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学位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3 11:34

  1立题背景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特别强调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

  

  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健康素质是指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它是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的要求。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离不开先进的医学科学和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做保障。而培养医学人才的主要园地是大学的医学院和医科类大学,他们是医学人才会聚和医学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医学人才素质的高低反映了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高等医学教育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医学专门人才和医学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支持、保护和促进人民健康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必须高度重视和深人研究高等医学教育。

  

  同时,从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来看,重视、改革和发展高等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使之适应卫生改革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健康的需求,是社会对医学教育的要求。首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高等医学院校〗90余所(含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占全国I731所(见“教育部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普通高等学校的1/9;医学生在校人数达97.6万人(见“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摘要”)。其次,生命科学与医学是21世纪的前沿科学,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高尚的医学职业道德、精湛的医学技能、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经济、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还要具备知识创新能力。第三,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安全和稳定。作为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科学,通过揭示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奥秘将对人类的健康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第四,生命健康是以人为本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因此,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使之适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医学人才质量、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实行院系调整,医学院校从综合大学中分离出来,独立办学,促进了医学教育的发展,加速了医学人才的培养,解决了当时的“缺医”问题,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为P.生领域输送医学人才、充实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我国卫生事业稳步、快速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卫生部2004年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卫生技术人员从1950年的55.5万人到2003年的430.65万人,增加了近7倍的人数;人口死亡率从1949年的20%c降为2003年的6.4%c;人口预期寿命,1957年对全国11个省、市的70个市、1个县和126个乡的统计为57岁,2000年全国普査为71.4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独立设置的医学教育办学体制,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方面也逐渐显现出缺憾和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原来独立设置的大多数重点医学院校相继与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合并,高等医学教育步人了新的历史时期。院校的合并为医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使医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至2004年底,我国巳有74所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中设有医学院系。合并以后的医学院校充分享受了综合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了提高;同时,医科院校的加人也使得综合大学形成了学科更加齐全、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实力更强、办学效益更高的新的发展格局。但是,我们必须清酲地认识到,医学教育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由于院校合并后对医学教育的规律性、重要性认识不够所造成的,有的是过去长期存在的问题,有的是扩招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医学教育学制和学位混乱,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缺如,继续医学教育体系不完善,等等。在一定程度t,这些问题既有碍于医学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的巩固,因此亟待我们进行研究解决。

  

  有鉴于此,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于2003年设立了“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学位改革研究”课题。本课题的内容既是当前医学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关系到我国医学教育长远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本研究课题的设立是及时的和必要的。

  blob.png

  2课题的重要性及意义

  

  为了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的健康,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医学人才,适应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我们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为四个子课题进行了详实、细致、深人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保障医学教育的质量,培养优质的医学人才。

  

  2.1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行重大调整与改革后,特别是我国医科院校并人综合大学后,医学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就我国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总体而言,对医学教育如何依托综合大学的优势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大学综合实力的提高还缺少明确的思路;对医学教育规律的认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深人、全面地研究国内外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确立适合国内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案;提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我国综合大学校情的髙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项研究不仅能够为我国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决策提供借鉴,而且也将对促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2.2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与学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学制长短不一,医学人才培养规格多种多样。我国现有培养医生的教育模式主要有三年制医学专科教育(不授学位)、五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授予学士学位)和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授予硕士学位)三种,此外,尚有8所院校举办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授予博士学位)。1978年我国建立学位制度后,学位教育中设立了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后,又将医学学位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医学科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医学专业学位分为硕士和博士二个层次。

  

  当前,无论从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卫生事业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是从增强我国医学国际合作与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都要求我们必须有规范的学制学位体系,切实提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高等医学教育在坚持现行学制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长学制教育,并在实践中进一步规范医学教育学制”的目标。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体系,以发展长学制为主要内容的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学位改革势在必行。

  

  2.3终身医学教育体系

  

  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是连续的统一体,国际医学教育界对此早巳达成共识。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包括三个阶段医学院校教育(学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每个阶段的医学教育都承担着各自特定的任务和使命。其中,毕业后医学教育又包括: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培训、全科医师培养及专科医师培训几个方面。目前,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相对独立,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发展不平衡;全科医学教育层次混乱,教育经费投人严重不足;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尚未建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不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理顺各阶段、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关系。

  

  2.4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我国医学教育在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质量保证与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对医学教育的质量、医学人才的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医学教育有赖于完善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符合各自国情的医学教育质量标准和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医学教育和医学生培养质量定期进行评估认证,以此规范医学教育办学行为,保证医学教育质量。同时,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出台和世界医学院校注册制度的实施也要求我国的医学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将对保证和提升我国医学教育质量,增进与国际间医学教育的交流,培养参与国际竞争的医学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尽快建立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对医学教育办学机构进行定期认证和质量评估,以此规范医学教育办学行为,这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医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中,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医学教育面临的机遇、形势和任务,坚持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促进综合大学中医学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涵盖了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通过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综合和体现国内外医学教育发展规律,课题获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提出的建议将对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并指明方向,而且也将对促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课题组织机构

  

  本课题在教育部及卫生部的直接领导下,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教育部周济部长、卫生部黄洁夫副部长任课题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田勇泉副司长任课题研究小组项目总负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王德炳会长任课题研究小组项目总执行人。课题由国内12所综合大学和4所高等医学院校的60余位医学教育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完成。

  

  本课题包括四个子课题,分别为“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负责人为王德炳会长、吉林大学李玉林副校长)、“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与学位改革研究”(负责人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历阳教授)、“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研究”(负责人为复旦大学王卫平副校长)、“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负责人为北京大学程伯基教授)。本课题于2003年4月启动,2005年3月完成,研究时间历时2年。课题组研究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如期完成了全部四个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4研究方法

  

  4.1问卷调查法

  

  对国内60余所综合大学(含医学教育)发出了有关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查问卷;对6所医学院校的60名学生发出了关于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有关医学教育标准的问卷。

  

  4.2实地考察法

  

  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实地考察。

  

  4.3专家咨询法

  

  向全国101所医学院校的680位医学院校领导、医学教育专家、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发出了有关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咨询问卷。

  

  4.4座谈、访谈法

  

  协助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举办了‘‘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有关领导、政协委员、综合大学和医科大学校长、专家和教授,总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召开了‘‘中国医学教育学制与学位改革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6名院士和20余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召开了4次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专题研讨会。同时,还召开了各类座谈会,如医学教育管理体制课题组先后召开6次座谈会,参会人员达300余人次。

  

  4.5文献查阅法

  

  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比、分析。医学教育学制学位课题组对英、美、法、德、澳、日、韩等国的医学教育学制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课题组对现有世界医学联合会、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英、德、美、日、澳等国际组织和国家制定的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制度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5结论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医学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必须尊重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其直接的服务对象是人,因此,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生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包括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人文修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也要有深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生物医学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具有竞争、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发展潜力。②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求医学院校应当配备良好的实验设施,完善实验室条件;作为临床教学基地的附属医院应在完成医疗任务的同时,加强临床教学意识,做好对学生的床旁教学工作。③医学教育的连续性决定了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附属医院隶属于医学院校对于保证医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④由于医学教育的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国家对高等医学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比例。⑤要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知识和扎实的医学知识的优秀医生,不是短期培训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长期培养,同时,国外的长学制医学教育也为我国实行长学制医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鉴尸以上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经过深人的分析、研究,课题组提出如下建议:

  

  5.1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

  

  建夺教#部、H生部有关K学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成立部阮领导小组,K设办公窒,统筹考虑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K学人氺的培养自标和培养模式及医学教育的资源配置,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协调处理好学校教育、毕业后教f和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理顺附属医院经费的投人机制。

  

  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的管理应该实体化,管理上应该条块结合、以块为!•:,管理電心在医学院或医学部,赋予医学院相应的自权、经费和其他资源的支配权,统筹医学教育和资源使用。同时,综合大学应该设立-名1-:管医学教育的常务副校K,以全面协调综合大学中的医学教育。

  

  综合大学的附属医院应当隶属于医学部(医学院)管理,以保址:医学教肓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衔接。附属医院的院长人选,应当由医学部(医学院)提名,报大学批准、任命,临床教师的教师资格和岗位也应该由医学部组织评聘。加大对附属医院医学教育、学科建设及教学设施的投人。

  

  5.2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和学位

  

  5.2.1构建和规划适应我国国情及长远发展的医学教育学制体系根据卫生服务H标和卫生人力现状,我国医生培养的重点应当从数增长型转为质量提高型。学制是保证医学教育稳定和K远发展的重要方面,既要考虑现状,又要着眼于农来。根据调研结果,我同医学教育的学制应为:①修业3年,不授f学位的医学专科教育;②修业5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医学本科教③修业8年,授f医学博士学位的高等K学教育„三年制高等医学专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基层普及型医师,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区县及区县以下特别是农村边远地K的医疗保健机构。E年制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基础牢固、知识较广博、实际能力较强,具有进一步深造条件的高级医学铲门人才,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城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旨在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宽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基础、较强的临床能力、较大的发展潜力、较高的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医学专人才。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城市大型医院和医学教育及科研机构。

  

  5.2.2进-步规范医学学位体系根据我国国情,参照国际医学学位制度,我国医学学位仍设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c保学科学学位设学上、硕;博士:个层次,医学专业学位只设博I:个层次。建议八年制医学教育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同时,在有条件的院校试行以培养临床医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专业博士学位(MD)和科学博士学位(PhD)的双学位教育计划。

  

  5.3终身医学教育体系

  

  引进竞争机制,建立住院医师流动层。住院医师作为流动层成员在培训基地接受规范化培训,不属于单位在编人员,档案关系由社会人才服务机构代理,打破一次分配就业定终身的弊病。医学毕业生通过国家认可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应阶段的合格证书和任职资格后,面向社会应聘相应的医师岗位。

  

  出台我国的医学临床专科分类目录。构建专科医师的培养体系,建立专科医师的标准、考核和认证制度,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考核和认证制度。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制定有利于全科医师培养、考核、使用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全科医师培训工作。以加大政府投人为主渠道,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确保全科医师培训经费,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实行激励机制,将继续医学教育与各层次卫生人员的晋升、聘用、执业再注册等结合起来,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进--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

  

  5.4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借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制定的“医学教#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制定的本国医学教育标准,结合我国医学教育评估的实际经验,制定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具体包括“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医学本科教育办学标准”两部分。同时’制定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操作指南》。建议教育部公布《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并选择有关院校进行试点评估。

  

  在全面研究国际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和总结我国医学教育合格评估、优秀评估、水平评估和七年制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医科教育认证办法》,认证结果分为:完全认可、有条件认可和不予认可。建议在教育部和卫生部的联介领导下,设立“中国医科教育认证委员会”,由其负责认证的组织和实施。

  

  6建议

  

  为了更加深人地研究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保障全体人民的健康,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建议应当对如下问题继续进行研究:①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按照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要求,进•步提高和确保我国医学教育的质量。②加强对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③鉴于我国广大的农村仍然缺少医学人才,应该重点研究如何为农村培养适宜的医学人才。


上一篇:基于竞争力导向的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程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