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医学论文>药学论文

骨科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用药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23 09:43
【摘要】目的:针对我院在骨科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预防用药情况予以分析探讨。方法: 对我院骨科在2010 年2 月份至2011 年11 月份间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选取80 例,并对其在围手术期间使用抗生素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例数最多的是头孢菌素,在抗生素用药中占71.36%;喹诺酮类在抗生素用药中占17.21%,居第二;在所有抗生素中所占比例最低的抗真菌类,其次是糖肽类。在手术前24 小时使用药物者为2.98%,2 小时至24 小时间服药者为23.61%,2 小时以内服药者为73.41%。术后持续时间在一周以上者为31.5%,一周以内的为62.37%,三天以内的为 6.13%。用药最多的为Ⅲ类切口,所占比例为72.65%,用药最少的为Ⅰ类切口,其比例为9.42%。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采用的抗生素预防用药情况大致符合患者病情,使用抗生素较为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此方面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骨科,围手术期,抗生素

  1 前言

  在骨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即为感染,感染对患者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在骨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是非常关键的,既能提升手术的质量,还可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的健康恢复[1]。针对我院骨科在2010 年2 月份至2011 年11 月份间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选取80 例,且对其在围手术期间使用抗生素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0 年2 月份至2011 年11 月份间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选取80 例,男56 例,女24 例,年龄9 ~ 78 岁,平均年龄为43 岁左右,住院时间平均约为15 天,患者的创伤包括有胸腹闭合性创伤、颅脑创伤、闭合性与开放性四肢骨折等。

  2.2 研究方法

  对80 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治疗、出入院具体时间等,同时对患者在手术间的手术名称、切口类型、术中持续时间及愈合等级也要做相关记录,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的药敏、细菌培养情况及院内院外的干扰和血常规情况,最后对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也要予以记录,如用药的剂量、使用的药物名称、用药与停药的时间以及给药的方式等[2]。

  3 结果

  3.1 各类抗生素应用比例情况

  用药例数最多的是头孢菌素,在抗生素用药中占71.36%;喹诺酮类在抗生素用药中占17.21%,居第二;在所有抗生素中所占比例最低的是抗真菌类,其次是糖肽类。像氨基甙类、青霉素类、林可霉素类、B-内酰胺类在围手术期的使用并无特别突出。

  3.2 抗生素应用和持续时间及切口情况

  在手术前24 小时使用药物者为2.98%,2 小时至24 小时间服药者为23.61%,2 小时以内服药者为73.41%。术后持续时间在一周以上者为31.5%,一周以内的为62.37%,三天以内的为6.13%。用药最多的为Ⅲ类切口,所占比例为72.65%,用药最少的为Ⅰ类切口,其比例为9.42%。

  4 讨论

  从近些年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来看,临床上对抗生素的使用并无明确规定,其滥用现象较为普遍,时常会造成患者各方面的身体机能出现状况,如损害听力、肝脏功能受损、产生耐药性、过敏等,因此,对骨科围手术期的抗生素预防用药必须掌握其合理性[3]。抗生素的预防应用依据使用原则应按照手术的切口类型进行合理选择。在骨科围手术期,最易感染的细菌有变形杆菌、表面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经过此次研究表明,我院在骨科围手术期选择的抗生素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在抗生素用药中占71.36%;然后是喹诺酮类,在抗生素用药中占17.21%;在所有抗生素中所占比例最低的是抗真菌类,像糖肽类、氨基甙类、青霉素类、林可霉素类、B- 内酰胺类在围手术期的使用较为平衡。本次研究中,发现在感染性疾病中有少部分病例并未对药敏和病原学进行试验检查,在抗生素用药中存在一定的盲点。抗生素用药时间多为手术前一天的晚上使用,主要是为了消除或抑制患者体中可能的潜在性感染,如泌尿系感染、口腔感染、咽部感染等,防止患者出现感染情况。从目前的研究可证明,在术前1 天单纯使用抗生素对围手术期的预防作用是非常不明显的,所以我院在骨科围手术期的抗生素用药时间多选择前0.5 小时,这样可大幅度提高术中术野的杀菌抑菌效能。对手术时间> 4 小时的患者术中应适当增加1 个剂量,抗生素应选择半衰期较长类型,此外,在无菌手术后使用抗生素通常< 3 天,若是对用药的时间随意延长,会增加耐药菌株定植的可能性[4]。当然,抗生素是无法彻底杜绝感染的可能性,所以骨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必须要注重手术的技巧,增强无菌观念。在临床上通常会依据受到污染的程度分为三类手术切口,即Ⅰ类、Ⅱ类、Ⅲ类。Ⅰ类手术切口无污染,通常在韧带、肌腱、皮肤等缝合中最为常见,适应征包括四个方面:①免疫缺陷者或年龄过高人群;②手术中植入异物;③对重要脏器进行手术,感染的后果较严重;④手术时间长、范围大。本次研究中有部分患者与所述方面并不相符,所以不需要采取抗生素进行预防。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用药虽然具备较大的合理性,但还需对骨科医生在观念与技能方面进行提高,加强我院在抗生素使用方面的监管力度,保证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欧阳谨, 熊健. 基层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08):114-115.

  [2] 杨国才. 腹部外科围手术期规范化抗生素应用的效果观察[J]. 海峡药学.2010(05):79-80.

  [3] 陈军辉, 金小越, 李素萍.2005-2007 年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9(S1):34-35.

  [4] 史天陆, 杜德才, 孙言才, 沈爱宗, 张圣雨, 刘琳琳, 姜玲.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2):58-59.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临床

下一篇: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药物中利福平——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