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与护理几个方法

发布时间:2015-07-20 09:27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新生儿380例,住院7 d以内新生儿的189例,住院时间超过7 d的新生儿191例,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及护理对策。结果:380例住院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有269例,其中医院感染11例,医院感染率为4.09%(11/269)。患儿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4例(36.4%),皮肤软组织2例(18.2%),胃肠道2例(18.2%),眼部、血液及泌尿道各1例(9.1%)。调查发现住院7 d以内的189例患儿中,发生感染的有122例,其中医院感染4例,医院感染率3.28%(4/122);住院时间超过7 d的191例患儿中,发生感染的有147例,其中医院感染7例,医院感染率4.76%(7/147)。两者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皮肤是新生儿感染的好发部位。新生儿住院天数增加会显著增加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关键词】 新生儿; 医院感染;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079-02
  院内感染指患者、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并出现临床相关症状。新生儿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诱发医院感染[1]。因此,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依据新生儿感染出现症状的时间,新生儿院内感染可分为迟发性感染(出生3 d后的感染,感染源多与环境因素及护理人员因素有关)及早发性感染(出生后3 d内出现感染,感染源多来自母体)[2]。由于护理人员与新生儿接触的机会较多,因此医护人员的行为、医院的环境都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只有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才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为了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及护理方法,并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笔者所在医院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的住院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新生儿380例,其中,男201例,女179例。其中住院7 d以内的新生儿189例,住院时间超过7 d的新生儿191例。
  1.2 诊断标准
  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3月颁布)进行诊断。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感染情况,并对两组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
  共调查380例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有269例,其中医院感染11例,医院感染率为4.09%(11/269),男7例,女4例。
  2.2 医院感染好发部位及构成比
  医院感染最常发生于呼吸道,其次为皮肤软组织、胃肠道,见表1。
  2.3 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
  调查发现住院7 d以内的189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4例,医院感染率3.28%(4/122);住院时间超过7 d的191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7例,医院感染率4.76%(7/147),两者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3.1.1 自身感染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较薄易被擦伤,因此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较差[3];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全,血清中的抗体成分较少、白细胞吞噬能力较低,因此杀菌及灭活病毒的作用较差,尤其是侵袭性操作例如插管的患儿,其呼吸道黏膜功能降低且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易损伤。因此感染机会也显著高于无侵袭性操作的患儿。
  3.1.2 环境因素 病房环境:病房通风换气不足会造成空气污浊、病原微生物增加;病房内床位、人员密集,也会给清洁、消毒工作带来困难;每天家属来回走动以及医护人员查房治疗和各种检查,都会带动气流,导致许多致病微生物附着在飞尘中,造成空气污染[4];医疗器械物品装置未能做到每天清洁消毒也会增加患儿感染的几率;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例如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未及时清理也会增加环境污染。
  3.1.3 医护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是否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是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人为因素[5];若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穿工作衣、戴口罩、戴工作帽,忽视了手的清洁和传播问题,就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自身如患有感染性疾病如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时,其本身也会对患儿构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威胁。
  3.2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3.2.1 规范医疗护理行为 医护人员在进入新生儿病房前,须更换拖鞋、戴口罩、帽子,洗手;若医护人员患有胃肠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等传染性疾病时,应暂离岗,康复后再返回原岗位[6];执行探视制度,严禁非新生儿病房医护工作人员入内,同时仅限1位家属陪同,限制探视的次数及人数;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进行操作前、后都须用消毒洗手液洗手,用高压灭菌毛巾擦手。
  3.2.2 加强环境管理,减少交叉感染 新生儿病房应确保空气新鲜,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室温控制在25 ℃~28 ℃,每天晨、中、晚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30 min;新生儿都睡在独立暖箱内,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新生儿用品、器械须进行消毒管理;每天常规更换新生儿床单、被罩、婴儿服等,清洗晒干后高压灭菌待用;加强新生儿病房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进行处理,每天上、下午各清理1次。
  3.2.3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医院感染 医护人员须每天为新生儿沐浴1次,沐浴时需要观察新生儿耳后、腹股沟、颈周、腋下等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7]。沐浴时,注意洗净新生儿眼部,若发现有分泌物时,须及时报告医师,遵医嘱用药处理。新生儿每次排便后须进行臀部护理。
  3.2.4 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确保消毒效果 清洁消毒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每月定期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等进行微生物监测,若发现使用中的无菌物品、消毒液消毒灭菌不合格,则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室内医护人员须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
  综上所述,新生儿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和医护人员元素都会 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只有严重控制每一个环境,才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8]。笔者研究也证实,新生儿住院天数增加会显著增加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P<0.05)。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文琴.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4):168.
  [2]李华,王瑞云,杨俊美.强化妇产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降低母婴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536-1538.
  [3]李秀珍,[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医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陶小明,刁秀莲.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9(19):1755-1756.
  [4]罗惠玲,郑海霞,黄燕芳,等.早产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11):727.
  [5]陈勇.控制ICU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1,19(5):160-161.
  [6] Ha N,Ha N T iolog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Selected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Children Hospital No1,South Vietnam[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2,40(5):146-147.
  [7] Marschall J,Mermel L A,Fakih M,et gies to prevent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cute care hospitals:2014 update[J].Strategies,2014,35(7):753-771.
  [8] Barahona-Guzmán N,Rodríguez-Calderón M E,Rosenthal V D,et of the Inter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Consortium(INICC) multidimensional hand hygiene approach in three cities of Colomb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4,19(1):67-73.

上一篇:循证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的

下一篇: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方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