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简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陈独秀社会主义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5-09-17 13:43

〔摘要〕 陈独秀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研究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内早期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之一。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绝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是跳跃式的特殊道路。而中国要“行向社会主义”,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治条件具备后,应尽快发展经济。
  〔关键词〕 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
  
  从1840年到2010年,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走了170年的历史。从救亡图存到全盘西化,再到选择社会主义,中国人经历了多次选择的精神痛苦。今天,中国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当回顾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时,我们注意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早期阶段,陈独秀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中国现代化绝不能走“欧美、日本人的错路”,绝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陈独秀把科学、民主和社会主义视为“近代人类三大天才的发明”〔1〕,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近代中国的现实状况和剖析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弊端,加上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陈独秀逐步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绝不能走“欧美、日本人的错路”,绝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第一,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陈独秀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他曾希望以西方的进化论来指导中国的发展,后来他极力主张用西方文明来改造中国文明。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改变了。他在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制度较之封建制度进步性的同时,在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剖析了资本主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经济危机。根据马克思的分析,陈独秀认为,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弊端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二是生产过剩;三是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其中,资本私有制直接导致社会上雇佣阶级和被雇佣阶级而显着分离。而生产过剩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弊病,这种弊病容易导致经常不断的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经济危机。而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极不平等的分配方法。这几大缺陷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内部,是根本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二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普遍贫穷。他指出,为资本主义生产开道的机器所到之处,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致使当地手工业大都遭到了破坏,最终造成中产阶级沦落为无产者甚至是失业者,而且这个队伍日渐壮大,“多数人过不着人的生活”,且承受着日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他说:“世界各国里面最不平最痛苦的事,不是别的,就是少数游惰的消费的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治、法律等机关,把多数极苦的生产的劳动阶级压在资本势力底下,当做牛马机器还不如。”〔2〕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也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为这种社会制度,“决不能够使多数人‘都’得着人的生活”〔3〕。
  三是资本主义民主具有虚伪性。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他认为,资产阶级民主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不可能是“全民”。这种民主在从前是****封建制度的武器,在现在却变成了欺骗世人把持政权的工具。在资本主义国家,“全国底教育、舆论、选举,都操在少数的资本家手里,表面上是共和政治,实际上是金力政治,所以共和底自由幸福多数人是没有份的”。他呼吁人们不要受这种蒙蔽和欺骗,并进而指出,“资本和劳动两阶级未消灭以前,他两阶级的感情厉害全然不同”,这实质上指明了,资产阶级和劳动阶级(无产阶级)两个阶级有着根本阶级利益和阶级性质的不同,他们之间的天生对抗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只能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
  四是资产阶级海外殖民掠夺罪恶深重。他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产生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往往借口自由竞争而鱼肉别的弱小民族。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大海中,没有一滴水是带着正义人道色彩的呵!”〔4〕而在帝国主义未被消灭之前,弱小民族是“决没有一日能逃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之铁蹄和算盘蹂躏的”〔5〕。也就是说,世界上被欺凌和压迫的广大弱小民族,只有和世界上的无产阶级联手起来****资本主义的统治,才能赢得自己的解放。他认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阶级和留美学生,寄希望于帝国主义来维护中国的利益,无异于“与虎谋皮”〔6〕,是一种“迷梦”〔7〕。
  正是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诸多弊端之后,他认为,欧美、日本资本主义道路已然是一种旧路,更是一条错路,中国要实现国家独立,走向现代化,就绝不能走欧美、日本的错路。
  第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认为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陈独秀出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急剧衰落,新的社会发展道路亟待开辟的时代。最初,他崇拜和追随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革派的主张,试图通过对现有政治制度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但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清政府的****无能使陈独秀彻底失望。他迅速转向追随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最终****了清政府的统治。但是,革命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夺,“西化”方案再次受阻。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经历了从器物、技术到制度的阶段,但是一次次受挫和失败的事实无情地说明:“西化”道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下,是根本走不通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掠夺成性,绝不会允许半殖民地的中国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国内的旧官僚和旧军阀,则要拼力维护自身利益,维护旧有的统治制度和秩序,因而也决不会允许任何否定自身的新生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陈独秀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他认为,在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国内军阀的扰乱未解除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很难得着发展的机会。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在当时的中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第三,社会主义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希望彻底破灭后,出于救国的急切需要,陈独秀把目光转向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学习和研究,陈独秀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代表着人类的未来,是世界上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制度,是克服资本主义弊病的唯一道路。他说:“吾人的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由发达而倾于崩坏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必然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了,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8〕“中国必须发展工业,但同时必须使重要的工业都是社会主义的,不是私人的,如此中国底改革才得着西洋工业主义的好处,免得他们那样由资本主义造成经济危殆的短处。”〔9〕可见,陈独秀既看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而且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弊端,因而找到了中国发展工业经济的出路,即趋社会主义之利而避资本主义之害。这种认识在当时来讲无疑是一种远见。
  陈独秀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不是偶然的,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自进入近代以来,中国围绕救亡和富强这个主题所进行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造成的破坏。“一战”特别是战后协约国分赃的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不公正处理,加速打破了陈独秀对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幻想。三是俄国革命的影响。正当陈独秀为现代化出路失望、徘徊的关头,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资本主义之外的另一条现代化道路,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陈独秀将之称为“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10〕。按照他的认识,俄国革命将把世界带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陈独秀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完全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符合当时的世情、国情。这恰恰体现了陈独秀务实、灵活和不懈探求的精神。
二、走跳跃进化式道路是经济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特殊道路
  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国情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中国应该走怎样的社会主义道路呢?陈独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分析中国实际,明确提出经济落后国家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跳跃进化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时代发生了变化,当时的世界正处于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处于薄弱环节,可以走跳跃式的道路。
  陈独秀一直是从时代变化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前途问题的。他曾说:“为了要明白建国即建立近代国家之整个概念,以及战后会出现一个什么形态的国家,我们首先必须明白我们现今处在全世界历史发展的什么时代。”〔11〕因此,他提醒人们,“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始行进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严密的观察,看中国现在的政治情形如何,经济情形如何,并且先用明白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是怎样的”〔12〕。
  受列宁主义的影响,陈独秀认为,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已进入到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一方面,资本主义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各个方面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实力,这些实力的具备,很大一部分就是依靠欺压和掠夺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因此,帝国主义绝不许这些被压迫民族自由地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另一方面,经济落后国家在政治上,旧的统治势力为了维护日益没落的统治,压制社会下层的革命运动,往往与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充当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具体途径是什么呢?陈独秀认为:“人类进化有两种形式;一是循序的进化,一是跳跃的进化。”〔13〕既然正常的社会进程已被打断,那就只有走跳跃进化的道路。这种跳跃进化实际上是指经济落后国家的劳动阶级直接起来发动本阶级的政治革命,直接把本国现代化进程推进到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阶段。
  陈独秀认为,经济落后国家完全有可能首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在他看来,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除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多的是那些被帝国主义压迫的殖民地,这些民族和国家正是资本主义世界里最薄弱的环节,因而在这些地方更容易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他说:“我们可以承认,任何幼稚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要那里有了无产阶级运动,只要那里有了无产阶级之有力的同盟者,那里便有无产阶级革命之可能。如果认为必须资本主义发达到和先进国相接近的程度,那里的无产阶级才能担负革命的任务,那么‘无产阶级革命’这一名词,必须从经济落后国家的字典中永远除去。”〔14〕也就是说,只要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便会有阶级对抗,而这种天生的、根本的阶级对抗,不管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个阶段,随时有可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经济落后国家不要等到资本主义崩溃才敢于谈社会主义,而应走跳跃式的道路。
  第二,俄国革命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范例。
  陈独秀认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就是一种跳跃式道路的典范。1920年11月,陈独秀在《共产党》月刊第一号上指出:“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发达而倾向于崩坏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必然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了。代之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俄罗斯正是这种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试验场。”〔15〕他认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只有像俄国这样,由下层劳动阶级首先行动起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才能为进一步地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中国只有走跳跃进化之路,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实现民族振兴。
  首先,他认为中国作为经济落后国家,具备跳跃进化的可能性。他说:“社会主义生产制,比资本主义生产制有更高度的发展,也能以清除资本主义的罪恶,已经是初期资本主义的中国,便不能说没有跳跃进化之可能。”〔16〕而他主张的所谓跳跃进化,就是跳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在中国的直接运用。
  其次,中国的现状决定只有走跳跃进化的道路。当时的中国,对外遭受着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迫,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发展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举步维艰。对内则是封建军阀的混战,国内一盘散沙。几个阶级曾试图登上引导中国进一步前进的宝座,但是最终都宣告失败。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中国不具备走循序渐进式道路的条件。因此,中华民族要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要实现民族振兴,就要首先发动****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统治的革命,为发展本国现代化扫清道路。
  再次,所谓的“跳跃”只能是政治上的跳跃,而经济发展上则不可能跳跃。他引用列宁的话深刻说明了这一道理,即“俄国工人吃了资本主义不发达的苦,而不是吃了资本主义发达的苦”〔17〕。这种情况在中国来讲,更是如此。他认识到,政治发展道路,可以主观选择,但经济发展则是一个客观过程,遵循客观规律,任何时候都不可能逾越。因此,他主张,中国的劳动阶级在取得革命的胜利之后,在客观上还存在一个经济上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三、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必须走中国式的道路
  对于中国如何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实际,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论断。
  第一,中国要想走向社会主义,首先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陈独秀号召“直接解决”和“直接行动”。他在1919年5月4日《每周评论》上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与世界永久和平人类真正幸福,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18〕中国的问题也同样如此,非广大民众联合起来直接解决不可。他在5月26日《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中指出:要避免一人或少数人****政权,根本的办法只有“平民征服政府,由多数的平民——学界、商会、农民团体、劳工团体——用强力发挥民主政治的精神(各种平民团体以外,不必有什么政党),叫那少数的政府当局和国会议员都低下头来听多数平民的命令。”〔19〕他这里的“强力”就是指广大劳动群众直接起来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封建军阀的统治,建立“平民”政府。他在比较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主张之后,认识到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最有效可行的办法。他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之后,将马克思的思想变成了实际的主张,“共产主义者的主张是:立脚在阶级争斗的原则上面(此点与基尔德社会主义及无政府主义不同而与工团主义相同),集合无产阶级中最觉悟最革命的群众,组织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共产党;无产阶级的革命成功,即应建设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此点与工团主义不同),利用无产阶级的国家这个武器,压制资产阶级的反动,加入世界的革命,扑灭全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国家;然后渐渐灭绝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度及私有习惯及心理,建设无产阶级的工业与文化,最后达到消除一切阶级无国家的共产社会。”〔20〕

 在陈独秀看来,是否运用革命的手段去改造旧的国家机器,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与社会民主党的一个原则区别。他认为,社会民主党人不主张直接行动,不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改造旧的社会,而是主张议会主义,想通过加入资产阶级的政府、议会,来推行社会主义的政策,“结果不但主义不能施行,而且和资产阶级同化了,还要施行压迫劳动阶级反对社会主义的政策”,这种主张和做法无疑是“与虎谋皮”,因此应当引以为戒。
  他认为,中国革命只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由工农群众及其他被压迫阶级联合起来进行国民革命而行向社会主义,另一条是由资产阶级联络一切反动势力,在国民革命的假面具下,复辟帝国主义的统治。显然,如果中国的劳动阶级在革命问题上不觉悟,那就必然被反动势力的统治抢占了机会。“所以中国劳动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的目前工作,首先要做****军阀****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21〕
 第二,在革命胜利后,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他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后,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不许有产阶级得到政权的意思,这种制度乃是由完成阶级战争消灭有产阶级做到废除一切阶级所必经的道路。”〔22〕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彻底****资产阶级统治的必要手段。针对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一切强权的主张,他指出,应该区别看待所谓的“强权”,要看强权的用法,而不是强权本身。他认为,强权既可用来做坏事,维护强者利益,也可用来做善事,维护劳动者利益。“若不主张用强力,不主张阶级战争,天天不要国家、政治、法律,天天空想自由组织的社会出现;那班资产阶级仍旧大大站在国家地位,天天利用政治、法律。如此梦想自由,便再过一万年,那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23〕而劳动阶级不采用强力,不要国家政权法律,则恰恰是资产阶级所欢迎的。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防止资产阶级复辟的需要。他指出,资产阶级已经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诸多方面都比劳动阶级处于优胜的地位,因此劳动阶级要想战胜他们,尤其是战胜后要想彻底制服他们,是有很大困难的。“从革命发生起,一直到私有财产实际归公,必然要经过长久的岁月;从私有财产在制度上消灭,一直到私有财产在人心上消灭,又必然要经过长久的岁月;在这长久的岁月间,无论何时都有发生阴谋使资本制度死灰复燃甚至于恢复帝制底可能。”〔24〕这个时候,就有必要运用政治的强权,防止他们的阴谋活动;利用法律的强权,防止他们的懒惰、掠夺,矫正他们的习惯、思想。他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就必须马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防止资产阶级或其他反动阶级卷土重来。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管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陈独秀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维持社会秩序所必需的。在他看来,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为了镇压资产阶级和其他未有消灭的反动阶级、反动势力而存在的。同时,他还特别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教育和法律的重要性。他指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度虽然由剥削制度变成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诸如“人类专己自私”的本性,“倘然没有法律裁制这种倾向,****的帝王贵族就会发生在自由组织的社会里;若要预防他将来发生,抵抗他已经发生,都免不了利用政治的法律的强权了”。还有,如果没有法律的制裁,就会导致使个人利益遭受侵犯,以致损害社会的安定。
  以上是他运用唯物主义原理,观察和分析问题最实质的地方,而主张阶级斗争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表明陈独秀在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第三,像中国这样的经济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首先发展经济。
  陈独秀认为,在经济落后国家,即使无产阶级革命赢得了胜利,也并不代表在经济上也取得了胜利,而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他明确指出,“俄罗斯十月革命的主义及其成功,不过是无产阶级夺得政权,不过是走向共产党主义的路的第一步,由此第一步,运用此政权以创造无产阶级的经济力,以建筑共产社会物质的基础”〔25〕。具体来讲,革命的胜利只是政治上的胜利,而在经济上却没有走出“资本主义的范畴”。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他认为,为了使经济发展与政治相适应,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治革命的胜利后,就应尽快推进经济建设。为此,必须经过一个经济上的过渡阶段。
  根据俄国的经验,陈独秀意识到,中国的长期落后,根本原因就是经济落后。中国经济长期停滞在“前资本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农业造成社会的蒙昧无知和散漫,商业造成社会的奸诈和苟偷,于是它的生产力、武力、道德、文化,都一般的衰落。”〔26〕而且正由于中国经济长久停滞于前资本主义时期,才使得“旧社会的抵抗力过于强大,资本主义的工业与文化不易侵入”〔27〕。因此,他号召中国人要有点民族野心,要从根本上大力发展中国的实业,大力增加中国经济的“富力”,而且,这种需要一刻都不能等。这一观点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阶段要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是一致的。
  那么,怎样发展中国经济呢?他首先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即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小生产制、私人资本主义的大生产制、国家资本主义四种经济成分并存:二是中国经济已经“完完全全操纵在外国资产阶级国家的手里”〔28〕,如关税、工商业、金融、交通、矿业等等;三是落后的农业经济、商业经济在中国本土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那么,具体采用哪一种经济制度呢?根据当时中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状况,他提出了“由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具体主张。他主张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允许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包括私有经济)并存,在他看来,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最容易转化为国家社会主义的那种经济成分。在过渡时期结束后,应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即“资本公有,人人都有工作生产底机会,社会上一切生产工具——土地、矿山、机器、房屋等——谁也不能据为己有,谁也不能租给他人收取利益”;这种认识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一是他既想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好处,又想避免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以及免于遭受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的痛苦,于是选择“国家资本主义”为行向社会主义的主要经济成分。二是从“究竟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角度来思考,之所以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显然有一个从经济上过渡的想法。因为他一直坚持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可超越性。三是以一种经济成分为主,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可以说,这种认识在当时是超前的。
  从上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期陈独秀的思想分析中,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陈独秀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恰恰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步的理论成果。陈独秀等先进分子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例,并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第二,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的弊端所形成的一些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认清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弄清楚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第三,陈独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以跳跃进化道路方式走向社会主义的论述,既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原则,又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我们在今天进一步弄清楚为什么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陈独秀关于过渡时期、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关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关于革命成功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一些思想,对于我们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继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政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通.后期的陈独秀及其文章选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199.
  〔2〕〔3〕〔4〕〔5〕〔6〕〔7〕〔15〕〔18〕〔19〕〔20〕〔21〕〔22〕〔23〕〔24〕〔25〕〔28〕陈独秀着作选: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58,209,321,318,318,318,200,2,18-19,470,477,254,158,196,545,475.
  〔8〕〔9〕〔12〕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M〕.北京:三联书店,1984.194,50,297.
  〔10〕陈独秀着作选: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74.
  〔11〕〔13〕〔14〕〔16〕〔17〕〔26〕〔27〕陈独秀着作选:第3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74,497,338,499,499,489,491.

上一篇:胡乔木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贡献

下一篇:浅谈从晚年书信看列宁的工作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