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山地小城镇规划特色 --以中阳县暖泉镇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16-05-08 10:22

  “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是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方针。2000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进一步搞好小城镇建设工作又做了全面的部署。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20年城镇化率超过50%。可以说,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时机己经成熟。本文拟结合中阳县暖泉镇建设规划编制及小城镇发展的特点,阐释如何突出山地小城镇规划特色。


  1规划区现状


  1.1区位和人口


  中阳县暖泉镇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西部、黄河东岸,地处中阳、柳林、石楼三县交界处(见图1),区位条件使暖泉镇成为该区域最重要的城慎是吕梁与晋南往来的交通要道,但目前交通不很

  

blob.png

  暖泉镇位于丘陵山区,暖泉河流过镇区,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良好,镇区内没有工业企业,属于纯农业区,土层较厚,地表黄土湿陷性较强,土壤月巴沃,素有“米粮之川”之称,是著名的无污染粮食生产基地。镇区河床地带较平坦,地质构造简单地下水丰富,流向由东北向西南,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1.3历史和文化


  暖泉镇历史悠久,因暖泉村周围有多股泉水涌出,故取名“百泉村”,又因泉水系温泉,冬不结/冰自清代改名为“暖泉”,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该镇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中阳县政府曾驻此地。镇区中部有一初具规模的集贸批发市场,沿街有众多零售商店、餐馆、酒楼,商贸业较发达。镇内有不少古迹景观,主要有牛尾巴河处的百泉、南山铁佛寺和龙王庙等,目前中阳县和暖泉镇政府已决定依托牛尾巴河开发“温泉之川”旅游区。


  1.4镇区建设


  镇区现状发展呈东西向带状发展格局,现状建设用地主要由居住、公共建筑等用地组成,四周结合退耕还林,种草、种树,扩大绿地面积。镇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基础设施薄弱,街道布置不整齐,沿街建筑档次低,镇区整体形象不突出;居住区布置零乱,宅基地利用率较低,占地指标较大;居住环境意识差,生活区脏、乱、差,卫生死角较多;缺乏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


  1.经济状况


  由于暖泉镇地处三县交界处,商业贸易较发达,近年来通过多渠道的投资和改造,逐步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商贸中心集慎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流通,増加了居民收入。


  2规划构思


  2.1删目标


  综合暖泉镇区位以及未曾开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把镇区发展目标确定为:以奔小康为目标,充分发挥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逐步将暖泉镇发展成为商贸及旅游业发达、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吕梁山区富镇、名镇。根据村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把镇区性质确定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商贸、旅游为主一步扩大镇区规模,2020年人口规模确定为2.5万人,用地规模为215.8hm2。


  2.2形象特色塑造


  2.2.1顺应地势规划道路系统


  暖泉镇位于暖泉河畔,镇区内高差较大,北山脚下几条较大的山沟直通镇区,镇区南界为暖泉河,根据地理位置特点,确定其道路系统规划原则为:改河、筑路、修坝相结合,顺应原有地势的起伏变化,依山就势、随弯就直布置道路系统;利用原有路网基础,改造原有道路,以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使工程量达到最小,从而降低工程成本;防洪与修坝相结合,砌筑防洪堤坝,坝外形成道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排洪、泄洪相结合,泄洪涵洞顶布置街道。根据道路规划原则,将暖泉镇规划为三横六纵方格网状结构:改河修坝,形成暖1路;改造原有东西主干街道为暖2路;沿北山脚顺地势规划暖3路;顺延北山沟规划六条南北街道(见图2)。

  

blob.png

  2.2.2规划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绿地系统,体现产业特色


  依据镇区的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条件,结合改河修坝、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建设要保证绿地数量指标和实现绿色质量标准,达到绿地系统元素多元化、绿地系统结构网络化、绿地系统功能生态化和合理化,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化系统。规划保护牛尾巴河处的百股温泉流出的自然原貌,综合治理周围环境,维护和修缮铁佛寺、龙王庙等旅游景点,逐步建成“温泉之川”旅游胜地,形成人文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保护 镇区中心规划两个中心广场,广场以绿地为基础,种植一些体现地方特色的树木、花草;新建居住区规划中心绿地,保护原有庭院绿化,达到绿色点缀镇区的效果。镇区三横六纵主干街道两旁,种植一些四季常青树木,形成林荫大道,沿暖泉河的暖3路,绿化和隔离相结合,根据地形规划小块绿地,合理种草、种树,形成绿化防护带,相互交叉的绿色干道走廊,把镇区自然地分割成几个组团。合理规划大地绿化系统,使镇区内外绿地系统有机结合;镇区南山铁佛寺周围以种植四季常青的松树为主,将铁佛寺建设成为风景林地;南北坡地,以经济林核桃树、枣树为主,坡度较小的山地,种植土豆、蔬菜及其它农作物,形成大片连续的城郊绿地,改善镇区和城镇边缘的整体生态环境;镇区外围大片无污染肥沃山地为产粮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体现当地产业特点,科学种植高效玉米、谷子、大豆等优质、高产小杂粮,使暖泉镇成为绿色、环保小杂粮生产基地,为居民増加收入提供保障。镇区内外绿地融合沟通,创造出一种浑然一体的绿色景观,使暖泉镇成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安居乐业的绿色山地小城镇。


  2.2.3居住型小城镇


  暖泉镇地处中阳、柳林、石楼三县交界处,镇区与石楼县龙交乡仅有5km之远,四周小山村自然条件很差,石楼县龙交乡、裴沟乡,柳林县留誉镇和暖泉镇区附近山村居民都有迁入镇区居住的愿望,随着移民并村政策的逐步落实,今后十年之内,将有大批山村农民迁入镇区,镇区人口大幅度増加,因此规划扩大居住用地面积。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暖泉镇几乎没有工业,属于纯农业区,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潜力很大,但综合其环保和土地利用率等因素,镇区内不宜规划工业用地,农产品加工区规划在镇域其它中心村,暖泉镇为居住型小城镇。


  镇区坡度相对较大,各邻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差。镇区居民主要以农业和商贸业为主,经济欠发达,居住建筑不宜高层,沿街为二、三层商住型建筑,居住小区以庭院式二、三层建筑为主,逐步满足居民农业生产的要求(见图3)。

  

blob.png

  3规划特色的实施措施


  1)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协调城乡建设,建设设施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好各项建设项目。


  2)随着镇区特色的形成,应凭借资本积累和技术积累,开发相关新兴产业,使镇区特色逐步壮大,并加强各项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如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福利设施和环保设施等事业的发展。


  3)镇区的整体形象、功能特色均需一定的规模来支撑,因此要促进镇区人口的集中和用地规模的发展,并使小城镇的各项用地政策和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投资机制等落实到位,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


  4)镇区重点地带做好详细规划,设计出具有地方和时代精品的特色建筑,进一步提高小城镇的品位和形象。


  4结束语


  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是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势在必行。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科学,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山地小城镇人文特色,突出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同时,小城镇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


                            高树峰,王枝胜

                      (山西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离石033000)

上一篇:关于小城镇建设规划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山地小城镇规划特色 --中阳县暖泉镇建设规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