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说《名誉领事》中普拉尔和雷恩的悲剧成因

发布时间:2015-07-24 10:07

摘 要:小说《名誉领事》是一部政治小说:南美地区一支游击队力量为了营救长期被当局关押的政治犯,便密谋策划绑架美国大使以求释放这些政治犯,但是却阴差阳错的绑架了英国的一名名誉领事,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当时社会环境的混乱。分析过程的理论支撑是荣格原型理论中的人格面具理论。

关键词:名誉领事;人格面具缩减;人格面具膨胀;普拉
  1. 人格面具理论
  荣格,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的理论,创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人格面具理论是荣格原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格面具”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na”,它的原意是面具,用来表示他所扮演的角色,荣格定义它为每个人公开的自身,它是人们从自身中筛选出公开与众的一个侧面(Jung,1933,p.231)。人格面具与阴影是相互对应的原型意象。我们倾向于掩藏我们的阴影,同时也倾向于修饰与装扮我们的人格。人格面具是处于人格的最外层,是个体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所带的面具,与个体真正的人格相距甚远。个体为了在社会中生存,必须要戴上一个或多个人格面具,同时,个体必须能够把握这些人格面具之间的平衡,以免面具不平衡给自身造成的矛盾心理。简单来说其可以分为面具的缩减及膨胀。
  2. 人格面具的缩减
  人格面具的缩减就是指个体所戴的人格面具没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被其他人格面具所影响及污染,导致个体对自己真正人格的混乱认识,若是不能及时调整人格面具的缩减,就会产生抑郁,苦闷的心理状态。
  小说中普拉尔扮演了多重面具,首先,他作为一名被人敬仰和信任的医生,却和自己的病人克拉拉发生不正当的关系。并且趁克拉拉的丈夫-名誉领事福特纳姆不在的机会,两人多次约会偷情。克拉拉付出了自己的真心,但是普拉尔却从不对克拉拉说“爱”这个字眼。他在文中说道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其次,他作为父母的关爱的儿子,却对渐渐老去的母亲产生极度厌恶的情绪,他在文中经常把他妈妈看成是一个有三个下巴,下巴上有肥嘟嘟的赘肉,并且大腹便便,如同怀孕般得女人(格雷厄姆·格林,1974,p.24)。在普拉尔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政治原因,被关入牢中。虽然文中他多次表示他想救出他的父亲,但是却没有做出真正积极的行动。在文中他参与了游击队的绑架大使行动,目的是想救出自己的父亲。但是中途他又退缩了,并且和警察,大使馆人员保持了暧昧的关系。再次,普拉尔作为福特纳姆的朋友,却私下和福特纳姆的妻子克拉拉偷情。游击队阴差阳错地绑架了名誉领事福特纳姆。福特纳姆被游击队关押期间因为得病,游击队的领队雷恩喊来普拉尔来帮他做治疗,福特纳姆并不知道普拉尔和这支游击队有关联,还是依旧相信他并嘱咐普拉尔帮助他照顾克拉拉。然而,普拉尔丝毫没有愧疚之情,还是和克拉拉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
  他扮演了多重面具,但是却没有充分地发挥其人格面具的作用,作为医生,就应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被人尊重与敬仰。作为儿子,应该孝顺父母,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作为朋友,应该跟朋友坦诚相对,相互支持,相互信任。普拉尔在这几方面显然是不合格的,其人格面具是一个缩减的状态。更为糟糕的是,普拉尔没有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调整自己的人格面具,而是继续保持人格缩减的状态。由此他矛盾的心态就逐渐显现,他不知道自己和克拉拉究竟算什么,是情人,是朋友?他一再坚持说自己的世界里面没有爱,可是却又离不开克拉拉。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帮助游击队,他想救自己父亲出来,但是却又觉得这样做是违法的,肯定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他的矛盾状态最终导致了自己最后的悲剧,被正义的化身-警察击毙,结束了自己矛盾的一生。
  3. 人格面具的膨胀
  人格面具膨胀是指个体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格面具而导致某一个人格面具过分表现,抑制了其他人格面具的发挥。若个体无法及时调整其人格面具的状态,会导致自身心理的矛盾与冲突。
  在小说中,雷恩有着双重面具,首先他是一名辞职了的牧师,其次他扮演着游击队队长的角色。其面具膨胀的表现是其对其牧师职业的念念不忘。他认为自己在游击队中所做的一切都是违反上帝教义的,是注定要下地狱的。
  所以,他在做决策是表现出了优柔寡断,他一方面想称职地做好游击队队长,帮助队员绑架大使并能成功地赎出在监狱中关押的自己的伙伴。另一方面,他又怀念自己做牧师的日子,那种平静与安稳让他感觉自己现在有极大的罪恶感。尤其是他们错绑了名誉领事-福特纳姆之后,雷恩更加懊恼,而不是想办法怎样能使现在的状况能好转。另外在文中提到普拉尔和雷恩是同学,他们十四岁在一次谈话中雷恩说将来最可以做的五种职业中有医生,牧师,诗人,普通工人和律师,怎么也不可能做绑架者。这个谈话也深深地印刻在雷恩的心中。在文中,他妻子玛尔塔一直以“神父”来称呼他,这也莫名地给了他很多压力,文中一位盲人的妻子去世了,他来到游击队驻扎的小屋中,希望能有牧师帮他妻子祈祷。玛尔塔在旁边怂恿雷恩去做这件善事,但是雷恩犹豫了,他不能出去做祈祷的工作而使整个游击队目标暴露。玛尔塔还是一直在旁边不停地劝诱他去做这个工作,雷恩发怒了说不要一直叫他神父,他已经不是神父了(格雷厄姆·格林,1974,p.212)。这件事可以表现出雷恩心中的矛盾,他自己其实有强烈的愿望去做善事,但是为了大局,他不可以这样做。他认为这都是上天的惩罚,随着故事的进展,雷恩作为前牧师的人格面具愈加膨胀。雷恩自己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想调整自己,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由此雷恩由懊恼矛盾开始转为暴躁,不管是对妻子,还是对队员,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对他们大发雷霆。最后他的悲剧产生,被警察击毙。
  4. 结语
  这部小说中普拉尔和雷恩的悲剧很引人关注,他们的人格面具缩减跟膨胀很好的解释了他们的悲剧成因。同时也给现如今的人们提出建议,人格面具是人们为了可以更好的生活所必须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平衡不同的面具,防止他们缩减或膨胀,也可以给现实中的人们提供一个寻找自我,正视自我的方式方法,让人们明白自己所戴的面具是否被合适地运用,是否能很好地驾驭它,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正如荣格所说:“人格面具的存在确是人类 生活中的一个事实,并且还必然要寻求表现,所以最好还是采取一种较为节制的形式。 
参考文献:
. 兰州:兰州大学, 2006. 

上一篇:《汉书•艺文志》文学观念分析

下一篇:清明时节话“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