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转型思考

发布时间:2015-10-04 15:06
摘要:本文根据时代需求和招生形势的变化,借鉴了澳洲tafe办学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应转变办学定位,面向社会开展非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笔者针对院校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开展培训的主要方式和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 培训 tafe 高职教育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215所,在校生人数964.8万人,占高等教育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的45%,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是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发展起来的,与国外同类教育相比,我国高职教育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结构的单一性:只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几乎是空白。在新的发展时期,高职院校需要重新调整战略定位,大力开展社会培训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一、职业培训的时代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这两个“面向”给出了职业教育的定位。高职教育具有“高等”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首要的是职业教育,因此,也要按照两个“面向”的要求调整定位,面向社会开放办学资源,在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各种职业培训。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应该在“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的总体部署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高职院校要开门办学,面向普通劳动者开展各类技能培训。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适龄人口数量的减少,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生源萎缩的现象提前到来,影响最大的就是高职院校。做为生源大省的山东省,2010年普通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已经降到了190分,还有不少学校未能完成招生计划,这对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普通高考生源减少已成趋势,高职院校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从传统的全日制学历教育思维中走出来,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规划纲要》的实施为高职教育的转型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澳洲tafe院校开展培训的启示
  tafe学院是澳洲主要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2008年tafe学院和其它政府培训机构注册的学生总人数占全澳公共资助培训系统总人数的78.2%。tafe院校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的融合形成了成熟的模式。表1、2分别给出了2008年全澳公共资助培训系统各类资格的注册人数及年龄分布,有以下基本特征。
  1、办学层次宽
  tafe学院提供一级到四级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六个职业资格,有的学校还开设了职业研究生证书和职业研究生文凭课程。四级证书及以上被称为高级资格。大体上证书资格可对应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文凭和高级文凭可对应于我国的专科学历层次。
  2、学习方式灵活
  2008年全澳公共资助培训系统注册的学生中,全日制学生比例仅为12.5%,非全日制学生为87.5%,占绝大部分。非全日制学生每周到校学习一到两天,或利用周末时间学习,或每年到学校集中学习一段时间(如学徒制)。四分之一的注册学生仅仅选修一门或几门课程而不要求任何资格。
  非全日制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职人员,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提高某方面的专业技能,以期达到岗位晋升的要求或更换到新的岗位或职业。
  3、年龄跨度大
  表2可以看出,注册学生跨越了从中学生(15岁)到退休(65岁)的各个年龄段,25-44岁的成年人数超过了青年学生。
  概括以上特点,澳洲的tafe院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没有界限的,无论是从学习方式还是年龄分布,成人是主体。这给我们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定位很好的启示,非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主要方式
  高职院校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社会培训,可采用以下主要方式:
  1、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实施面向在校生的“双证书”教育,即将某一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融合,因而,在职业资格证书教学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不少学校都建立了劳动与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场所。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资源面向社会个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促进就业或岗位的转换,满足个人的就业和发展需求。
  2、与企业合作开展员工培训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劳动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用于员工培训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而且培训范围由原来的中高层为主逐步扩展到全体员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要求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随之提高和升级,这对员工的在职培训提出了很大的需求,也为高职院校参与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了契机。
  高职院校这些年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基础,将合作范围扩展到企业员工,开展对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这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3、成人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长期以来,由于采用了与普通高等教育趋同的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脱离成人的实际需求,我国高校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社会认可度降低,正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必须适应形势要求,大力开展成人学历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吸引力。
  与全日制在校生不同,成人对教育的需求更注重实用性,希望学到的东西能直接服务于工作和职业发展。因而,成人学历教育今后的改革必须突出实用性、职业性。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可见,高职院校举办成人学历教育将更具有优势和针对性。《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通过改革成人学历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合和衔接,可以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提高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吸引力。
  
  四、职业培训应重点加强的工作
  开展社会培训,高职院校自身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建设:
  1、树立面向市场办学、服务社会的意识
  高职院校虽然积极倡导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努力实现与企业的结合,但受传统学历教育思维的影响,在面向市场办学的意识和做法方面还远远不够,与澳洲tafe教育的市场意识相比相差甚远。这与前些年因教育资源不足造成的招生供求关系不平衡有很大关系,学校忙于全日制学历教育。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培养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为,必须转变观念,树立面向市场办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培训的市场很大,但只有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赢得市场的认可,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因此,院校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开展培训,发挥自己的优势,确保培训质量。
  2、建立高素质的培训师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来自高校,学历层次较高,但普遍缺乏企业经历。尽管这些年通过各种措施,“双师”型素质明显提高,但仍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最薄弱的环节。今后除了继续加强专职教师的实践锻炼外,应着力引进动手能力突出的“能工巧匠”,确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外,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懂教育、会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培训也要走校企合作之路。首先,只有深入企业,才能了解企业的员工状况和培训需求,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赢得企业的信任;其次,要充分利用好企业的各种资源,包括设施、场地和人力资源。
  4、突出培训的实用性
  根据职业岗位和个人需求,开发灵活、实用的培训课程和内容,着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内容和方式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与成人的特点相结合,与员工的个人背景和需求相结合。倡导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现教学与培训手段现代化;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五、职业培训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只靠企业的自觉性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国家必须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和继续教育新体制。
  1、建立合理的经费分担制度
  对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制度上约束企业确保必要的培训资金到位。
  对员工在职学历提高,应建立政府与个人分担机制。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应逐步将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纳入财政拨款范围。地方政府根据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状况,确定重点扶持的行业、专业或岗位,制定相应的拨款标准。
  对个人参加职业资格培训,特别是技能不足的较低收入的基层人员,应建立相应的政府资助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和发展。
  2、建立更加灵活的继续教育制度
  建立终身学习的“立交桥”。通过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之间的学分积累和评估机制,建立职业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制度,如成人学历教育实行注册入学、弹性学制;实施对各类职业培训的学分评价和认可制度,提高继续教育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院校的教育资源和在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上一篇:关于民办高职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本三高校服装设计专业 3 1 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