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试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论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

发布时间:2015-09-15 09:43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 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科学判断
  论文摘要: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体现着审时度势的世界眼光,具有着丰富深厚的理论内涵,是我们着眼未来的战略指南,具有划时代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对时代的判断是我们制定内外政策的基本前提。对国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是我们一切战略策略的出发点和客观依据。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典范,他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具有划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审时度势的世界眼光
  时代主题是世界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系全局的核心问题。它是一定时代基本特征的反映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时代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因而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时代主题。
  马克思、恩格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和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他们认为,这个时代的特征是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敌对的阶级和阵营。因此,他们把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视为这一时代的主题。列宁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历史关头,他从社会经济基础、政治状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深入地考察和揭示了时代问题。首先,从分析经济基础人手,阐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其政治表现是谋求世界霸权,从而为其资本输出寻找出路,其结果必然导致帝国主义的争霸,因而帝国主义战争是时代的一大特征。其次,从分析力量对比人手,看哪一个阶级的历史居一于主导地位。当时是广大的日益陷人贫困状态的无产阶级劳苦大众和他们的斗争处于社会历史的中心,所以帝国主义时代的另一个主题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再次,从分析矛盾关系人手,指出当时存在三大基本矛盾,这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矛盾、国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三大矛盾空前尖锐,由此决定了当时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毛泽东赞成列宁的提法,并进一步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抗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使毛泽东更加坚信列宁关于时代问题的论断。尽管社会主义阵营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分裂,60年代中后期以后两大阵营的对抗已演变成美苏争霸的对抗,毛泽东遂于70年代提出了着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对世界战争危险性的估计却越来越严重,到70年代初期,更认为世界战争不可避免,国际局势一触即发,要准备“早打、大打、打核大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形势和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发生深刻变化。时代的主题仍然是战争与革命吗?尽管也有人感到疑惑,但终究难以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仍长期沿袭旧说。正是邓小平同志经过对国际形势长期冷静的观察,大胆抛弃了“左”的影响,紧紧抓住新的时代特征和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以无产阶级政治家深邃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在80年代初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崭新论断。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正式把邓小平这一战略思想概括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论断,深刻总结了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为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实事求是的科学判断
  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具有丰富而深厚的理论内涵。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分析国际形势的具体体现。其科学性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它是对当今时代的“问题判断”。它明确指出了在今后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各国人民面对的主要问题、需要致力于解决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他说,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问题比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更突出,更具有战略意义,更带有普遍性和全局性的影响。这就从“任务”的角度阐明了“时代主题”的内涵,只要这两大任务没有解决,“主题”就不会改变。其次,它是对当今时代国际形势的基本“趋势判断”。邓小平认为,世界大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避免,因而人类有可能争取到一个较长时期的总体和平局面来发展自己。他指出,一方面由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使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深人人心,所以,维护世界和平、谋求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从力量对比上看,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相比,大国间激烈对抗的总体强度降低,基本态势趋向缓和。因而,他明确指出,如果工作做得好,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再次,它又是关于当今时代的“矛盾判断”。和平与发展不是只讲同一与合作,不讲对立和斗争(这同戈尔巴乔夫“国际政治新思维”有着原则区别),而是清醒地意识到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它既包含可能经常发生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也承认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而主导世界潮流的是两大根本矛盾,一个是东西矛盾,一个是南北矛盾,和平与发展的实质就是这两大矛盾的斗争。因此,不经过艰苦的斗争,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这就从“根本矛盾”的角度深人揭示了“时代主题”的科学内涵。
  从实践上说,正是有了这一科学判断,才使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到必须抓住机遇,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否则,就不会有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也不会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根本转变,更不可能有我们在20多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下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着眼未来的战略指南
  自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以来,这一论断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但也不断受到国际风云变幻的冲击和考验。第一次大的冲击来自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我们国内也发生了政治风波,面临西方国家的联合制裁,有人对两大主题及其所规定的对于国际局势总趋势的判断产生过疑问。第二次大的挑战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随后发生的北约武力干涉南联盟事件之时。在美国霸权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尤其是在美军悍然轰炸我大使馆后,人们在表示极大义愤的同时,也对和平与发展的战略判断提出了质疑。第三次大的挑战是在小布什上台后,美国政府大搞单边主义,寻找新的挑战目标,大有把中国当作主要对手对付之势,中美之间从撞机事件到对台军售争执,摩擦不断,两个大国的关系再次陷入危机。第四次大的挑战是“9.11”事件之后,美国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借反恐扩大战争范围,激发了西方与伊斯兰世界、阿拉伯民族与以色列等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于是,人们怀疑:未来国际局势的总趋势究竟是缓和还是扩张?和平发展到底还是不是时代的主题?或者说,这一主题是不是已经过时?抑或只是一种理想?
  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之所以是正确的,就因为它是科学的理论。它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反映了历史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运动和运动的一般速度的各种倾向”,是“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因而它不受“每个时代都有的个别的、局部的、时而前进时而后退的运动”,以及“脱离一般运动和一般速度的各种倾向”的左右,从而对国际关系的性质和国际形势的趋向带有根本的规定性。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既涵盖当代历史,同时又是面向未来的。它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给我们以宏观、战略性的指导。

  实际上,冷战结束后,虽然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新变化,但邓小平科学时代观的基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一是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全球性的相互依赖关系。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提供了更快捷便利的通讯手段,而且保证了国际间相互联系和交往在更大规模上进行,日益缩短了各国的地理和空间距离。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世界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关的有机整体。大国间的冷战和对峙局面,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对抗,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妨碍各国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严重落后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全球合作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仅是导致两极对抗格局瓦解的根本原因,而且客观上制约了新的冷战对峙和国际关系格局,从而推动了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不断前进。
  二是虽然冷战时期的东西矛盾在两极对抗的意义上已不复存在,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美国与中国、美国与俄罗斯、欧盟等其他战略力量之间的矛盾还会有新的发展。原来意义上的东西矛盾正向着“一超与多强”的矛盾、“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演变。这一矛盾实质上是称霸与反霸的斗争,是维护还是破坏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斗争。美国虽然成为了惟一的超级大国,但由于它处于世界各种矛盾的中心位置,面临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多极力量的挑战,因而从总体和从长远发展趋势上看,它的力量必然分散。尽管多极化道路还要经历曲折和反复,但美国力量总体下降、多极力量总体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和平力量对霸权和战争力量仍然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
  三是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宗教矛盾和冲突加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国际恐怖主义现象,是冷战后威胁国际和平,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荡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矛盾对总体的战略格局不会造成根本性的破坏。国际恐怖主义毕竟不为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所认同,也不代表各种文明和宗教的主流。因此,民族宗教矛盾和恐怖主义活动一般不会导致世界性战争。
  四是南北矛盾更加突出,核心仍然是经济发展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上。长期以来,由于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严重不平衡,造成了穷国越穷、富国越富的局面,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冷战结束以后,经济科技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国际竞争的重点由军事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军事为后盾的综合国力上来,发展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提到发展中国家存亡枚关的日程上。而发展中国家的日益贫困又不可能不影响到发达国家和全世界经济、政治的平衡与稳定。因此,把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是切中肯萦的。
  五是国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不可测因素增加。这既是不利因素,又有可利用的一面。只要和平力量策略对头,善于利用矛盾,就能增大战略回旋余地,有利于和平与发展。"9·11”事件的发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它引起国际社会主要矛盾排序的变化,凸显了国际社会与三股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恐怖主义)的矛盾,使东西矛盾(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美国与中俄的矛盾)出现了在某些方面走向缓和的重大契机,改变了美国关于主要威胁来自某个潜在的、正在崛起的地区大国的判断;其次,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战略关注点西移。它虽然不会改变美国整体关注欧亚大陆的战略指向,却大大迟滞了美国战略重点移至东亚的步伐;其三,中国、俄罗斯与美国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上增加了战略共同点,它们之间合作的一面加强,冲突和对抗的一面会受到更多的牵制。
  进人新世纪以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不稳定因素增加,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从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变。可以说,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主题的判断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反映和代表了当代国际形势的主流,它并没有因为国际风云变幻和局部动荡、冲突而发生逆转,仍然是我们今后观察分析国际形势,制定国际、外交战略的正确指导思想。

上一篇:略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推进路径

下一篇:浅论邓小平外交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