此得出结论,启蒙理性确立的关于历史进步的宏大叙事已经崩溃,“在后现代世界,根据利奥塔,这些叙事不再具有可靠性和合法性。这样,后现代状况便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传统历史叙事的完结”。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英美一些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选择了对后现代主义的彻底拒绝,不承认资本主义发生了结构性的断裂或者是根本性转变;相反,英美的后马克思主义(Post-Marxism)却完全拥护后现代主义,认为在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它的解放叙事在许多方面失去了政治意义和解释力量。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两种理论态度完全不同:一方面承认后现代的概念,承认资本主义的结构性转变已经发生;另一方面,又强调这一转变并未使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失败,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资本主义最有效的武器。这一立场是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区别于英美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和后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表现,这些区别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后现代马克思主义鲜明地批判了“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把复兴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他们理论探索的重要目标。在苏东社会主义解体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他们回击资产阶级右翼学者不绝于耳的“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的理论挑战,努力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仍然保持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及其基本特征,他们仍然保持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与基本立场,不同的地方是他们希望后现代哲学能为振兴、复兴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灵感。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解释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巨大理论潜力,这是其他理论无法比拟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建设性的,在注意克服自身理论假定所具有的弱点的同时,他们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目标:是为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社会或者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在当代文化和政治领域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提供一种可靠和明确的论证。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就“再一次提醒我们,关于‘马克思主义之死’的预言大多是不怎么成熟的”。
  (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在许多重要理论问题上为马克思主义辩护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考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其鲜明特征是调整一些马克思主义观点以适应后现代的参照框架。他们中的有些人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对马克思主义激进批判传统的继承,理解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的解放规划与理论方法,他们不赞成拉克劳与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主张,后马克思主义利用后现代主义来表达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不满,放弃为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与批判资本主义的能力辩护。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左派赞同后现代主义的多元主义立场,反对社会不平等与等级制度,反对国家权力对民主的压制。他们认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能够担当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任务,能够为建立公平正义、没有等级差别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提供理论保证。他们发展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适应后现代资本主义的深刻变化,努力用新视角探索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当代哲学理论成果不应该简单化拒绝,也不能采取完全接受的态度,应该批判地吸收当代哲学的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充实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把后现代作为一个理论对话平台,在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上为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辩护,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他们断定马克思本人的理论立场是开放的、理智的、灵活的,马克思始终反对真理性的终极性。
  (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采取后现代的视角解释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公开举起了“后现代”的旗帜,宣称他们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是“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和“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比起来他们是“新”马克思主义。这一新马克思主义观,首先“新”在他们对待后现代的立场上,他们不赞成对后现代主义采取绝对的否定态度。英国的一些“正统”马克思主义学者如依格尔顿、诺里斯、戴维斯等人都强烈否定后现代主义,明确表示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后现代主义并没有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依格尔顿认为:后现代主义只是一种“理论幻象”,它的解构方法存在严重缺陷,它本身是颓废。的、政治上是倒退的、甚至是反动的。一些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在本质上迎合了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用颓废的语言转述了一体化的现代主义,是对里根主义的一种调情”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文化护卫。然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不同意对后现代主义的简单化拒绝,虽然后现代主义没有考虑经济的变化,后现代主义的分析主要强调的是话语、交流和文化重要性。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因为从马克思的立场看,话语是与意识形态、阶级、经济和历史纠缠在一起的。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突破了后现代主义局限于文化的狭隘性,从文化的变化中寻找社会与经济的变化,没有把文化与话语看作是自主的领域,这使得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成为当代非常具有理论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流派。
  (四)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强调其理论主张与后马克思主义不同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特别提醒人们注意这些区别,不能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Post-modern Marx-ism)与后马克思主义(Post-Marxism)相混淆。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立足于经济和阶级决定,是先天的经济决定论,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本质主义与还原论,这种意识形态分析方法在后现代必然会遇到巨大困难。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当今的后现代与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与政治发生了分离,经济已经不存在什么决定作用了,政治领域成为一个自主的空间。因此,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过时了,阶级政治已经让位于认同政治,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了理论批判作用。如拉克劳和墨菲提出要解构马克思主义,并且明确表示挽救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办法是放弃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但是,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不同意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在理论上回应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当然,也不能像正统马克思主义学者那样简单地把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完全抛开。也就是说,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重要理论任务是:既不能像后马克思主义要求的那样割裂文化和经济的关系,也不能像正统马克思主义者那样简单地再次宣称经济决定的重要作用。
  总之,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会因为后现代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和批判而无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解放叙事并没有失去信誉。正确的选择应该是,马克思主义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面对剧烈变化的政治与理论环境,必须重新反思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必须进行理论创新,一方面要考虑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考虑文化多样性的后现代趋势,对经济、文化和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新的解释,发展新的理论话语,重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和解放叙事的威信。
  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终结论”回应的理论着力点,是致力于发展一种开放的、非教条主义的新马克思主义,这种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熟练应对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在哲学方法与理论话语方面提出的挑战,扞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同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之路,却又力图保持马克思主义政治解放的核心宗旨。这构成了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在继承与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基础上,涌现出了一批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方面取得重要理论成就的理论家,美国学者詹姆森就是其中之一,他被公认为当今最重要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森着述颇丰,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有《马克思主义与形式》、《政治无意识》,还有为他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巨着《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姆森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他坚持认为,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与批判是片面的,那些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詹姆森努力寻求发展一种开放的、非还原主义的、非机械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式,以此来回应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与批判,力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发展,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解放叙事和理论批判能力,适应当代资本主义政治文化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做出解释的理论要求,他的理论目标就是致力于建构一种适应后现代环境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他的理论成就得到广泛的重视,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其主要理论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球化过程中蕴涵着深刻矛盾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詹姆森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后现代的性质,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着名论断,这一文化逻辑包涵着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性和多元性之间的深刻矛盾。全球化包括文化维度与经济维度,坚持全球化的文化维度必然会导致后现代对差异和多元的高扬,世界上的所有文化将进入一个包容一切的多元空间,不同群体、种族、性别、弱势民族等将通过自身结构的消解达到一种全球化的大众民主化;另一方面,坚持全球化的经济维度,出现的是一幅前所未有的标准化图画,民族市场和生产区域将被同化为一个单一的地区,以前的民族生活必需品将在新的“地球村”里销声匿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将服从新的全球劳动分工。因此,全球化既是消解中心和差异的生产,又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当代世界巨大的文化政治冲突就根源于此,在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对立中蕴涵着现时代的普遍性和多元性的深刻矛盾。

  (二)重新定义马克思主义
  正是基于对全球化和晚期资本主义这种固有矛盾的思考,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着手建立适应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在《现存马克思主义的五条论纲》中,詹姆森首先依据新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变化,重新定义马克思主义。在他的定义中,修改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学说的观点,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学说”的命题,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科学。他说:“只有那些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或者以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以一种蜕化的形式残存于世的人,才会对这种现象感到吃惊。但是庆贺马克思主义死亡正像庆贺资本主义取得最终胜利一样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唯一科学;其认识论方面的使命在于它具有描述资本主义起源的无限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后现代的资本主义必然导致与自身相对立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所在。”这一定义的核心是,只要后现代的资本主义存在,与之相对立的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就必然存在,詹姆森认为这一新论断非常有说服力,这也是在后现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据所在。
  (三)重新划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根据上面的观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修正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詹姆森把资本主义定义为一种制度或生产方式,而且“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出现的最有弹性、最具有适应性的生产方式”。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两个基本策略克服自身屡次出现的危机:即制度的扩张和全新商品的生产。詹姆森以曼德尔的资本的分期理论为依据,把资本主义分为三个时期,即民族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跨国资本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地扩张,资本的渗透的幅度和市场的覆盖面一直在急速增加。资本主义急速扩张的手段是技术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流水线技术、垄断资本主义的电力和内燃机、跨国资本主义的原子能和电脑,都是资本主义扩张的技术手段。这些新技术在生产新产品的同时,又开拓了世界的新空间,并依据新的规模重新组织了资本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最具有弹性与最具有适应性的观点,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克服自身危机的内在机制,为人们认识与概括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奠定理论基础。
  (四)概括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认为,后现代的资本主义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商品异化,二是消费主义,三是全球化和信息化。商品异化削弱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消费主义充当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全球化和信息化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两条路径。詹姆森力图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商品文化化”和“文化商品化”的逻辑做出解释,恢复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批判能力和理论解释作用。他说资本主义每一次大的扩张和重建时,马克思主义便面临着“危机论”的挑战,形形色色的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会出现。在后现代,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两个层面上受到威胁:一个是关于全球市场体系的“话语斗争”,另一个是反乌托邦的焦虑和对变化的恐惧。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对时代新变化做出新的理论解释,发展出新的理论话语,提出新的理论分析。詹姆森最具影响的理论创新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相互联系的内在逻辑的解读,他把后现代主义文化看成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探索现代资本主义向后现代资本主义转变的文化变化,“詹姆逊强调,后现代主义是全球资本主义的深层结构性驱动力的文化表现,更确切地说,是第三次机器化时代的文化表现。”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非常明确: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就无法从总体上把握晚期资本主义的新特征。詹姆森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应该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应该对晚期资本主义的特征和性质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规划与批判传统。
  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重心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为了批驳“马克思主义终结论”,他们把研究重心转向开拓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新方向上。他们重要的理论工作是把“空间范畴”引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他们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关于后现代资本主义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建构理论,关于后现代主义是对后现代资本主义时空变化引起的政治经济变化的文化体验的观点,受到国外学者高度重视。爱德华·索亚(Edward Soja)的《后现代地理学》和戴维·哈维(David Harvey)的《后现代的状况》和《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奠定了他们在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学派中的理论地位。他们的理论探索在国外理论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理论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空间重构的角度探索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结构的断裂在文化上开始表现出来,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就是社会断裂的文化反映。解读后现代主义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关系,考察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方式,是索亚与哈维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主线。索亚和哈维在他们的着作中,对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过渡问题进行解释,他们同意在最近几十年资本主义在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转变,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构成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断裂。哈维把后现代状况出现归因于资本积累方式的本质性转变,即从福特主义的相当稳定的资本积累体制向20世纪70和80年代的后福特主义的“灵活积累体制”转变。资本积累的方式转变引起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因此,哈维指出:“因而我将对社会生活中的空间和时间加以描述,以便突出政治一经济与文化过程之间的物质联系。这将使我探索后现代主义与经过空间和时间体验的中介从福特主义向更为灵活的资本主义积累方式转变之间的联系。”哈维把后现代主义看成是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结构性重大变化的文化体验,从时间和空间结构的变化这个中介出发,应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后现代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新变化。索亚在《后现代地理学》中考察了西方思想史中关于空间问题的新探索和争论,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空间变化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从空间维度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探索性看法。哈维和索亚都把资本主义经济领域的转变定义为后福特主义,认为后现代状况起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通过空间生产方式的新变化反映出来,“它是随着战后经济繁荣的结束而发生的”。
  (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把空间关系看做是采取特定地理形式的社会关系
  以詹姆森·哈维和索亚为代表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都非常注重空间问题的研究,把空间范畴引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他们认为社会空间的生产和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生产有密切关系,可以通过空间变化研究社会变迁。他们对后现代资本主义空间问题的研究,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的巨着《空间的生产》对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使国外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认识到,空间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是不充分的,是以前被忽视的研究领域。以前对空间的认识是片面的,存在的问题是重视时间(历史)而忽视了空间。把空间看作是静止的、给定的、客观的,是一个非辩证的中立范畴;而时间则是动态的、分裂的、可变的,是历史变化与进步的领域,“时间和历史便得以保持在理论和政治兴趣的主要范围之内,而空间和地理作为边缘性的东西而被忽视”。以哈维和索亚为代表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社会理论研究中突出空间问题,并且对不重视空间研究的社会理论传统提出了挑战。
  哈维和索亚的研究重心集中于空间和社会关系上,根据列斐伏尔的作品,空间并非是简单给定的,而是被生产出来的。社会生产出的空间,或者说空间性,既非呆滞也非静态,而是构成着的社会关系。“一切所谓的空间关系和空间进程实际上都是采取特定地理形式的社会关系。”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和应用了列斐伏尔的观点研究晚期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和空间结构问题,把列斐伏尔的“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现”和“表现的空间”三个范畴应用于理论研究中。所谓空间的实践就是既定社会构成中生产与再生产特定场所和整套空间特征;所谓空间的表现涉及生产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强加的秩序;所谓表现的空间涉及既定社会构成中所使用的意义、符号、代码和知识体系。
  (三)探索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一空压缩”现象
  根据空间的生产是特定社会关系的生产的命题,哈维在对空间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时一空压缩”(time-space compression)概念。所谓时间一空间压缩问题,是指资本积累通过压缩资本周转时间压缩了社会空间,资本积累促使资本主义发生了深刻的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与交通方式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觉时间节奏在加快,而空间距离在明显缩小。这和吉登斯的“时空延伸”概念不同,吉登斯是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提出“时间和空间的延伸性特征”,说明资本主义控制空间的能力延伸到了全球各个角落。哈维则是提出了20世纪资本主义的“时一空压缩”问题,通过对时间和空间压缩现象维度的分析,他描绘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巨大变化,这些新变化以看得见的新空间形式表现出来,哈维描绘了这些社会空间新变化所展示出的理论意义。他深入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应用马克思主义资本再生产理论,努力揭示资本积累的新形式,以及由此引起的空间关系变化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内在逻辑,并且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空间范畴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后现代主义其实是对晚期资本主义时间空间压缩问题的文化反应。
  (四)尝试历史唯物主义的后现代重构
  哈维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必须认真对待地理学,要认识到政治斗争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有关系,当代资本主义存在着社会行动的现实的地理学,存在着现实的与隐喻的权力领域和空间,这些空间在把资本主义地理政治的各种势力组织起来时变得非常重要,应该从空间再分配的维度描绘政治斗争应该在资本主义发展逻辑内理解这些重要的斗争场所。
  这种理论立场就是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是一种开放的和辩证的探究方法,而不是一种封闭的和固定的解释体系。“元理论并不是对总体真理的一种陈述,而是与历史和地理真理达成协议的一种努力,那些真理在总体上和现阶段赋予了资本主义以自身特征。”不能把后现代的“差异”和“他者”概念当作某种附加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的东西来对待,而应该把其看作是把握社会变化辩证法时一开始就应当无所不在的某种东西。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社会辩证法应该包括社会的美学实践与文化实践,文化的生产状况值得密切关注,必须把文化生产和话语生产当作资本主义象征秩序的再生产及其转变的组成部分来分析。
  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重建应该处理好阶级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拉克劳与墨菲用认同政治取代阶级政治,哈维是不赞成的,他认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框架重构中,应该强调对阶级政治与资本力量的研究。另外,对解放斗争统一性强调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新社会运动,肯定环境、种族、性别、宗教这些方面的社会组织在反抗资本主义斗争中的重要性,把握好民主斗争与阶级斗争的辩证关系,扩大反抗当代资本主义斗争新空间。
  综上所述,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的理论活动,是批判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的产物,他们既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和基本立场,也要对“受到后现代威胁”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调整和发展,力图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做出理论解释,努力重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与解放叙事,因此他们的理论探索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上一篇: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探析

下一篇:浅论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