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财务会计发展方向及其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6-10-19 15:32

  财务会计及其预算会计制度也总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革新。时代的进步,经济环境的变化,世界会计研究者的不断努力,推动了他们的不断完善。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是在簿记、传统会计以及财务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会计的发展是反应式的”,财务会计的出现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20世纪财务会计在确认和计量技术、信息系统的建设、财务报告体系的充实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然而,建国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和财政管理的需要,经过不断的改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下面就来谈谈这两方面的发展。首先来谈谈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其次,再谈谈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

 

  一、公允价值会计在下一世纪发挥主导作用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和价值。公允价值会计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运用已经从金融工具扩展到传统领域。公允价值会计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其运用领域已经由金融工具扩展至其他领域,大有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势。我国财政部于20062月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1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该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为公允价值会计在下一世纪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了客观环境。

 

  二、Wallman(1996)提出彩色财务报告模式

 

  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描绘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正陷入困境:一方面投资者指责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程度正在降低;另一方面,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技术及财务会计本质特征限制了相当多的项目无法进入财务报表进行确认,而只能够在表外进行披露,致使表外信息披露的激增和信息过载。即使如此,还有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项目无法在财务报告体系中进行披露。Wallman的彩色报告模式较好地回答了财务会计现在面临的这一难题。该模式将财务会计确认的四项条件进行分解,由此形成如下五个层次:a.相关性、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均符合要求,这形成了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层次。b.相关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都符合要求,但可靠性存在疑问。这个层次的划分主要涉及目前财务会计上拒绝确认的项目———如顾客满意程度、人力资源、研究开发支出等。c.相关性与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性与可靠性存在疑问,如顾客满意程度支出。d.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性存在疑问,如企业的战略风险、企业的竞争优势、市场占有份额等。e.仅相关性符合标准,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都不符合,如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和智力资本价值。

 

浅谈财务会计发展方向及其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


  三、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贸易障碍的逐步清除,催生了全球经济的交互性。在WTO的促进下,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密切,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度已达到休戚相关的程度。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会计这种商业语言也要走向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通用。各国的会计及会计准则将在协调中增强一致性。

 

  四、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形成

 

  1.预算会计制度形成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1950,财政部根据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的《预算决算暂行条例》和《中央金库条例》提出了建立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设想,并于同年1212日正式制发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从此,我国第一套适应国家财政经济需要的、崭新的、统一的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了。

 

  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从1951年起,财政部根据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到1965年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型的预算会计制度。它是以总预算会计为主导,以单位预算会计为补充,以会计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的有别于企业会计的独立的会计体系。为适应财政体制和财务改革的要求,财政部于1983年和1988,两次修改预算会计制度。形成了一个以总预算会计为主导、事业行政单位会计为补充的、以制度形式确定的独立会计系统。由于预算会计制度存在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财政部于1997年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制定并实施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一系列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从组织体系到制度模式,从核算基础理论到会计各项的具体处理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财政管理方式、事业单位的资金渠道等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对预算会计的要求。它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适应的预算会计制度。

 

  五、对预算会计制度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立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情况和预算会计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国际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会计的改革变化,我国未来的预算会计体系将会是: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将更名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包括执行政府总预算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执行政府总预算支出的行政单位会计,他们是总和分的关系。此外,还包括三个部分,即执行政府总预算出纳保管业务的金库会计;执行政府总预算收入业务的收入征解会计;执行政府总预算的基本建设支出业务的基建拨款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主要包括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社会提供公益活动或服务的部门会计。

 

  ()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逐步转变

 

  我国未来预算会计模式是基金会计模式。这里所说的基金是指按特定目的或业务而分别设立,并构成分立的会计主体,用于核算与报告分属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或费用和基金额及其变动。而基金会计是按照基金种类分别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一种会计体制或模式。它具有目的性、限制性和受托责任广泛性三个特征,每种基金均有其特定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或费用和基金结余,从而构成了一个特定的会计主体。基金会计是现代政府会计及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一大标志。基金会计在我国已有其雏形。

 

  ()预算会计实务规范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行的预算会计采用一则三制”,即《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不难看出,这里的会计准则并不处于对三种制度的统驭地位,仅仅是对事业单位会计而言。因此,为满足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建设的需要,根据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具体情况,逐步构建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所以未来的预算会计规范形式是实行会计准则,即涵盖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准则

 

  ()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与国际趋同的财务报告制度

 

  根据我国政府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两种会计结账基础的特点,在推进我国预算管理和会计改革时,根据公共治理提高政府绩效的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鉴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公共受托责任强调数据的客观性等情况,在政府会计中应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如国有资产收益、财政预算已安排而尚未拨付的支出、应拨入拨出上解下划等结算收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当年年末列收列支;依靠国家财政补助并有一定业务收入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够收支相抵,经济自主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余事项仍采用收付实现制,如政府总预算会计的一般项目和某些特殊项目实行收付实现制;行政单位原则上实行收付实现制;全部依靠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

 

  作者:汤 彬 来源:科教创新 20091

上一篇: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探析

下一篇: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方向:建立政府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