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英语教学应渗透传统文化与科技思维

发布时间:2015-07-16 18:37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除了传授给学生英语知识之外,更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情感及价值观的培育。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有意识、有方法地将中国文化与科技思维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此前高中英语课堂普遍存在着重视英美文化忽视中国文化的问题。诚然,英语教学应当以英美文化为烘托,但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不能丢的。新课程标准将“熟知我国社会生活的一般话题;可以使用英语介绍我国的风俗、节日、礼仪”等内容作为教学情感目标,并在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一)设置教材相关问题。如今使用的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很多,教师应当对其深入探索,适度拓展,设置一些适合高中生能力的探究问题。比如Reading National flags, colors and cultures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深入探索教材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如下问题:What color is Chinese national flag?/How many stars are there on the national flag of China?/What do the stars symbolize?对于这些难度不大却兴趣盎然的问题,学生乐意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不仅得到了一次接受中国文化熏陶机会,同时也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二)安排汉英翻译练习。英语习题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比如提供一些翻译练习给学生:长江三峡景色优美,世界上很多人都想来看一看;毕■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非常闻名等。有些专有名词高中生可能还没有接触,教师可以事先给出提示,方便学生理解。在阅读题中同样可以安排一些翻译练习,比如在这部分Amazing people,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郑和下西洋相关材料让学生自由阅读,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
  (三)开展英语拓展活动。教师将授课内容与班级活动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英语掌握水平开展一些阅读竞赛、辩论赛、演情景剧等活动,并在其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Can we agree forbid the fireworks in cities in China就可以用这样的论题当作辩论赛的题目,从学生熟悉的文化辩题入手,在提升口语的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科学思维
  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并不认同英语学科渗透科学思维的做法,认为这样做会分散英语知识输出的集中度。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所谓科学思维,不仅能够应用到理科学习,同样可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灵活应用,理应是英语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只要方法恰当,是无碍于英语知识自身传授的。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科学思维,主要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三方面的锻炼。
  (一)布置发散型任务。发散思维基本等同于迁移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越强,创新能力越强,创造力也就越大。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环节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比如进行词汇教学时涉及词汇与词形的拓展,句型教学时涉及句型的同类延伸,语法教学时涉及语法点的举一反三,文本教学时涉及情节的发散预测等等。在讲解这篇文章时:Reading Home alone,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这样的任务:想象接下来会有什么故事出现(what will the story happen in the next act),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自由联想,并尝试用英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集中与发散相结合。教师进行思维训练时不能“只发不收”,那样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混乱而难以控制。因此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把握好课堂小结,使用表格的办法归纳上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整理发散思维的成果。二是设置一些易于思维转换的活动,比如在教学时,根据文本内容提供图片,再根据图片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最后提出归纳性的问题。三是使用思维导图的办法辅助教学,思维导图具有直观化效果,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起到新旧知识联系的提示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用。
  (三)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具有逆向思维特点的活动通常来说批判性较强,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追问、自主解答、再追问的循环中得到思维的升华。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注意利用矛盾点设置此类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投身其中的机会,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批判,从而达到理想的思维训练效果。探索教材中可利用的矛盾点,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Reading The perfect copy,教师可以利用文章后面的表格带领学生完成不同观点的对比,既训练了学生的新句型写作能力,又锻炼了他们敢于批判的逆向科学思维。◆(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中学)   [本文由WWw. 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双六基本法”的内涵分析

下一篇:小学品德教学中有效实施“即时追问”的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