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清明时节话“清明”

发布时间:2015-07-24 10:07

摘 要:清明节是如何来的,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本文拟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清明 清明节 习俗

      年年清明年年过,可是清明节到底是怎么来的?有哪些风俗习惯?本文拟作初步探讨。
一  清明节的来历
1、关于清明节,首先要清楚“清明”的含义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总是在公历4月4日、5日、6日三天中的一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2、“清明”演变为节日的过程
     但是,“清明”演变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在中国成为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又称“禁火节”。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汉时,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也就是4月4、5日前后。历史上,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气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 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合而为一。” 
 追根溯源,原来“清明节”是把“清明”节气和寒食节合而为一的称呼。
二  清明节的习俗
 因为“清明节”是“寒食节”与“清明”的合而为一,所以寒食节的一些祭祀活动自然演化成清明节的活动。清明节的活动大致分为祭祀活动和体育活动两部分。
 1、祭祀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现在全世界都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所以扫墓时候建议大家少买塑料花,少烧纸放鞭。只要除掉坟上杂草,点上一炷香,表达哀思祭奠。心到则神知。
2、体育活动
   国人都知道清明节要上坟,并不知道许多体育活动是和清明节相关的。
   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古人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传统的清明节体育活动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踏青、植树等。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最早叫千秋,后为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现在社区体育设施几乎都有为孩子准备的秋千架。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现在风靡全球的足球运动,就是由蹴鞠游戏演化而来的。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开始放风筝。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上一篇:小说《名誉领事》中普拉尔和雷恩的悲剧成因

下一篇:中国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不允许“变民族为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