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水运网胡广清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05 19:32

中国水运网胡广清的文章

青岛海域撞船溢油入海400吨,撞船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极恶劣天气,能见度不良都是罪魁祸首,浓浓的海雾一来或者特大暴雨一下,驾驶台窗户外面就啥也看不到了,即使不下雨,乌云把月亮一遮,再配合大风大浪,或者不巧船直接钻台风里去了。要是有两条或多条船在附近航行,又恰好可回旋的水域不够,想不磕上去都难,这些都是不可抗的因素,再先进的助航设备如AIS,雷达,GPS都有其局限性,大自然发威已不是人力所能挽回,你天气预报收的再勤,航线画的再好,汽笛雾号拉的再响,船况再好,哪怕能一秒停车两秒就能倒车,也敌不过老天爷打个喷嚏,这样的撞船事故在法理上虽不可原谅,但在人情上我认为是可以原谅的。

二、驾驶员素质不高,经验不足

避碰理论其实很简单,减速,停车倒车或转向,把有碰撞危险,或者造成紧迫局面的船让开就行了。But,很多时候不是驾驶员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的,船上虽然就那么几个人,可也是江湖。很多船在减速或停车都前需要提前通知轮机部准备,准备时间不定,视船况和轮机员业务水平而定。可真在危险的时候,哪怕一分钟的差别都能造成天差地别的后果,而这一分钟还不够轮机员走出集控室下二层去开油阀的。

三、没注意来船、判断或理解错了、不愿或不会避让来船、双方避让行动不协调、船太多来不及避让等。碰撞事故的常见原因有:船员素质缺陷,反映为责任心不强,避让操作技术差、值班时精神萎糜,会船时紧张过度或漫不经心等;瞭望疏忽;不使用或不当使用雷达;过多地顾虑人际因素,在需要时不敢使用主机;过于依赖vhf导致不当使用;局面判断错误,常见于追越船自认为是交叉局面中的直航船等;对当时情况和环境及其动态演变估计不足而陷入窘境;当值力量难以胜任职责,例如在船舶密集区或雾中,船长既不上驾驶台也不增派舵工等;占据他船航路;违反地方航行规则,违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避让迟缓;引航员操作失误;使用安全航速不当,特别是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盲目高速航行;舵机、主机、供电突然失灵;航道环境、自然环境异常;交通秩序混乱等。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整理,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删除。

到2035年天津将基本建成什么的现代化大都市

第一阶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市,基本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海空两港链接全球,建成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7000万人次。

同时,实现融入区域,两网三圈畅联京冀,建成高效率快速网和高品质干线网,形成京津雄30分钟城际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和3小时高速公路物流圈。此外,实现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双城间轨道交通30分钟通达,基本实现建制村10分钟到公交站、乡镇15分钟上高速。第二阶段,到本世纪中叶,设施、服务、技术、管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扩展资料:

《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日前正式印发。天津市提出了“以港口为魂、铁路为骨、道路为基、航空为翼,打造国际枢纽港口、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家会展中心三大物流节点,构建连通西向北向的铁路货运对外通道、内通外联广泛覆盖的韧性公路网络、服务末端高效运转的集疏运体系等三大运输通道。

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的总体目标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水运网-强国天津方案发布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市

游轮上的垃圾怎么处理,包括食品垃圾,人类粪便,塑料垃圾等。是直接扔海里吗?还是带回陆地处理掉?

游轮上产生的垃圾会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室来存放,并且会提前将垃圾做好分类,比较大的游轮会有相应的废物处理系统,当游轮靠岸后再进行运送。

以公主邮轮(Princess Cruises)旗下"Regal Princess为例,瓦锡兰集团为公主邮轮(Princess Cruises)旗下"Regal Princess"号邮轮供应和安装一套自动气化系统,瓦锡兰的方案将能通过一个自燃式热分解装置安全处理船上的废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也将减少在岸基设施卸载废物的要求。

该装置的排放质量超过了陆基热破坏的标准,而且在船上处理废物,与在港口卸载废物相比,大大降低了环境影响。此外,装置还能从热破坏过程产生的废热中回收能量,从而获得额外的能量和减排。

扩展资料:

以海洋量子号为例,排水量达16.7万,载客量4180人,近1600名船员,要保证这么多人正常的饮食起居,那每天产生的垃圾会比一个普通小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要多。所以早在1954年,英国政府就组织了防止海洋污染的外交大会,通过了《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

经过不断的修正,最新的《公约》规定,船舶应将垃圾分为 A 至 K 类,共11种。其中, J 和 K 类垃圾适用于载运固体散装货物船舶, A 至 I 类适用于所有船舶。也就是说,对于载客的邮轮而言,在处理垃圾时,一共需要分为九大类。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水运网-瓦锡兰为公主邮轮旗下邮船安装废物处理系统

人民网-世界最大游轮首次起航 排放大量污染物引发担忧

长江,凭什么被称为黄金水道?我国水运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

长江使我国第一长河,航运发达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黄金水道”,是因为航运价值高。长江黄金航道是由于天时、地利、任和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水运最发达的地区是长江重庆一带。

首先长江成为黄金水道有着不可比拟的气候条件。长江流域位于我国南方,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有着明显的雨季和旱季、而且长江流域的面积广阔,所以即使在旱季,长江干流的水量也能够保证船舶的航行。同时长江的上游植被茂密,大大增强了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能力,以自然调节的方式在旱季补充雨水。长江还有2个天然的湖泊,成为长江的的蓄水池,对长江具有天然的调蓄作用。长江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人的作用。因为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武汉,九江,南京,上海等等,这些大中城市经济发达,货运也比较发达。所对经济的影响比较明显。这些大中城市都有港口,是物品的集散地和转运地。长江上游,因为三峡库区的原因,使重庆成为经济和高人口密度的新的增长点。也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的原因之一。

其实人口的聚集与水运的发达程度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便利的水运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人口的聚集又促进水运更加发达。因为长江的便利航运条件,使长江中下游沿线的城市,形成了很多重大城市以及行业的产业链。比如说:汽车行业。江苏附近有很多生产汽车配件的工厂,为生产汽车的规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国外的汽车公司因为物流的因素,造成汽车产量的减产。而我国因为长江的黄金水道的便利优势,就不会出现这类情况。相反,我国的汽车因为便利的条件还大举出口。现在的汽车新秀特斯拉在上海生产,就是看中了这些因素。到目前为止,100万辆特斯拉汽车已经完成交货。还要大力发展二期项目呢。

我国水运最发达的地区就是长江流域重庆一带。因为重庆以下有1700多公里能通航万吨巨轮。而武汉到上海只有1100公里的长江航道能够通航。对天然河流来说,只要能通航你,就可以造船。造船的成本远远低于造高铁、造机场的成本。而且就算没有河流,我们也可以人工开凿。隋唐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已经造福我们2000多年了。而且我国专门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对长江航道的维护与管理。基于上述的原因,长江成为黄金水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发挥了劳苦功高的作用。我国水运最发达的地区重庆因为三峡大坝等原因,成为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

灵渠是谁主持修建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郭沫若先生说灵渠“足与长城南北相对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兴安县城边,全长34公里,建于秦始皇33年,即公元前214年,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力,显示出我国古代水利建设先进的科技水平。 明代《徐霞客游记》描绘了当年灵渠的景致—— 至兴安万里桥。桥下水绕北城西去,两岸巨石,中流平而不广,即灵渠也,已为漓江,其分水处尚在东三里。过桥入北门,城墙环堵,县治寂若空门,市蔬市米,唯万里桥边数家。炊饭于塔寺。饭后,由桥北溯灵渠北岸东行,已折而稍北渡大溪,则湘水之本流也,上流已堰不通舟。既渡,又有小溪,疏流若带,舟道从之。盖堰湘分水,既西注为漓,又东浚湘支以通舟楫,稍下复与江身合矣。 《徐霞客游记》中说的万里桥横跨于灵渠之上。这座桥当初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由唐朝桂管观察使李渤始建,1985年重建修缮。有对联说它“步行一万里,纵观二千年”。相传万里桥原来是一座又窄又小的木桥,到了唐代李渤来兴安修浚灵渠时,责令县令修一座石桥。县令名叫禺三,石桥建成后,他想流芳百世,就想出了个歪点子,将桥题名为“禺三桥”。当地老百姓见了,心中不服,有人偷偷就在禺字上面加了个草字头,又把三字多加几笔为“里”字,于是就成了“万里桥”。石桥交付使用这天,县令陪同验桥,看到桥名竟然被人改了,不由得暴跳如雷,责令追查,李渤笑道,这名字好,从此处到里京师长安,正好一万里啊。县令只好唯唯诺诺,点头称是。桥名沿用至今。 灵渠的开凿,连接湘、漓二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北接湖广、南连两粤的水运交通枢纽,从灵渠出发北上,进入湘江,经洞庭湖入长江;从灵渠出发南下,进入漓江,经漓江下桂江入西江,在广东三水汇珠江;通过珠江上游左右江、红水河可达云南、贵州,经东江可达福建;经北江可达湖南而形成东南半个中国水运网。同时也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天下为三十六郡”,为平定南方,一统天下,于是派遣50万秦军兵分五路,向岭南进发,攻打百越,“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第一路人马在兴安县境内的越城岭(即镡城之岭)遇到了百越民族的西瓯部落军队英勇顽强地抗击,史称“秦瓯之战”。“秦瓯之战”的主要战场,就在越城岭一带。西瓯人利用复杂的山地和密林,袭扰秦军,杀死秦将尉屠睢,打得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由于有越城岭的阻隔,无法运送军粮,秦军无法推进。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只好占据要道,驻扎在今日漓江上游的大、小溶江之间,建立“秦城”,“兵勒湘南,握其咽喉,临融、漓二水间”。眼见攻不下岭南,秦始皇下令 “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派史禄主持灵渠工程。史禄率十万之众,劈山通道,经几载寒暑,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凿渠成功。灵渠修筑后,秦始皇竭全国之兵力,强征中原地区人民为兵卒前来与西瓯人交战,西瓯部落寡不敌众,终于战败,秦瓯之战宣告结束。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划为桂林、南海、象郡。 灵渠从南陡口到大溶江共长34公里,分为南渠和北渠,其中南渠长30公里,大部分利用的是天然河道,原小河道连结而成,人工仅开凿了5公里,北渠的长4公里,是连通湘漓的航道。 灵渠从分水塘引湘入漓。先由建筑在潭中的铧嘴把潭水大体三七分开,接着由人字形的南北两道石坝,截断湘江拦水,提高水位。北坝长380米,叫大天平,约拦十分之七的江水入北渠,接入湘江;南坝长120米,叫小天平,约拦十分之三的江水入南渠注入漓江。古时,灵渠曾建有三十六道陡门(即船闸),以提升渠道水位,保证上行船只通过。 湘江水量大,但水位低;漓江水量小,但水位高,两条江落差有32米。要引湘入漓,必须分水和使水爬坡,如何分水?如何让水往高处走? 灵渠的主要工程就是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而设计的。 分水由“铧嘴”、“大、小天平”和“泻水天平”完成。“铧嘴”状如犁铧,故名“铧嘴”。当年长186米,现在仅存86米。铧嘴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大小天平,它的作用跟四川都江堰的鱼嘴相似,先是把湘水切犁而开,再通过大、小天平,使水“三七分派”,七分水通过北渠注入湘江,三分水通过南渠注入漓江。铧嘴还可以起到缓冲水流,保护大堤坝的作用。大小天平建立在湘江上的拦江滚水坝上,一大一小,呈“人”字形,所以又叫人字天平。它的设计非常精巧。大天平是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380米,小天平是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l24米;它们组成人字形分水坝,以减缓水流的冲击力。它们既可以引水分流,提高水位以利通航,又可以排洪防涝。水涨时,可以越过坝上,流入湘江故道,既可以使南、北渠保持足够的水量通航、又不致于让洪水漫堤,淹没庄稼,所以它们获“天平”之美誉。大小天平有内外堤,内堤用条石铺成,外堤用巨石排成鱼鳞状(每块石头约四米见方,好几吨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凿有一个凹口,中间灌浇铁汁,冷却后变成栓子,将巨石连成一体。这些石块就像鱼鳞般紧紧地挤在一起。每当水流带着碎石、泥沙越过前边的方块巨石,顺坡而下,一碰到这层层鱼鳞石,就冲进石缝之中,泥沙填得越多,鱼鳞石就挤得越紧,水越冲越牢靠。它历经2000多年而依然稳固,就是一个证明。在古代没有测量仪器,没有大型启重设备和运输汽车,没有钢筋水泥建筑等材料的情况下,工匠们能想出这些土办法操作,是很不容易的。除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还有辛劳,那是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那是牛马一样的劳作。 [Nextpage] 可以想见,这灵渠上的每一块石头凝聚着工匠们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多少眼泪啊。 灵渠工程包括秦堤,通常是指从分水塘到粟家桥的一段河堤即湘江古道的南渠和北渠上,长约一里,是连接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纽带。泻水天平建在两渠泻水天平的作用与大小天平相同,用来护堤、排洪、分流、平衡和保持正常水位。 灵渠枯水期“潺潺然不绝如带……必征十数户乃能济一艘”。这是灵渠在没有陡门之前的漕运既繁忙而又航行艰难的史料记载。灵渠清浅狭长,对行船不利。为了使水位升高,南北渠上建了许多陡门(又叫斗门),灵渠又称陡河,因灵渠的陡门而得名。当时建有l8道,唐代后增为36道。陡门就是在水流较陡之处设门,砌成两个相对的半圆形平台,每当枯水季节,用竹木结构的组合装置在设有平台的地方安置水闸,起到抬高水位、蓄水通航的作用。船进入陡门后把闸门关上,使水位升高,船就能一级一级往上爬。开启陡门,又可增加下游水量。 在灵渠2000多年的通航史中,陡门的作用不可低估。专家们认为:陡门是历史上最早的船闸,它是现代电动闸门的鼻祖。它是世界船闸史上最早的船闸雏形,被人们称为“世界船闸之父”。 灵渠的陡门启闭非常灵活,节省人力,维修方便,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蓄水漕运方法。宋代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赞灵渠陡门: 渠绕兴安县,深不数尺,广丈余。六十里间置斗门三十六,土人但谓之斗。舟入一斗,则复闸斗,伺水积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翎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来。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 在国外,最早的船闸直到1375年才在欧洲的荷兰出现,而这时我国已经是明朝了。2100年后,第一位欧洲的工程师在开凿苏伊士运河时,突然发现红海与地中海的水位差高达l0多米,就吓跑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这种利用船闸的行船技术,一直沿用到现代。全世界的江河湖海航运,在19世纪末开建、20世纪初建成的巴拿马运河,包括我国今天的长江葛洲坝、三峡大坝,都是采用这种”斗闸”的方法解决水位差以使船舶通航的。陡门是船闸的祖先,它既古老又先进,既传统又现代,既实用又有艺术性。陡门的发明和创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和中国航运史、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灵渠的修筑,从秦始皇28年即公元前219年,向岭南进兵开始,直到秦始皇33年即公元前214年结束’,前后用了四五年的时间。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残余,许多人都习惯说是秦始皇修长城、修灵渠,而许多真正的建筑者却名不见经传,史料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其实灵渠是古代军人和工匠修的,耗时约五年,动用军队和民工数百万,死伤无数,造福几千年。 人民深深怀念那些造福于民的功臣,更崇敬那些无名英雄。 灵渠边的三将军墓和四贤祠就是例证。 三将军墓在兴安城边粟家桥附近。据史载,灵渠是秦始皇命令史禄主持修建的,但民间却有自己的说法,那是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这三位将军就是灵渠的设计师、工程师和施工的总指挥。 第一位将军是伟大的设计师,他组织实施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开凿一条60多里的运河,使湘江和漓江的上游沟通,运送粮草的船队便可畅行无阻了!在没有现代铁路、公路交通的年代,水运是主要的交通方式,打通内河航运,无论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在统一中国的两千多年历史中,都起到了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可惜的是,湘江发源于兴安县东面的海洋山,漓江发源于西面的猫儿山,虽然开凿了运河,两条江高达数丈的水位差,第一位将军一时无法想出升高水位的方法,竟然被那位秦始皇下令杀掉了! 第二位将军是个天才的发明家,他吸取了前一位将军失败的教训,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创造了多级升降水位的陡门,使船只得以通航。然而,第二位将军由于一时未能解决分水的问题,不能按军令规定的日期完工,又被暴虐无道的秦始皇下令杀掉了! 第三位将军是位勇敢的工程师,临危受命,他吸取前两位将军失败的教训,在他们事业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这项伟大的灵渠工程,运送粮草的船队源源不断通往岭南,保障了统一国家的军事行动,秦始皇大喜,封他高官,赐他重奖。这位将军拒绝受封受奖,上书朝廷说自己的成功并非他一个人的功劳,委实是前两位将军用命换来的,他们才是开凿灵渠的真正功臣,请求皇上开恩,给前两位立了大功的将军平反昭雪。可是,暴君怎会认错呢?秦始皇龙颜大怒,说大胆!违抗军令者,杀无赦!君要臣死,臣怎能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第三位将军只得拔剑自刎,以自杀的方式抗争朝廷,来维护自己和前两位将军的尊严。临死前,他留下遗言,要把他埋葬在灵渠边上,让他日日夜夜看着那滚滚的灵渠水奔流不息。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在粟家桥附近,把他们三人合葬在一处,因为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三位将军的有姓无名,年年有香火,世世代代受到百姓的缅怀祭祀。 关于三将军,民间还有好些流传的口头版本,再说一个。说的是三个身怀绝技的石匠的故事。第一个姓张叫张石匠,领了秦始皇的命令担负开凿灵渠的重任。一年过去了,灵渠开凿好了,不料在开闸放水的时候,有一段秦堤被洪水冲垮坍塌,秦始皇就把他杀掉了,另外责令一个姓刘的石匠来修。刘石匠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不但把坍塌的堤坝修缮好,而且还加固了,以为这下可以通航了,没想到放水通航的时候,那秦堤再一次坍塌了。秦始皇又把王石匠杀了,再派一个姓李的石匠去。李石匠想到自己此去必死无疑,整日坐立不安,一天,他在灵渠边上借酒浇愁,碰到四川峨嵋山来的一位云游僧人,僧人告诉他垮渠毁的原因是一妖魔在作怪,于是僧人发神功从峨嵋山运来一块巨石,将妖魔镇压,灵渠自然也就很快修通了。李石匠终于修好了渠、筑好了堤,可以放水通航了。秦始皇要奖赏他。李石匠是个善良的人,想到前两位石匠有那么大的功劳而被无辜杀死,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却不但活了下来还要受奖,天理难容啊!李石匠羞于独占功劳,正当人们向灵渠上的船只欢呼的时候,李石匠悄悄来到分水塘边,在前两位石匠被杀的地方,头撞巨石自尽了。当地百姓把他们三人就地合葬在一起。到了明朝年间,后人追念他们的功德,把他们的遗骨迁移到了粟家桥附近,并修建了一座大墓,后人封他们为镇国将军。

上一篇:中华妇产科杂志封面

下一篇:中国医药核心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