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预算会计改革之浅见

发布时间:2016-03-07 12:51

  1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预算会计在国家预算管理和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进,但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与客观环境的需要有较大的不适应性。

 

  1.1反映不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拔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从单一账户或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或直接拨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行政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是一方面表现为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费用的增加(如工资支出等)或非货币性资产的增加(如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这就需要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样,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也要核算和反映这一资金流向的变化。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立了养老、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相应的社会保障基金,这些基金由政府管理和运作,承担相应的受托责任,会计核算未能跟上新形势。

 

  1.2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编制部门预算则要求从基层单位逐级编制、层层汇总,克服了盲目性,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可见,部门预算是一种综合预算,它需要将一个部门或单位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本部门或单位的预算中,这就要求会计的日常核算和决算报表提供同口径的数据,要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的业务会计、基建会计还没有综合起来,依旧各有各的存款,各有各的账,各有各的报表,决算报表无法与年度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虽对资产负债表提出了编制汇总报表的要求,但对收入支出表并未明确此项要求。

 

  1.3不能反映深化收支两条线后财政资金的运作方式和核算程序发生的变化所谓收支两条线就是收归收,支归支,是一种财政收支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改革后,在将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预算管理的同时,对各部门的预算外收入缴入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另按核定的综合定额标准,安排预算单位的年度财政支出,改变对某些部门收支挂钩的做法。对预算外资金收缴实行收缴分离办法就要求预算单位必须改变其过去对预算外资金所采用的留用、比例分成、上缴转拨等多种会计处理方式,但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反映深化收支两条线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后财政资金的运作方式和核算程序所发生的变化。

 

  1.4不能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收付实现制的实施却造成在同一会计期间权力和责任的不匹配,即本届政府偿还的可能是以前各届政府举借的债务,而其举借的债务又可能转嫁给以后各届政府偿还,从而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各届政府的实际绩效。另外在收付实现制下,现行总预算报表中不直接体现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券、社会保障基金缺口、政府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产生的或有负债等债务,从而夸大了政府真正可支配的财政资源,对财政的持续性发展带来隐患。在反映政府资产状况方面,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不核算和反映政府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虽然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但在财政预、决算报表中,有关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只是以独立报表的形式作为补充资料予以附列,客观上导致固定资产一旦形成便脱离了会计监督的视线。

 

  2预算会计改革的设想

 

  改革开放以后,预算会计制度为适应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改革,目前现行的预算会计是1998年正式实行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改革的转变,尤其是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的建立等一系列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现行预算会计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参照发达国家预算会计实践的成功经验,构建一个更加科学与规范的预算会计体系。

 

我国预算会计改革之浅见


  2.1重新界定我国预算会计体系我国预算会计改革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就是重新构建预算会计体系,这是预算会计改革工作的前提。借鉴国外对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划分的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将原有的预算会计体系重新划分为: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两个部分。其中政府会计由财政总会计和行政机关会计组成,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收付,其资金活动通过财政预算反映。由于许多事业单位曰益走向市场,在资金上与财政逐渐脱钩,实现自负盈亏,因此事业单位会计与政府会计已有了较大的差别,应由原预算会计的一个部分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并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财政拨款的国有事业单位会计,另一部分是非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和区别政府职能。

 

  2.2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随着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进行,预算会计制度尤其是收付实现制这一会计确认基础逐步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必须进行改进。为了如实反映出已形成的现时负债,防范赤字风险,对应付而未付的款项和相应支出,应实行权责发生制来加以确认。权责发生制是使用者评价政府财政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必要手段,也是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向,西方不同政府会计模式都不同程度地采纳了这一会计基础。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只有在政府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政府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并设置相关科目,按权责发生制处理债权债务,使隐性负债显性化,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政府的会计报告就可以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既可以增加核算的透明度,明确显示预算单位享有的权力和承担的经济义务,又有利于依据负债到期时间和金额来调度货币资金,以避免在债务到期时陷入困境。

 

  2.3完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和披露体系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会计对象主要是预算资金的收支活动,难以全面核算和反映政府的经济资源占用及使用情况,也难以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债务规模及偿债情况,所以,应改革我国的政府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1)将基建资金纳入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应在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中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予以核算,以体现基建资金核算的特殊性。

 

  2)对于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后出现的新业务,应分别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做出相应的补充规定。同时,为了适应编制部门预算的需要,应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纳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采取折旧政策,真实反映各单位的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

 

  3)建立财务报告和审计制度。从国际经验看,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需要设计规范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准则,并正确设定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比较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应当包括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等方面的信息,就其内容来盾,不仅应包括预决算情况的信息,还应包括国有资产方面的信息、社会保障基金方面信息等,以保证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比性。为保证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还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审计制度。

 

  总之,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现行预算会计显示出很多不足,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只有改革,预算会计才能发展,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上一篇: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