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6-05-19 09:55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承担者和推动者;他们的政治信仰走向,维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关乎共产主义理想的传承及实现。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地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主导信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值体系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转变,大学生的信仰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弱化、缺失等现象,从而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塑造带来一定困境。

 

21世纪以来,中国开始步入了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商品经济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统农工产业结构向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过渡,一时间经济主体和实现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引发了社会意识与思潮流派的复杂纷呈。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时期,成长于政治民主化的国际背景之下,生活于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与政治民主化、信息网络化无疑给他们的政治信仰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的转型推动了思想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的价值观、文化、制度与生活方式不断相互交融、碰撞,造就了信仰的多元选择性。与此同时也造就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困惑。

 

  一、信仰及政治信仰的内涵

 

  信仰是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能够支撑人的精神、凝聚人的力量、指导人的行为。政治信仰是信仰的最高层次,在信仰中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决定着人生其他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对个人追求理想具有强大的驱动力,而且对组织一个团结有力的集体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政治信仰能够增强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凝聚力,能够规范个人的政治行为,也能够指导社会运动和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因此,强化政治信仰对国家、民族、社会及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何谓信仰”?“指可信任,可依赖;“指崇拜,敬畏。《辞海》解释: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宗教,或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这一解释侧重信仰的功能、内容与心理状态,具有很大的概括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信仰是对某人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这一解释认为信仰是一种相信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信仰对象崇拜敬重相信等心理状态。《说文解字》解释:信,诚也,从人言;仰,举也,从人卯。这一解释侧重对信仰的字面含义的理解。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现状

 

  ()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认同感较强

 

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江泽民曾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他们的思想状况关系着国家人力资源能否可持续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兴衰荣辱。当前的大学生多是80后、90后,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同时由于思想相对不成熟,抵制负面影响的能力较弱,价值观易于受到国内外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目前,国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盛行,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干扰他们的是非判断,妨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有些大学生经不住外界的诱惑,思想陷入误区,甚至被不良社会思潮同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有助于大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看待问题,增强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明确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政治方向,在纷繁的价值观中选取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有力思想武器。

 

  1.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储备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拥有较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马克思主义有着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问题您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吗?”,选择知道的大学生占13%了解一些的占72%。在您在课余时间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情况:一题中,对教材的阅读数量是一部的占28%,二部占26%,三部占22%,三部以上占20%,一部没有仅占4%

 

  2.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客观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在问题您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吗?”,非党员中明确表示想加入的大学生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86%,其中非常想的占到了20%。在问题您认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作用突出吗?”69%的大学生认为非常突出突出。大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把个人前途与国家的未来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对共产主义的实现充满信心,在问题您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有信心吗?”,有67%的大学生选择有信心,其中充满信心的有23%

 

  由此可见,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相关理论知识储备,与此同时也基本能够正确认识和客观对待马克思主义。

 

  ()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产生动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种种变化,也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当物质、利益、竞争等因素充斥社会,当腐败、堕落、失业等情况在社会蔓延的时候,很多大学生感到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已经不能完全解决人们的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这就使得他们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产生了动摇。何谓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很多“90大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答不准确,甚至根本回答不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认识模糊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确立。

 QQ截图20160405185056.jpg

  1.时代背景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间的依存和联系越来越紧密,使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及价值观不断涌入我国。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的价值观、文化、制度及生活方式不断相互交融、碰撞,造成了信仰的多元化选择。当代大学生在如此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优先体验着我国思想的变化及西方文化的渗透,其政治信仰由之前的单一传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也是必然趋势。

 

经济互通、政治借鉴及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使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而地球村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因其先行发展的经济吸引力转化为政治信仰的优势,不断地渗透到国内,渐渐地消解了当代大学生中主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2.学校教育缺失的影响

 

学校是人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学校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按照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仰要求,主要通过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政治信仰及建立稳定的信仰心理结构。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教育侧重于将党和国家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及共产主义终极理想的主要内容。但是,目前高校的政治信仰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及重视程度上都存在着不足。在教育内容上,大学生接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众多高校必修课中的基础课,是最基本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理论内容。

 

这些课程内容相对枯燥,对于很多的大学生来说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必须学习的,无法有效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枯燥的理论讲解如果不能引起大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那便更谈不上信仰它了。在教学形式上,知与行的统一是高校政治信仰教育有效性的保证,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政治信仰教育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理论只有结合实践才能深入人心,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只对课本中枯燥的理论进行照搬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政治信仰教育。

 

  三、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塑造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我党的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从总体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目的在于让受众形成对我国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能够主动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满怀豪情地投身到社会实践锻炼当中去。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明确主旋律教育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从始至终是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的内核,是主导,是支撑,是灵魂,是核心思想,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观点、方法来教育大学生,夯实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认同,并把马克思主义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学有所用。增强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向往,进而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为个人的终身信仰。

 

  ()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社会环境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的信仰状况和自身队伍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态度。从1921年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由弱到强,党员的数量由少到多。在党的队伍中不断涌现出像雷锋、牛玉儒、沈浩等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始终牢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克己奉公,任劳任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外资产阶级腐化思想的影响,党内有些领导干部对自身的要求降低,思想开始变质,丧失了党员应有的先进性,败坏了党的美好形象。

 

为了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首先,应该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强化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其次,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严肃党的纪律,加大对党员干部腐败的惩处力度,从制度上防治腐败的发生,从根源上摧毁腐败产生的温床。只有不断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纯洁党的队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重视实践教育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的高低,将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所以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神圣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为此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精神文明支持。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集中概括和深刻阐释,进一步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识

 

实现两个巩固的关键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贯彻落实习近平的讲话精神,就要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优势,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的关系,使其更加自觉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贾瑜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512

上一篇:如何让初中政治课富有生气

下一篇:中国封建官僚政治的权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