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15-09-08 09:2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品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构建并不断丰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显着的科学性、开拓性、继承性、系统性、前瞻性、务实性、本土性、开放性等重要特征。把握这些重要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党自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科学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与实践基础之上,具有显着的科学性。首先,这一创新的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探索与总结的结果,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这一创新的理论体系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把握。因此,这一创新的理论体系具有显着的科学性。同时,这一创新的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还具体体现在求真性,即追求真理之中。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求真性即是勇于探索真理、敢于追求真理,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过程,本质上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实际情况,适应时代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真理、追求真理、把握真理的理论创新实践过程。 
  追求科学性、坚持求真性,首先强调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的世界观、历史观,我们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都根植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理论渊源。同时,追求科学性、坚持求真性,又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由于理论创新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要在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理论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作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概括,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而更好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在理论创新中追求科学性、坚持求真性,就是要在不断变化的形势和历史环境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提出新理念、得出新结论;就是要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历史时期,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理论创新获取新的理论成果,并以创新理论指导和推进新的社会实践。追求科学性、坚持求真性,既要求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生命力,就在于它的科学性,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正是我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扎根于中国的土壤、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把握时代特征、反映时代要求,不懈地进行理论创新实践、不断取得理论成果的理论创新过程。 
  科学的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又需要经过实践检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因而,这一理论体系具有显着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理论。 
  二、开拓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正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正是有了这种开拓创新的品质,才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为可能,成为现实。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我们的理论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开拓、不断创新。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进程,不断开拓创新,构建和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比如邓小平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要求,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等一系列围绕社会主义发展的富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完整的邓小平理论,从而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又如,我们党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地提出并阐明了当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跨越。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更加明确。这一创新理念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目的思想的丰富和拓展。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这一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决定了发展模式的创新,即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发展、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改变经济生产方式,强化环境保护和环境支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我国经济社会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因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解决了“中国怎样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一时代的重大命题,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发展的路径问题,从而为我党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赋予了重要而显着的开拓性特征。 

 三、继承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认为“老祖宗”不能丢,因为我们的由来和崇高目标,我们的世界观、历史观,我们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都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丢了“老祖宗”,就丢了根本。当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不是框框,而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我们理论创新的根基和渊源。因此,马克思列宁主义既要发展又要继承;既要继承,更要发展。比如,我们党创立并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又是对这些理论的科学继承,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难以更好地继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都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重大发展。邓小平理论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发展理论,坚持马克思所确立的社会主义理想、制度和发展方向,坚持了列宁的实事求是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理论,坚持了毛泽东曾倡导的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的发展路线,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路线,还开拓性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364。并在此基础上,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和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只要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突破了思想禁区和精神桎梏,确立了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党建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当今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放眼世界,站在时代的前沿,对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构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新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中不仅注重了发展性,还充分彰显了继承性,坚持了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实现了继承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
  四、系统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立并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所组成,这一理论体系全面、科学地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什么要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具有显着的系统性特征。同时,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又各呈现出系统性。比如邓小平理论科学地解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障、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和平统一祖国路径等重大命题,构建了系统、完整的邓小平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重大命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党的根本宗旨三方面进行有机整合,拓展了党的建设新路径,使我党的建设理论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第一,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国实现强国富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而正确的发展观,它在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统领的作用。第二,我们党提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拓展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视野,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第三,我们党提出的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坚强政治保证。第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的重要发展保障,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只有不断提升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保证党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第五,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任务和核心要素,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我们党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展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第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第七,我们党十六大以来创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拓展和创新了我国发展思路,是新时期我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发展方略。第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第九,我们党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思想,为维护世界和平,创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促进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开辟了新的有利的实现路径。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所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上一篇:重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

下一篇:认真分析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