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让民族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激发兴趣

发布时间:2015-12-15 10:48

摘 要:

关键词:
  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恒古不变的真理,对于我们这个特殊的群体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于高二半山,生活习惯差,不懂汉语的一群天真可爱,对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一无所知,可求知欲特强的民族学生。课程改革的宗旨,意在培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生活能力的人。二期课改理念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让数学走向生活,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了让这群求知欲如此强烈的孩子,能对数学有兴趣,而且还要让他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我努力在教学中做到课堂常规的突破,时间界限的突破,传统教法的突破。但要做到这些,我切身的体会就是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不断训练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教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觉得学习是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小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所以我在教学时就特别注意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教学生涯中,我始终坚信: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但作为教师要想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方面的知识,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的时候,老师主动和学生融为一体,参加到比赛中去,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还有意声明老师不用笔,这样十道题下来老师已提前了很长一段时间,学生自叹不如,说老师是“神童“,此时老师抓住时机,讲明原因,说明简便运算的好处,引入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记住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时学生可能还在半信半疑。再让学生和老师比赛一次,这次差距不大了,学生有了兴趣,不服输,还要来一次,老师故意推脱,激起学生的斗志,这次少部分优生赶上了老师,还的极个别超过了老师,老师趁机大势宣染,再激斗志,几个回合下来,班上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今天所学的新内容。这样不但学生掌握了新学内容,而且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加强直观操作。
  面对特殊的教学对象,让他们走进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在语言上存在一定的障碍,用直观形象的现实问题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发现不是无原无故的,它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学习材料的精心组织与呈现上,学习材料是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探究活动是,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材料。怎样为学生提供探究材料,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思路、方法,合理选择、组织材料,可以让学生有序思维、积极发现,从而使探究活动能顺利进行。我在上长方和正方体这章的复习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主要目标: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知识形成、巩固、应用的全过程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主动探索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并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观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师准备的教具:一个精美的立体图形礼盒、一些精美的包装纸(送给那些能计算出自己图形的表面积的同学作为礼物),还有一瓶花香水已知道体积(送给那些能准确计算自己物体体积的同学,不需要装满,但要标出高度)。声明礼物要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才能获取。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内,还应该扩大到课外。这节课我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把它制成模型(这主要目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理解。),采用估计和实际测量的方法把它的长、宽、高测量并记录下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估计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自己判断自己的估计能力是否过关。我还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模型提出一个有现实意义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相互提问,互相解答,老师引导、补充、纠正。课堂上学生气氛活跃,思维开放,提出了很多意想不到,但又现实的问题,但由于学生经过多种感官去精心准备过,所以问题已就迎刃而解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已有了新的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有趣,而实用,让学生改变了那种数学与生活是两个独立的事物的观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学会了留心周围事物,发现周围事物,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这节课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让我更坚定了新课改的优势和必要。
  总之,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知识才能学得更扎实。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的为生活服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感受美好的生活、享受生活。

上一篇:电子白板,“生成”因你而精彩

下一篇:为故乡树碑的《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