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赫拉克利特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5-07-02 14:07
   论文 关键词:赫拉克利特;和谐思想;和谐社会;“尺度”

  论文摘要:赫拉克利特的和谐思想是极具辩证意味的。其所谓“和谐”不是“相同”,而是不同甚至是对立因素的协调和统一。和谐不是僵死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它与不协调始终处于相互转化过程中。这种转化,或者说这种事物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是普遍的,同时也是剧烈的、迅速的。而且,和谐向反方向的转化是有“尺度”的规定性的。这些深邃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 参考 价值和启示意义。
  
  和谐,即协调、统一,是一种理想、美好的状态,是自古及今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在无数论及和谐的哲人中,赫拉克利特是极突出的一位。作为古希腊早期的著名 哲学 家,赫拉克利特关于和谐的思想是辩证的、深邃的,在2500年后的今天,仍然绽放着光芒,对于我们今天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一、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
  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是由不同甚至是对立因素造成的。他说:“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如弓与六弦琴。”[1]“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2]和谐是不能离开对立面单独存在的。如同人类社会中的正义与非正义,如果没有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无从知道什么是正义。赫拉克利特还说:“疾病使健康舒服,坏使好舒服,饿使饱舒服,疲劳使休息舒服。”[3]没有疾病,也就无所谓健康,没有坏,也就无所谓好,没有饥饿,也就无所谓温饱,没有疲劳,也就无所谓休息。亚里士多德从 自然 、 艺术 的角度对赫氏的“对立造成和谐”思想进行了论证。他说:“也许,自然喜爱相反的东西,且正是从它们中,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中,才求得了和谐,就像自然把雌与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使每对相同性别的东西结合一样;所以,最初的和谐一致是由于相反,不是由于相同。在这方面,技术似乎也模仿自然。例如,绘画就是把白与黑、黄与红混合起来,才创造出与自然物一致的作品; 音乐 是揉和了高音与低音、长音与短音,才谱写出一曲不同音调的悦耳乐章;文法也是把母音与子音结合在一起,才从中形成了这门整体的艺术。”[4]
  赫拉克利特认识到:相反相成的矛盾双方共处于事物统一体中,其斗争和冲突是事物存在和健康 发展 的表征。只有不同矛盾因素的对立统一,才能使矛盾双方既互相联系,又互相斗争和制约,才能促使事物向良性方向发展。相同事物共处一体之中而排除异己事物一体共处的可能性,则不能促成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而只能导致事物的停滞、衰退和绝灭。单存的同一,是不会有丰富的内容的。水再加水,还只是水的味道,在味道说,是简单的同一。琴声再加琴声,还是琴的声音,就声音说,也是简单的同一。[5]用黑格尔的话说,即是:“简单的东西、一种音调的重复并不是和谐。差别是属于和谐的;它必须在本质上、绝对的意义上是一种差别。”[6]也就是说,要有差别,要有不同,要有对立,才会有和谐出现。
  不仅如此,赫拉克利特还提出了“隐藏的和谐”的概念,这种思想是很深刻的。赫氏认为,真正的和谐是事物内在的和谐,深处的统一,而不是表面的和谐。但这种内在的和谐是我们无法看到的,所以赫拉克利特称它是“看不见的和谐”,并且认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7]因为看得见的是表面上的,而表面可以伪装,可以欺骗,深入进去却并没有和谐,它只是矫揉造作,弄虚作假,摆出来给人看的。譬如一个从不自相矛盾的人,在表面上完全一致,但内心却翻江倒海并不和谐;而一个真正的人可能在表面上表现得并不和谐,但他的内心深处却一直是和谐的。所以,表面上的一致并非真正的一致,不要为表面伤神费力,而要更进一步,在深处的不一致中找到一致。
  关于和与同的关系,我国古典 文献 也有过不少记载。最有代表性的是《国语·郑语》中史伯的一段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8]就是说,相同的事物不存在和谐,不能生发长养出新的事物,用完了以后就终了了。史伯又说:“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9]一种声音成不了乐曲,单纯的颜色构不成美饰,单一的味素调治不出美味,一种物材制作不成任何东西。勿必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因素相反相成,才能充分发挥其优长。《左传》里也有和与同相异的精彩论述。[10]
  总体而言,我国古代先哲们一般也都认为和别于同,这与赫拉克利特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赫拉克利特旗帜鲜明地提出“对立造成和谐”,矛盾、斗争、冲突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的常态,是事物健康发展的表征,这是超出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认识水平的。
  
  二、和谐与冲突和斗争是相互转化的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思维方法在近 现代 西方哲学史上备受赞誉。列宁称其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11]黑格尔则感慨地说:“〔像在茫茫大海里航行〕,这里我们看见了陆地”。[12]赫氏的和谐思想同样充满了辩证意味。在赫拉克利特看来,和谐不是固定的,僵死的。没有绝对的和谐,也没有绝对的对立,和谐与不协调始终处于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说:“结合物既是整个的,又不是整个的,既是协调的,又不是协调的,既是和谐的,又不是和谐的,从一切产生一,从一产生一切。”[13]就像日和夜,生与死,醒与梦,少与老,都始终是同一的东西。后者变化了,就成为前者,前者再变化,又成为后者。赫拉克利特还说:“压榨器里面的直的纹路和弯曲的纹路是同一条纹路。”“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14]任何结合物都包含着冲突和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不断地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就是斗争。
  特别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赫氏认为,和谐与不和谐之间的相互转化,这种事物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是非常普遍的。他说:“应当知道,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15]斗争性是“普遍的”,“正义的”,“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就是说,没有斗争就没有事物的产生。如同列宁所说:“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世界的基本 规律 (逻各斯,有时是必然性)是‘向对立面的转化的规律’。”[16]斗争性作为普遍现象贯穿一切事物的始终,“一切都为对立过程所宰制”。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它在事物发展中占主导支配地位。
  荷马则完全看不到斗争的积极意义。他称宙斯作“人和神之父”,并且抱怨说“我但愿争斗从神和人的生活里消偃”。[17]这使得赫拉克利特对荷马感到反感和厌恶,他说应当把荷马从赛会上逐出,并加以鞭笞。[18]赫拉克利特把斗争看得至高无上,用它替代了希腊宗教传说中宙斯的至尊地位。由是,对立统一中的斗争性的意义就被揭示了出来:斗争性是比和谐或同一性更深刻的规定。[19]
  赫拉克利特并且认为,变化(或者说斗争)是如此剧烈和迅速,以致我们时时处在“既踏进而又不踏进同样的河流;我们既存在而又不存在”的状态。[20]人是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也不能在同一状况下两次接触到一件变灭的东西。另一方面,赫拉克利特也重视同一性,说“一切产生一,从一产生一切”,“对立物存在同一性”。对立的双方通过斗争达到同一,同一中又产生斗争,既斗争又统一构成事物的发展运动和变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有序性、必然性。
  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不协调的和谐,对立中的统一,是赫拉克利特和谐思想的精粹。
  
  三、和谐向自己反面转化有“尺度”的规定性
  既然和谐与冲突和斗争的相互转化是普遍的,那么这种转化是否要遵循什么规则呢?关于这一点,赫拉克利特显然是在对自然界进行深入细致观察的前提下,才得出自己的看法的。他非常强调“尺度”的概念,认为万事万物向自己反面转化都不是随意的、无度的,而要遵循一定的“尺度”。赫拉克利特所说“尺度”的含义,在如下几条残篇里说得很明白:
  “太阳有人的脚那么宽。”[21]
  “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22]
  “太阳不越出它的限度;否则那些爱林尼神——正义之神的女使——就会把它找出来。”[23]
  “太阳是时间的管理者和监守者,它建立、管理、规定并且揭示出变迁和带来一切的节季。”[24]
  “黎明与黄昏的界限是大熊星,大熊星的对面是光辉的宙斯山。”[25]
  从上面几段话不难看出,赫氏认为在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运动中,诸如数量、界限、程度等此类“尺度”是极为重要的。在事物运动还没有达到某一点时,它就还是它自身,具有原来的特质,不能变成自己的反面或另一种东西;而当事物在变化过程中一旦达到了这一点,它就必然会变成自己的对立物。比如:晨昏线是日和夜的分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分别是四季的始点,人类社会中的善恶、正邪、好坏等等也都是有一定度量标准的。因此赫拉克利特十分注重“尺度”或“分寸”的意义:它是对立物彼此区别的规定者,又是彼此同一的联结者,相互转化的标志者,所以他称之为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秩序的管理者和监守者。[26]


  四、赫拉克利特和谐思想的 现代 意义
  诚如海德格尔所言:“真正的传统并不是载有过去的重负的拖船队,毋宁说,它把我们释放到当前呈现的东西(dasgegenwartende)中,并因而成为对思想之事实的基本指引。”[27]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今之构建和谐社会就能起到这样的指引作用,值得我们作认真的思考和吸取。
  首先,要容许各种不同存在,这是致和谐的先决条件。赫拉克利特说得很清楚: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正是数不清的千差万别的物种才使得 自然 界丰富多彩。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也同样是一个有着种种差别和不同的存在,诸如:贫富的差别、社会地位的不同、工作种类和性质的不同、受 教育 程度的不同、机会的不均、性别的不同、个人能力和天分的不同、道德觉悟的高低等等。如何看待这种种无处不在的差别呢?我们实在可以在这一点上多花些精力作些思考,以杜绝和减少因许多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所造成的误解和矛盾。一个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是正常的。如若硬性削平这些差别,和谐也将不会出现。所以,对各种不同和差异我们要容许其存在,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不要忘记,最美的和声是由不同的音调造成的。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多中求一,从相异得相同”。[28]
  其次,构建和谐社会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而要致力于构建社会内部的和谐和深处的统一。可以说,目前从城市到乡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继而又引申出“和谐社区”、“和谐 农村 ”、“和谐校园”、“和谐家庭”等名词,冠有“和谐”二字的其它一些新名词也纷纷出现。我们需要提防的是,不要使构建“和谐社会”流于概念化。必须引起重视,目前许多所谓的“和谐”,当深入进去时并没有和谐。
  再次,从赫拉克利特关于和谐与冲突和斗争相互转化的思想,我们知道,没有绝对的和谐,也没有绝对的对立,和谐与不协调始终处于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所以,构建和谐社会真正所要达到的目标应是不协调的和谐和对立中的统一。这里特别要强调赫拉克利特的斗争观,它与通常我们很多人对斗争的认识是很不相同的。我们习惯于厌恶、逃避和咒骂斗争,我们不敢去面对它,我们说我们只要“和谐”、“和平”,我们要平息纷争。这种恐惧畏缩心理只能使我们离“和谐”、“和平”更远。我们应当坦承:对于斗争我们认识得还很不够,还很狭隘和肤浅,距离赫拉克利特还很远。赫拉克利特则阐明了辩证的斗争观、 历史 观:要正视和面对斗争,去赞颂它,因为斗争是生活的一种“常态”。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这种事物对立面之间的斗争都是非常普遍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它在事物 发展 中占主导支配地位。并且,这种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斗争还是剧烈和迅速的。这对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的提醒:不要盲目地追求“和谐”、“和平”而咒骂、掩盖以致否定斗争。
  最后,能否掌握好“尺度”,对于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好“尺度”呢?《左传》以厨工做汤和乐师演奏为例,作了精妙的阐释。“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29]治理国家就像厨工做羹汤,其中有鱼,有肉,有醋酱梅汁等各种作料,要加水升火进行烹调,羹汤味道的好坏关键在于厨工的调和手艺,不够则要增加,多余则要酌减,总要使各味适度适量,才能做出美味。治理邦民又像演奏琴瑟笙箫等诸种乐器一样。奏不好则嘈嘈杂杂难以入耳,奏得好则高低相宜,众音协调,让人悦耳舒心。可以说,治理邦民是一门“衡量 艺术 ”。必须根据总体需要,“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才能离和谐社会的目标渐行渐近。这其间需要管理者不懈的努力,才能掌握这门高深的艺术。
  
   参考 文献 :
  [1][2][3][7][13][14][15][18][20][21][22][23][24][25]北京大学 哲学 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28]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2卷)[m].北京:

上一篇:对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论析

下一篇: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进展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