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医学论文>药学论文

抗感冒药物的治疗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13:56


第1篇:抗感冒药物的治疗疗效分析


感冒属于多发病、常见病,是由病原体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病变[1]。大部分患者会通过服用抗感冒药物进行治疗,因此,该类药物现已成为临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抗感冒药物的品种较多,其中所含的药物成分多数相同,而另外不同的成分使药物具有各自的治疗侧重点,应依照患者的具体症状合理用药,否则不仅未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还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2]。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合理用药的前提,临床医师应熟识药物成分和药理特征。为指导合理用药,提高感冒的治疗疗效,本文对104张抗感冒药物处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我院开具的抗感冒药物处方中随机抽取104张,其中普通感冒处方56例,流行性感冒处方48例。


1.2方法对104张处方中的药物成分和用药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观察与研究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阐述不同感冒药物的合理使用。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104张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共14张,其中2张为用药不对症,占4.8%;12张为药物成分重复,占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感冒是临床多发疾病,主要有头痛、鼻塞及发热等临床表现,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依照患者具体临床症状,有针对性地选择抗感冒药物,对症治疗[3]。本次研究中抽取104张抗感冒药物处方中共有14张为不合理用药,其中2张为用药不对症,占4.8%;12张为药物成分重复,占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感冒药主要有抗充血类感冒药、抗过敏类的感冒药、镇痛清热解毒类感冒药和止咳类的感冒药这几类,感冒药的种类不同,其药物成分及药理特征也存在差异。


镇痛清热解毒类感冒药:这类感冒药在十分常见,目前市场流通较多的是布洛酚和对乙酰氨基酚,是治疗因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十分有效的药物,然而其对患者的胃肠具有较明显的刺激作用,因此,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此药,避免使病情进一步加重[4]。


抗过敏类感冒药:此类药物对于因细菌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而产生的咳嗽、鼻塞及流鼻涕等不适治疗疗效较为理想。抗过敏类感冒药中的成分主要有扑尔敏和苯海拉明,扑尔敏是抗组胺药物中作用较强的一种,此外,也可起到一定的抗胆碱作用,苯海拉明其药理特征是可以跟组织中所释放的组胺产生竞争,获取竞争效应细胞上存在的H1受体,从而起到抑制过敏发作的功效,该类药物还可以直接影响延髓的咳嗽中枢,起到抑制咳嗽反射的作用。


抗充血类感冒药:患者在感冒时往往会感到呼吸不通畅,造成这种症状出现的原因主要为鼻粘膜充血,因此,此时应服用抗充血类感冒药进行缓解。盐酸伪麻黄碱即为此类药物,该药可以对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影响,使其加速释放,进而能够间接发挥拟交感神经的功效,对上呼吸道部位的毛细血管具有选择性收缩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鼻咽处黏膜充血的症状[5]。然而该类药物无明显缓解身体其他器官充血的作用。


止咳类感冒药:大部分患者在感冒时都会伴有咳嗽症状,因此,服用有止咳疗效的感冒药对治疗很有帮助。氢溴酸右美沙芬就属于此类药物,其可对延髓的咳嗽中枢产生直接影响,从而起到镇咳作用,其药效和可待因相同,此类药物多用于治疗因感冒或急、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咳嗽和干咳,但肝功能不全及孕妇等不宜使用。


感冒药的成分大多相似,但因其适应症各有不同,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应依照患者症状有针对性地用药。第一,用药时应考虑患者的症状,若感冒时伴有头痛发热,需使用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感冒药,若感冒时伴有流鼻涕、鼻塞,则需使用具有阻断Hl受体及收缩血管作用的感冒药。第二,用药时应考虑患者工作需要,若患者从事驾驶工作或高空工作,使用的感冒药中勿包含苯海拉明或者马来酸氯苯那敏,此种成分的感冒药有催眠作用[6],会导致患者有嗜睡感,用药时需谨慎选择。第三,用药时应考虑患者年龄,婴幼儿应避免服用含咖啡因和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此类成分会作用婴幼儿的中枢神经,使其感到兴奋;孕期或哺乳期妇女要尽量避免服用感冒药,以免影响胎儿发育;老年患者应避免服用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以免造成血压升高。若患者用药时饮酒容易损害肝肾组织,更严重者会造成肝坏死。


临床医师应熟悉各种感冒药的组成成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药物,尽可能避免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过敏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


作者:黄志青


第2篇:抗感冒药物的临床反应分析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其发生时间多见于冬、春两季。在狭义上,感冒是指普通感冒,主要是指由于病毒等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广义上的感冒还包括病毒性咽炎、扁桃体炎和喉炎等[1]。感冒药物的种类较多,其成分在很大程度上都有相似之处,因此,容易导致用药不合理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选取了我院220例感冒病症处方,并对患者用药临床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内220例感冒病症的处方,选择方式为随机抽选,其中有90例是普通感冒,130例为流行性感冒,患者接受的都是正规医院的治疗,且都按照开具的处方进行用药。


1.2方法对感冒患者用药的临床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记录其中用药不合理、不对症以及有药物成分重复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分析抗感冒药物成分药理特点和临床用药防范。


2结果


通过对220例感冒病症患者用药临床情况的观察,有28例不合理感冒用药处方,6例不对症感冒用药处方,还有31例出现药物成分重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抗感冒药物在药物成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从而导致药物重复使用现象的发生。


3讨论


3.1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具有抗过敏性功能的成分由于上呼吸道在受到病毒、细菌等的感染后,会出现鼻塞、咳嗽等症状,为治理此症状,需要利用抗过敏性药物。在抗感冒药物中,其抗过敏性功能的成分主要是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苯海拉明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与组织释放的组胺竞争,提前与细胞上的H1受体发生效应,实现阻止过敏发作的功能;同时,它还可以直接在延髓的咳嗽中枢上发生作用,有效地对咳嗽反射进行抑制。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占据组胺受体,竞争性地将组胺与受体之间的结合阻断,达到表现抗组胺的功能,是抗组胺效果最强的药物之一[2]。


具备抗充血功能的成分在发生感冒时,患者会表现出呼吸不畅和鼻塞的症状,其原因是鼻粘膜发生了充血症状,因此,感冒药中需要有抗充血功能的成分。此类功能代表药物为盐酸麻黄碱,盐酸麻黄碱作用原理是促进患者体内释放更多的去甲肾上腺素,来达到交感神经的作用,使上呼吸道毛细血管选择性的收缩,从而降低或消除鼻粘膜的肿胀、充血情况[3]。


具有解热镇痛功能的成分发烧、偏头痛、关节痛等是感冒患者最为常见的病症,所以,在抗感冒药中,会有起到解热镇痛功能的成分,常见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等[4]。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对人体内前列腺素合成的一致,来达到解热镇痛的效果,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差,且不具有抗炎和抗风湿的作用。阿司匹林能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血管的扩张,使得患者出汗量增加,加强患者的散热来达到解热的作用,同时,阿司匹林还可以对前列腺素和其他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物质合成进行抑制,来达到镇痛的效果。


具有止咳功能的成分咳嗽是感冒常见的症状,大多感冒患者都会表现出咳嗽,因此,在选用抗感冒药物时,需要选择有止咳成分的抗感冒药物,比如氢溴酸右美沙芬,其是通过对延脑的咳嗽中枢进行抑制,来发挥止咳的功能,同时,通过对延髓咳嗽中枢的抑制,来起到镇咳功能。此药物主要用于干咳的患者,也可以用于感冒、慢性或急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咳嗽症状[5]。


3.2抗感冒药物的临床选用虽然抗感冒药物在成分上大同小异,但其使用的症状有所不同,所以,在选择抗感冒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的不同来进行选择。首先,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确定,如果患者的症状为头痛和发热,那么选择的抗感冒药物主要成分具备解热和镇痛功能;而患者的症状是鼻塞和流体,那么应该选用含有抗充血和阻断H1受体成分的抗感冒药物。其次,根据患者工作的不同来进行选择,如果患者从事的职业为驾驶工作,那么选择抗感冒药物时,就应该避免含有苯海拉明或者验算氯苯那敏的药物,因为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后,会产生嗜睡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安全造成影响。第三,根据患者年龄阶段的不同进行选择,如果患者为幼儿,那么就不应该选用含有伪麻黄碱和咖啡因的药物,而孕妇、哺乳期妇女患者则应该禁止使用会影响婴儿健康的药物,老年人也不应该使用含伪麻黄碱的药物,以避免引起血压升高。最后,在药物服用时,患者还应该禁止饮酒,以免对患者的肝肾组织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在对抗感冒要临床使用时,一定要保证选用的感冒药科学合理,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疗效。因此,必须加强对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和作用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有效地避免用药出现重复或者过于盲目的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立艳

上一篇:抗高血压药物的实践运用论文(共2篇)

下一篇:决明子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