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简析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5-09-10 09:39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大战略思想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过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从而找到适合于中国发展道路的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坚持、深刻反思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论新阶段》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形成以来,不断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发扬党的历史上形成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深入。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蕴含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前提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始终强调自己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否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所谓的“中国化”发展,都将偏离正确的轨道,都将以失败告终。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我们党什么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陷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桎梏,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出现挫折;反之,则会取得重大胜利。“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的错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直至“两个凡是”的错误莫不如此,这些历史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时代孕育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时代更要求我们不断的根据变化的实际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因而,我们要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立足于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背景和总趋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三、根据时代特点和社会现实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保证,也是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创造力和感召力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开放的和发展的理论体系。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更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不断的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发展,关键在于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现实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法宝。可以说,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是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


  四、坚决同各种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错误思想作斗争,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靠保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在同各种错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倾向的斗争中实现发展的历史过程。毛泽东同志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反对本本主义,主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动摇。邓小平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当前,极端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在我国的蔓延和影响,给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众多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这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带来的严峻挑战,对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挑战作出有力的回应,对各种错误思潮和思想倾向进行坚决彻底的批判和揭露,这是消除人们思想中各种疑惑和不解,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靠保证。 
  五、坚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原则 
  理论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指导人们有效的进行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以服务社会实践为宗旨的理论创新过程。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④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的是其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实践功能。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产生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都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要坚持理论创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则。 
  注释: 
  ①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9,291. 
  ②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61.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三农”问题研究

下一篇:从人的需要出发考量人的解放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