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在“做数学”中发展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发布时间:2015-12-16 15:34

摘 要:

关键词: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过程性目标就是强调小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不应该是单纯的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做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建构主义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在正式学习数学之前并非对数学一无所知的,他们在来到学校之前就已经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了大量的数学经验,而伴随着数学学习活动的发生,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正是有了这些“原生态”的经验,学生才能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更高层次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打闪”;“可能会刮风”……运用这一生活情境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操作、猜测、发现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做数学” 就是给学生自主摸索的空间,自主探索的时间,自主发挥的舞台,自主展示的天地。学生的潜能能得到最大开发,个性能得到最大张扬,创新意识能得到最优化培养,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才会更丰富。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就要在“做”字上狠下功夫,做足文章。只有放手让学生“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让学生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学习数学,是“做数学”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使学生掌握量角的方法:首先,教师创设出一个比较角的大小的生活情境,在学生用眼睛观察或是利用活动角进行比较的前提下,教师提出“大角比小角大多少”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用单位角进行测量再比较大小,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因为有的角并不能得出整数的单位,于是学生又开始思考,提出用更小的角去度量,这时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1°”的角。接着,教师又提出“怎样量角更方便”逐步引导学生发明出量角器。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实验、操作、猜测、发现等数学活动中,对量角器量角时的“点重合、线重合、读度数”有了深刻的亲身体会,不仅掌握了正确的量角方法,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

  三、在“做数学”的探索过程中体验,发展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体验创造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把凝聚在教材中的思维成果,经过再创造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成果或有所发现和创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反复强调:“学习数学过程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让学生参与“做数学”的全过程,经历发现,体验创造,在探究中“做数学”不仅要强调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如,“圆面积的计算”一课“转化”的思考方法十分突出,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可指导学生将圆形纸片平均分成16份,尝试着拼摆成己学过的几何图形,再启发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新旧图形间的联系。经过学生大胆的试验操作,他们拼摆出了多种形状:有的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有的拼成了的似的平行四边形,还有的拼成了近似的三角形、梯形。在已有的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经过迁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在课的结尾处通过提问:“圆的面积公式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来突出“转化”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验操作活动,把抽象的数学公式从感性的接触升华到理性认识的深入理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悟到“转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很多时候都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于是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新问题时,总是有学生提出“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转化成……这些就是“过程的教育”,让学生自己探索答案,而不是通过讲道理分析出答案。 通过“道理”直接给出公式固然是好的,但是通过探索创造的过程寻求这个规律是得到一般结果的有效手段,特别是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道理”。

  四、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提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收集信息、猜测、验证、反思等,增进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即使是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促使学生在观察、倾听、思考他人的数学活动中,在学习、模仿他人数学活动经验中主动的对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反省,使得自己的活动经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自己的活动经验向着“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起对人类知识已有的理解。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就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谈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实现幼儿歌唱能力

下一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