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适应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24 08:54

摘 要:通过对区域高新技术发展的相关环境分析,以四川省为例,对区域高新技术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人才结构进行研究,在分析其具备的能力和主要工作的基础上,建立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个性化、特色化的专业培养方案,建立和完善各类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考核、激励、评估机制,推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关键词: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特点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产业附加值高、综合效益好,对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提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表现在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掌握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标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各省(市、区)把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结构同区域自然资源、科教资源等有密切关系。地方政府依托本地区科教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点发展具备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各层次人才,是解决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短板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四川省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为例,在分析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的政策环境、自然资源、科教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对建设适应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
     一、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环境分析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具备环境资源优势,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政策环境等。四川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钒钛等稀有金属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具备丰富的科技人文资源优势,“全省现有各类科技活动机构1461家、普通高校93所,专业技术人员228.8万人,科技活动人员28万人,具有部、省级称号的高层次专家9000余人(次),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6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3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90家,“两院”院士57名。”有全国著名的科研机构,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还有许多部属和省直属研究机构。一些诸如长虹等高新技术企业已建成较强的企业研究机构,另外一些外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都建设有研究机构,如摩托罗拉在成都建设的软件中心。
  具备坚实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全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498家,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4962.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9%,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等未来体系中具备优势和特色。同时,还具备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如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863电子陶瓷成果转化基地、成都高新区、绵阳科技城、成都国家集成电路成都产业化基地、攀枝花国家新材料成果及产业化基地、德阳现代化装备产业制造基地等,同时还有依托高校科研资源优势建立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如四川大学科技园、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园、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园等,这些为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政策决定了其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尽管目前四川省在科技产业发展中加大投入,但未形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配套服务的有效平台”,“科技资源分割较为严重”,“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和宏观管理机构”,“企业融资困难”,“人才开发机制不够健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真正流向企业的很少。企业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科技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严重短缺。”等诸多制约因素。
  从创新形式上看,目前企业创新形式以自主创新为多,产学研合作的比例较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科研力量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科技资金分散投入、科技设施重复建设、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低,特别是没有形成有效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为有机体的产学研体系,多数高新技术人才流向科研机构、高校。作为市场第一线的企业,常陷入有课题、经费,缺人才、缺研发机制的两难处境,科研机构、高校的科研资源未充分发挥优势,存在市场意识不强,主动意识不够,与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脱节的现象。
  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结构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人才,吸引、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是地方政府发展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工作,通过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科技研发平台,引进领军人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培育高新技术创新团队等,打造高新技术人才队伍。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不同地区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工作中,政策重心应有所区别。
  四川地处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我国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吸引高新技术人才上不具备竞争优势。扬长避短,客观分析四川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所具备的自然资源特色,产业基础,结合四川所具备的科教资源优势,正确分析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立足本地区,依托本地区科技资源优势,建立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适应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四川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在重点产业发展路线中,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重大行动(包括关键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化、市场培育等具体措施)。通过对四川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线进行分析,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人才有三种类型:
  1. 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
  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在引领重点领域未来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求其必须具有国际视野,立足技术前沿,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丰富的科研经验,具备独立从 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的主要工作是瞄准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难题和关键技术,进行领域前瞻性、先导性科技攻关,一方面加强自主创新、创造性工作,力争形成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高新技术,制定引导领域发展的技术标准,构建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链;另一方面,选择性地引进一批关键性、突破性核心技术,努力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再创新。
  2. 产业化与制造化技术人才
  高水平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要应用、服务于社会,必须促进和加快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迅速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加快具有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的技术项目推进产业化进程,培养产业化与制造化技术人才。
  产业化与制造化技术人才的主要工作是准确分析科研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需求,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具备将成果、技术与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相结合的能力,熟悉生产制造。结合企业所具有的技术优势、生产制造优势,统筹企业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工作,推动科研成果、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与企业的技术、生产制造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向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的应用。
  3. 市场培育与推广的管理型人才
  高新技术成果或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后,必须进行市场培育、整合与推广,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扩大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需要市场培育与推广的管理型人才。
  市场培育和推广的管理型人才要求具备丰富的市场推广经验、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准确把握和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对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四川,加强市场培育和推广尤其重要。这类管理人才的主要工作是熟悉高新技术相关产业的国内外市场,通过市场培育和推广,扩大产业知名度,实现研发、生产向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建立适应区域高新技术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结合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结构,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四川地区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以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适应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主动培养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人才。
  1. 明确各级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明确的人才培养导向,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的前提。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四川在发展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上具备区域所独有的自然资源、科技人文资源优势,以及高新产业发展基础,同时也面临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短板、产学研合作的比例较低、各方科研力量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等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缺乏引导、沟通,缺乏对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重要性认识,在立足区域科技人文资源优势,培养区域化高新技术人才上,还存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脱节,共识不够的客观现实。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新技术人才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角色、作用是不同的,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应具备很强的创新性、创造性科研能力,重点在高新技术的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化与制造化技术人才,应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推进产业技术标准应用,科研成果向产业规模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市场培育与推广的管理型人才,应具备很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在高新技术产业市场推广中具有重要作用。
  上述人才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能力、作用不同,在制定各类型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各高校、科研机构的特点,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形成产学研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培养目标,有所侧重,对高层次研发人才培养目标,应强调洞察高新技术发展趋势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与创造能力;产业化与制造化技术人才,应强调生产技术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培育与推广的管理型人才,应强调市场的培育、拓展、推广、整合、营销能力。
  2.制定个性化、特色化的专业培养方案
  发挥政府的行政领导和引导作用,在科学的培养目标基础上,结合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资源优势、办学目标与层次,明确各单位和机构的培养目标主体,建立个性化、特色化的专业培养方案,避免各高校、科研机构大而全的培养模式,如四川地区“985”、“211工程”高校,由于具有较强的学科资源优势,应重点加强高层次高新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
  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沟通,以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结合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办学特色、行业特色、优势学科,制定个性化、特色化的培养方案。
  研究各类型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内涵,结合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和本单位特色和优势,将个性化、特色化体现在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方向设置、课程设置(公共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科研实践、学位论文等各个环节。其中科研实践、学位论文最好能在相关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践,依托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核心问题、生产制造、市场培育与推广进行。
  3. 建立和完善各类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考核、激励、评估机制
  百年育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培养质量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在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各类高新人才培养考核、激励、评估机制,对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通过在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学位论文等各个工作环节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建立动态的分流淘汰制,确保培养高质量的高新技术人才。对于具有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的潜在人才,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倡导优秀和卓越,使其潜心科研工作,涌现更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创造高水平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建立高新技术人才质量评估机制,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健全高校、科研机构等培养单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培养单位、高新技术人才为一体的多方位质量评价体系,鼓励和引导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参与质量监督。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 马陆亭.关注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13.14期
[3] 杨庆云.西部高校学科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系[J].林区教学,2009.1
[4] 李映果,赵毅峰,易思飞.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四川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成效与特点分析[J].决策咨询通讯,2011.3

上一篇:二级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下一篇:黑龙关煤业公司首个综采工作面收尾工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