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音乐课改下学生主体的提高策略

发布时间:2015-09-09 09:21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把以往静态教学法改为现在的动态教学法,既"互动"教学法,用它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真正主体作用。
  关键词:音乐课改 教学实践 全面互动
  近年来,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以及善于模仿,接受能力较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对音乐课堂教学法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在音乐教学中,把以往静态教学法改为现在的动态教学法,既“互动”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点滴体会求教于大家。
  “互动”教学法,就是改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我在运用“互动”教学法教学实践中,就是将教师的教融于学生的学之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结合。我体会到:“互动”教学法,更能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那么,如何做到全面的“互动”?又从哪些方面进行“互动”呢?我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实现:
  一、激发互动
  为了激发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
  1、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让学生多听中外名曲、多看音乐家资料、音乐小常识,使学生视听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眼动)、思维能力(脑动)以及反应等能力(行动)。
  2、音乐与美术整合法--让学生一边唱歌(口动)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脑动)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我在让学生欣赏《蓝色的探戈》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用线条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自主表演法--在学生能有感情(心动)地歌唱(口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即兴(脑动)表演(行动)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歌唱与表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如在学歌曲《龙船调》时,我让学生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把歌曲表演出来。此外,诸如:快乐游戏法、谜语竞猜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归纳法……等,也是激发“互动”的好方法。
  总之,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乐于互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唱新歌或欣赏音乐时,不要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或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友善、合作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同学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时,课前先让学生谈谈对《茉莉花》这首歌曲运用的所见所闻、亲身感受,然后教师作为学生一员,参与学生们合作自编自演的游戏。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生活的音乐活动,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一味教师“主宰”的情景下,学生们就乐于与教师互动起来。因此,“互动”教学方法,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三、全体互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同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或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或组织学生举行演唱会;或组织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讨论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突破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需求。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注意了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体验、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共同享受到音乐带给的快乐。而且也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各种知识层面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平台、多方位的音乐实践活动空间,从各个教学层面让学生全面接近音乐、理解音乐。
  四、全面互动
  1、教与学的互动。重在发挥各具特征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发生催化作用,以及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产生积极主动的能动作用。
  2、情感交流的互动。重在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并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激发学生对教师、教材、教学手段产生情感的“共鸣”。
  3、信息的互动。重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渠道的调控与疏导作用。同时更重在发展学生积极主动传输、获取、处理、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4、师与生间的互动。重在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师生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可信赖的亲密伙伴。
  5、生与生间的互动。重在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要真正达到音乐“互动”教学的效果,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这四个环节间,必须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如果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会影响音乐“互动”教学的效果,甚至会导致音乐“互动”教学的失败。
  为使“互动”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效果,我认为:除了要注意加强教师在音乐课堂活动中的应变调控能力外,还要指导学生形成自控学习习惯与能力。总之,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真正主体作用。

上一篇:南江北何、古今相宜的特征

下一篇:浅谈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融合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