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手足口病196例临床诊治分析讨论

发布时间:2015-12-13 11:51

摘 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临床诊治方法,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就诊的196例资料完整的手足口病临床资料。结果:196例患者中3~5岁比率为65.30%,3、4两月比率为92.86%,发热比率为58.16%,其中低热比率为56.12%。196例均有皮疹。180例(91.84%)有口腔黏膜病变。结论:手足口病病在本地区以3~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3~5月为发病高峰;病情轻,病程约1周,对手足口病进行有效地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诊治;防治及转归
  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贵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96例手足口病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该例196例手足口病患者中,男124例,女72例,男女比为1.72:1。最小的13个月,最大的是16周岁,患者中发病的患儿绝大部分为幼儿园小朋友。2岁以下18例(9.18%),2~3岁36例(18.37%),3~5岁128例(65.31%),5~7岁8例(4.08%),7~14岁患者为3.06%,占6例,3~6 d的潜伏期。所有手足口病患者病发时间都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在这个时间段中,分析资料显示:概率各为2月的患者为3.06%,占6例,3、4月发病患者为92.86%占182例,5月发病患者为4.08%占8例。并发现患者中168例的接触史显著。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保持正常,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出现上述。在该操作无病毒学分离条件时,以上病例没有做分泌物及粪便Coxsackie病毒分离。
1.2.2 防治及转归: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可针对口腔溃疡者使用局部涂冰硼散或复方西瓜霜、金霉素软膏治疗,效果明显,通常痊愈时间为7 d左右。该些案例不会出现无神经及心血管系统,死亡及后遗症等。
2 结果
  临床显示为前驱症状占大部分,其中57例患者出现发热,2例患者为婴幼儿流口水、拒食,16例患者咽痛,2例患者流涕,2例患者淋巴结肿大。对其心肺肝腹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由而得出结论为:发热、皮疹和口腔黏膜病变为临床上三大主要表现特点。
2.1  发热:其中发热患者114例占58.16%,其中37.5~38℃为低热110例患者占56.12%,38.1~39℃为中等热4例患者占2.04%,无热患者82例占41.84%。
2.2  皮疹:该组196例手足口病患者都出现皮疹,特点为:①大小、形态卵形或圆形斑丘疹、疱疹,刚出现的斑丘疹可为玫瑰红色、棕红色、乳黄色疱浆,皮疹大小为2~5 mm;②数量为占本组病例96.94%中的190例,2.04%中的4例,1.02%中的2例;③皮疹出齐及消退,患者在2 d内出齐,2~3 d后消退,为斑丘疹则在出疹第3天开始硬化后吸收消退。为疱疹则在出疹第3天疱疹干涸结痂后吸收消退,皮疹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及痕迹,78例皮疹消退后有薄片状脱皮现象。
2.3  口腔黏膜病变:本组180例患者口腔黏膜病变,口腔黏膜病变和皮疹出现,时间上一般前后不超过24 h。4.08%中8例,患者口腔黏膜病变早在皮疹1 d,3.06%中6例患者比皮疹晚1 d,92.86%中182例患者两者同时间出现。口腔溃疡患者56例(28.57%),口腔疱疹患者104例(53.06%),口腔黏膜充血患者4例(2.04%)。分布在颊黏膜患者100例(51.02%),上腭38.78%中76例,舌面14.29%中28例,咽部10.20% 中20例,唇、齿龈各1.02%中2例。黏膜病变开始时小疱疹边缘红,约2 mm大小,1~2 d后开始破溃渐变成灰白色或淡黄色,面积比疱疹稍大。这种情况可能出现数个
3 讨论
3.1  手足口病为传染病,引起原因是Coxsackie A16和肠道病毒71型或Coxsackie A5、A10、A9、B5、B2:分离患者的口腔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中均可到这些病毒[1]。该病患者大多为5岁以下儿童,在3~5岁幼儿中发病率最高。该病出现的主要场所为托幼单位,3~5月份为为该病发病高峰时间。病情表现轻,病程约1周。由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很容易得出诊断,可依靠分离Coxsackie病毒诊断为论据。该病一定时期需要区别多形性红斑、疱疹性咽峡炎、单纯疱疹病毒口腔炎鉴别。该病传染性很强,采取措施为隔离患者2周,托幼单位日常用具加强消毒以控制流行。
3.2  感染及免疫:婴幼儿为手足口病易感染者,因感染而发病者可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
3.3  预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该病的疫苗。主要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患者。对于集体单位,应注重患者的隔离工作,抓紧日常用品、食具、洁具等的消毒处理工作。患儿粪便和餐具可采取的措施为:用3%漂白粉澄清液对其浸泡,在阳光下暴晒其衣物。用水煎服板兰根、大青叶、贯众、银花等来预防该病传染[2]。可给在有较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中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注丙种球蛋白,以增强幼儿的抵抗力。在日常,家长、托幼机构、幼儿应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餐具、玩具等用品要严格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同时,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阳光暴晒,避免疲劳过度等而降低自身的抵抗力。在该病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减少幼孩被感染机会,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医院要严格防止患者交叉感染,应采取预诊、分诊或设立专门诊室等措施。
4 参考文献
[1] 焦冬梅,何  亮.手足口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0,20(16):220.
[2] 郑灵巧.五举措应对手足口病疫情高发[J].中国社区医师,2010, 32(15):212.

上一篇:大肠杆菌热稳定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下一篇:重症坏死性胰腺炎治疗32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