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意识培养

发布时间:2016-07-27 16:11

  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翻译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是大不相同的,不同的文化往往会导致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千差万别甚至截然相反。这样的现象在新闻翻译中可谓是司空见惯,因此翻译工作者需要对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了解,同时应该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不同的文化应该抱有一种包容、理解的态度,不能盲目的进行贬低与排斥。

 

  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应该说求同存异谋发展是每一个民族的目标。而在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更能显示出对这一道理的体现。新闻翻译的目的在于进行不同信息的交流,信息的分享可促进多方的发展,因此如何对待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文化只有异同之别,没有高下之分。因此在新闻翻译工作中应该有一种跨文化的意识,以包容、理解的态度对待这些差异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根本。

 

  一、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积淀,是一个民族懒以生存的根本。每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决定了民族文化的特点。[ 1 ]

 

  以中国内陆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属于的是大陆文明,这种文明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生产方式决定了家族的群居形式和专制的存在,人们对父辈的绝对尊重和温和保守的思维。戚继光在蓬莱对倭寇用城垛和铁链的防御,往往会引发后人为什么祖先只把防御设在家门口,而不把船开到对方的国门的感叹。而以内蒙为代表的草原文明则恰恰相反,草原文明是一种尚武的文明,也是依靠牛马羊为生存基础的文明人们往往充满对强者的崇拜,没有一种的束缚。这样的文化背景差异在翻译中往往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情况。[ 2 ]例如白色一词,在蒙语中的意思是喜庆、高雅。在汉族文化中我们很难把白色高雅联系起来,更别说喜庆,甚至说白色很多时候往往代表的是丧气。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到蒙古的文化就会知道,蒙古文化属于草原文化,对白色的牛马极为的尊重,因此把白色看作是喜庆、高雅的代表。

 

  如果到具体的新闻中这样的情况是更为常见的。在蒙古国经常会举行对成吉思汗的纪念活动,而对这些活动的报道自然必不可少。其中不少报道将成吉思汗在西征过程的屠城定义是一系列的壮举,我们知道无论是在传统的中国还是在崇尚自由的欧洲对此都是反对的,认为屠城是一种罪过。但是我们如果了解到蒙古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就能够对此理解。

 

  例如我们知道在中国无论是学校还是父母,都是反对早恋的,更不用说过早的结婚了。但是在蒙古族一则新闻中却这样写道“37岁的某某为其与妻子的结婚二十年纪念日举行浪漫的庆祝活动。很多汉族人看到后都会大吃一惊,37岁怎么可能结婚20年,是不是搞错了。但是蒙古族婚姻习俗中男女是结婚很早的,一般都是在1718岁。这样一来37岁结婚20年也就不奇怪了。因此了解了这些,在翻译时我们就不会惊讶,也不会对此进行批评。这样的文化差异在新闻翻译中比比皆是,我们如果对此不能正确的对待,往往会翻译出与原义截然相反的句子。

 

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意识培养


  二、如何面对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深入了解蒙汉文化对于从事新闻翻译工作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 ]首先是对蒙族文化的学习,《元史》《新元史》《蒙古秘史》等这些科目是了解蒙古文化的重要途径,对蒙古的文化、思想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应该注重蒙古文化的由来即文化中每一部分的历史发展。并且平常多看蒙古族的报纸,注意观察当代蒙古文化的特点。其次这是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注重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尽量选择一些学术性的材料。当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很火热的,但是很多材料往往多出于作者个人的主观臆断,例如较为著名的于丹的心灵鸡汤很多存在事实性的错误,这是翻译工作者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还应该注重蒙汉文化差异的对比,重点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背后历史文化的支撑。

 

  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笔者认为对蒙汉文化的学习是知识积累阶段,是对待中西文化差异初级阶段。而真正的瓶颈处却是以何种思想何种认识去看待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有一种思想对于认识文化的差异是极为不利的。一种是落后的保守主义,盲目的对其他文化进行排斥、贬低。新闻翻译工作者应该坚决避免以上这种错误的认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合理存在的根据,万不能因为存在差异而进行贬低。例如上面说到的“37岁的某某为其与妻子的结婚二十年纪念日举行浪漫的庆祝活动,我们不能因为汉族的结婚年龄大就进行这样的翻译蒙古人真奇怪,37岁竟然举办结婚二十年纪念日可以说能对文化的差异抱有一种包容理解态度,是进行正确翻译的重要保障。内蒙古自治区政治制度与一般内陆省份是不一样的,民族自治的特色较为突出,例如每一级的党委一把手有党员(一般是汉族)出任,而政府的一把手由蒙古族人出任。这样的情况是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民族政策的安排。新闻翻译工作者对此应该理解,不能在翻译中使用一些带有民族偏见的词汇。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新闻翻译工作者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抱有一定的自信感。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时应该凸显民族精神。例如我们知道文天祥是比较有名的民族英雄,而绝非爱国英雄。文天祥当年抗击蒙古族的精神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绝不能为了避免在蒙古新闻中的争议而把文天祥定义成祖国民族分离分子,也不能说是抵抗蒙古侵略的英雄。有一条蒙语新闻中就把文天祥介绍为汉族的英雄。这既是对文天祥所具有特定精神的把握,也避免了产生的误会。所以新闻翻译工作者应该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3 ],突破民族的偏见,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认同,对于差异能够包容、能够理解。

 

  四、结语

 

  当代国际交流日益的增多造就了不同语言信息的交流,新闻翻译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新闻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情况是不容轻视的,新闻翻译工作者应该首先充分学习蒙汉文化知识,另外还要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抱有包容、接受的态度。

 

  作者:陶斯高娃 来源:科技风 201613

上一篇:刍议新闻宣传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整合

下一篇:从语用视角看网络新闻评论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