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山地小城镇规划特色 --中阳县暖泉镇建设规划有

发布时间:2016-05-08 10:28

  “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是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方针。2000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搞好小城镇建设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20年城镇化率超过50%。目前,发展小城镇的深远意义已被人们广泛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小城镇建设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科学,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地处吕梁山区的小城镇建设如何突出特色是其关键所在。结合中阳县暖泉镇建设规划编制及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分析如何突出山地小城镇规划特色。


  1规划区现状


  1.1区位和人口


  中阳县暖泉镇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西部,黄河东岸,地处中阳、柳林、石楼三县交界处,区位条件使暖泉镇成为该区域最重要的城镇,是吕梁与晋南往来的交通要道,万沙公路(省道二级公路)穿越镇区。2001年全镇总人口154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318人,镇区人口为3859人,城镇化水平为24.9%。


  1.2自然特点


  暖泉镇位于丘陵山区,暖泉河流过镇区,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良好,镇区内没有工业企业用地,属于纯农业区,土层较厚,地表黄土湿陷性较强,土壤肥沃,素有“米粮之川”之称,是无污染粮食生产基地。镇区河床地带较平坦,地质构造简单,地下水丰富,流向由东北向西南。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1.3历史和文化


  暖泉镇历史悠久,因暖泉村周围有多股泉水涌出,故取名“百泉村”,又因泉水系温泉,冬木结冰,自清代改名为“暖泉”,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该镇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中阳县政府曾驻此地。镇内有不少古迹景观,主要有牛尾巴河处的百泉、南山铁佛寺和龙王庙等。


  1.4铗区建设


  镇区现状发展呈东西向带状发展格局,现状建设用地主要由居住、公共建筑等组成,镇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基础设施薄弱,街道布置不整齐,沿街建筑档次低,镇区整体形象不突出;居住区布置零乱,宅基地利用率较低,占地指标较大;居住环境意识差,生活区脏、乱、差,卫生死角较多;缺乏对自然S观的保护和利用。


  1.5经济发展


  近年来,当地政府利用二县交界这一有利条件,多渠道投资和改造,逐步形成暂能满足当地农民生活需求的区域性集镇。


  2规划构思


  2.1规划目标


  综合暖泉镇区位优势,以及未曾开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镇区发展目标确定为:以奔小康为目标,充分发挥潜在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无污染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逐步将暖泉镇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吕梁山区富镇,名镇。根据村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把镇区性质确定为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为主的山区特色城镇为保证镇区功能的实现,规划进一步扩大镇区规模,2020年人U规模确定为2.5万人,用地规模为215.8hm2:


  2.2形象特色塑造


  2.2.1顺应地势规划道路系统


  暖泉镇位于暖泉河畔,镇区内高差较大,北山脚下几条较大的山沟直通镇区,镇区南界为暖泉河,根据地理位置特点,确定其道路系统规划原则为:改河、筑路、修坝相结合,顺应原有地势的起伏变化,依山就势随弯就直布置道路系统;利用原有路网基础,改造原有道路,以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使工程量达到最小,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方洪与修坝相结合,砌筑防洪堤坝,坝外形成道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排洪、泄洪相结合,泄洪涵洞顶布置街道。根据道路规划原则,将暖泉镇规划为三横六纵方格网状结构:改河修坝,形成暖1路;改造原有东西主干街道为暖2路;沿北山脚顺地势规划暖3路;顺延北山沟规划六条南北街道。


  2.2.2规划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绿地系统,体现山地小城镇特色


  为确保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依据镇区的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条件,结合改河修坝、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建设要保证绿地数量指标和实现绿色质量标准,达到绿地系统元素多元化,绿地系统结构网络化,绿地系统功能生态化和合理化,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


  规划保护牛尾巴河处的百股温泉流出的自然原貌,综合治理周围环境,维护和修缮铁佛寺、龙王庙等旅游景点,逐步建成“温泉之川”旅游景点,形成人文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镇区中心规划两个中心广场,广场以绿地为基础,种植-些体现地方特色的树木、花草;新建居住区规划中心绿地,保护原有庭院绿化,达到绿色点缀镇区的效果。镇区三横六纵主干街道两旁,种植一些四季常青树木,形成林荫大道,沿暖泉河的暖3路,绿化和隔离相结合,根据地形规划小块绿地,合理种草、种树,形成绿化防护带,相互交叉的绿色干道走廊,把镇区自然地分割成几个组团。合理规划大地绿化系统,使镇区内外绿地系统冇机结合;镇区南山铁佛寺周围以种植四季常青的松树为主,将铁佛寺建设成为风景林地;南北坡地,以经济林核桃树、枣树为主,坡度较小的山地,种植土豆、蔬菜及其它农作物,形成大片连续的城郊绿地,改善镇区和城镇边缘的整体生态环境;镇区外围大片无污染肥沃山地为产粮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体现当地产业特点,科学种植高效玉米、谷子、大豆等优质髙产小杂粮,使暖泉镇成为绿色、环保小杂粮生产基地,为居民增加收人提供保障。镇区内外绿地融合沟通,创造出一种浑然一体的绿色景观,使暖泉镇成为环境优美.安居乐业的绿色山地小城镇。


  2.2.3居住型小城镇


  暖泉镇地处中阳、柳林、石楼三县交界处,镇区与石楼县龙交乡仅有5km之远,四周小山村自然条件很差,石楼县龙交乡、裴沟乡,柳林县留誉镇和暖泉镇区附近山村居民都有迁镇人区居住的愿望,随着移民并村政策的逐步落实,今后十年之内,将有大批山村农民迁人镇区,镇区人口大幅度增加,因此规划扩大居住用地面积。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暖泉镇几乎没有工业,属于纯农业区,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潜力很大,但综合其环保和土地利用率等因素,镇区内不规划工业用地,农产品加工区规划在镇域其它中心村,暖泉镇为居住型小城镇。


  镇区坡度相对较大,各邻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差。镇区居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农闲适时从事集市贸易,居住建筑不宜高层,沿街为2层~3层商住型建筑,居住小区以庭院式2层~3层建筑为主,逐步满足居民的各方面需求。


  3结语


  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的发展目标,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是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髙的必然要求,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已势在必行。遵循客观条件和经济发展规律,依据山地小城镇的地形地貌、产业结构调整等特点,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体现山地小城镇人文特色,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小城镇。


作者简介:王枝胜(1967-),男,1989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副教授,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离石033000

      高树峰(1965-),男,1988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副教授,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离石033000

      李静(1966-),女,1988年毕业于吕梁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讲师,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离石033000

上一篇:山地小城镇规划特色 --以中阳县暖泉镇建设规划

下一篇:浅谈城镇建设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