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生合作学习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5-12-15 10:55

摘 要:合作学习是小学课堂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它让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之间交流增多,师生之间互动增进;另一方面,小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解决合作学习“貌合神离”的问题,是提高小学生合作学习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形式大于内容
  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初在美国兴起了现代合作学(cooperativelearning)的理论,①尔后,合作学习的理念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当前我国的小学教学当中,合作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探讨合作学习问题之前,有必要先界定一下合作学习的概念。美国合作学习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 —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Slavin)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②在国内普遍采用的是王坦的定义: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本文也将在该定义的前提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合作学习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另一方面,小组成员之间的各司其职而又相互依赖的关系,有利于小组成员非智力品质的发展,例如人际交往能力、领导力、执行力等。近年来的心理学研究也显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合作学习的效果优于个体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并不是教学中的万能钥匙,也不应该被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滥用。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现状却是,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已然泛滥,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没有实质成果而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学作秀的常见现象。
一、小学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正确而有效的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听课体验,总结了目前在小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的一些问题。
  1.形式大于内容,貌合神离。在目前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很多都只是吸取了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讨论,讨论完之后进行发言,最后教师点评。这是目前小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的基本样态,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考虑到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适合小组讨论,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客观的对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在点评学生的成果中更多的是主观的个人感受。
  2. 合作的层面太浅,大多数仅限于讨论。在前面已经说过,小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多数是让小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成员之间很难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就一个问题讨论的时间往往只有课堂上的几分钟,而由于小学生本身的特征,思考问题并不全面,思维又比较跳跃,他们并不能像大学生、成年人等一样系统的思考问题,并且在几分钟内能够得到一个有效的结果。所以,简单的讨论不一定能充分锻炼他们的思维。
  3. 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造成小组成员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的原因主要有有以下几个:第一,分组时不重视学生的个人特点,教师为了方便往往在分组时直接按照座位前后左右就近分组,这直接导致分组的不合理,小组讨论话题偏离轨道的情况也容易发生。第二,没有完善的组间竞争机制,没有有效的激励,学生会认为合作学习有没有成果都无所谓,任务完成得出色与否也没有意义。第三,教师点评时只注意点评学习成果,而不注重各个小组成员的贡献,或者只关注发言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忽视其他的小组成员。
二、对小学合作学习改进的几点建议
  认识到小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貌合神离”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的建议。
  1. 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做好相关环节的设计。首先教师应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合于合作学习的问题,并且按照学生的个性分组,分组原则上是在尊重学生个人选择前提下,教师调配,主要是男女搭配,成绩好中差搭配。其次,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适当的引导,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而又不干涉其思考过程。最后,教师应该事先设计好客观的成果评估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向学生公开,以标准作为参照,各个小组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2. 在小组中引导学生明确的分工。小组中各个学生的特征各异,有的适合口齿伶俐,开朗大方,适合做发言人;有的学生条理清楚,细心谨慎,适合做记录员;而有的学生逻辑思维缜密,分析能力强,适合做;有的学生则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有魄力,适合做小组长……明确的分工,能够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如果分工不明确的话,很容易导致一些学生的参与度很低,成绩差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任务太难而变得消极,聪明爱炫耀的学生可能会只关注自己有没有表现机会,看不起学习不好的同学而不愿意与之合作,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的意见,这都没有达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3. 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良性竞争机制的前提是有效的、公平的成果评估标准。这个标准最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的成果,上文也提及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明确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于表现良好的小组和个人应当给予适当的激励,以精神奖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团队荣誉感,有条件可以采取适当的物质奖励。长此以往,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建设,而良好团队合作的能力也是未来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小学的合作学习必须要考虑到小学生不同于高年级学生和成年人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耐心的引导和善意的鼓励,并且积极的改进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4一l
[2]张岚.美国合作学习的理念与模式[M].职教论坛,2003:1—62

上一篇:高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索

下一篇:责任心 爱心 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