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电子通讯信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30 15:00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出现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才短缺的现象,引起关注。分析造成电子通讯信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对于寻求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方面,对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主义意义。

 

 

  电子通讯信息;高技能;研究

 

  1 电子通讯信息产业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当前我国技能人才状况 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部分在制造业;一部分在服务业。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 一直致力推动工业化发展。 特别电子类已成为我国极为重要经济支撑和提高综合国力有效途径, 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完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有关工作。一些高校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学校发展的速度越快,步子越实,校企合作发展电子行业的必由之路。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学校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先后与瑞安建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原国资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创维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并签合作协议、为其培养高技能人才

 

  2 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和企业职工队伍技能水平偏低的原因

 

  2.1 经济发展增加了对技能人才需求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可以说,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造了技术工人需求的大环境。第二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对技术工人的强劲需求。我国正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由于经济的 高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再加之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和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分 工,必然涉及到人力资源结构变化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山东省为例,每年需补充技术工人 约 40 万人左右。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增加了 很多新职业, 大批低技能就业岗位正日益转化为高技术含量的岗位, 急需一大批适应新要求 的新型技能人才。 而此时中国人力资源结构出现了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的发展轨迹, 劳动 力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特征。加之有效供给不足,这必然进一步增加对高技能人才 的需求,造成我国劳动力结构处于中间层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2.2 社会认知偏差影响了人们从事技能劳动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重学历、 轻技能的片面人才观念,把学历和身份作为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形成了技术工人不是人 才的社会刻板印象,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存在这种社会认知偏差,人 们没有把技术工人作为人才看待, 用人上身份界限没有完全打破, 缺乏技能人才成长的激励 机制和社会流动的上升通道。 技术工人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尊重, 劳动价值也没有得到相应 的回报。在社会利益分配上很少关注工人群体。从职业生涯看,具有学历和干部身份的人才 可以有多种社会流动的上升通道,而技能人才只能干一辈子工人。由于技术工人社会地位、 经济地位偏低,降低了技能人才群体的凝聚力。许多青年不愿意从事技能劳动,造成技能人 才短缺。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衡量标准,应该以需求和能力为本位,社会分配 应以贡献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电子通讯信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2.3 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供给不足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主要表现在 普通教育上, 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而与培养技术工人相关联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以山东省为例,2003 年全省高考招生 37 万人,而明确定位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技工学校、 高级技工学校,年培养能力只有 10 万人左右。其中高级技工的培养能力只有 3 万人。相对 于全省每年 40 多万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培养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技 术工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不高,造成社会对白领职业的高度需求,轻视职业教育。这种 教育结构造成职业教育培养能力不足。过分强调学历教育和对专业性职业教育投入资本的 不足是导致中国技术工人水平低、 后备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这将影响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 竞争的能力。

 

  2.4 企业对职工培训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只使用、 不培养的做法造成职工技能水平偏低

 

  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应发挥主体作用,因为企业是人才效益的最大受益者。但是,目 前很大一部分企业只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忽视一线职工的培训, 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 入严重不足,职工技能素质不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4 4 月对全国 40 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花费不高, 一半以上的企业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费用不到职工教育经费的 20%。究其原因,一是长期 以来,我国企业传统粗放式经营和管理方式没有改变,质量意识不强,不重视提高企业职工 素质。二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滞后,部分企业负责人忽视职工队伍长远建设。三是进入市场 经济以后,由于国有企业待遇偏低,很多优秀技能人才流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造成 国有企业不愿投资职工培养。

 

  3 完善培养条件,保证培养质量的高速发展

 

  3.1 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硬件条件

 

  高技能人才培训主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和应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下,学校使用教育专项资佥、加大投.入,完善实训条件,进一步强化多媒体机房、电梯、数控和电气技术实验室建设。目前,在建的电子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有江西省首个实物电梯实验室及先进的实验室20余个,被劳动厅领导形象地比喻为江西省电子信息技校的独门武功现已建成有专业配套的实验实习室40余间,实习车间1095平方米,计算机500余台,配备较为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1400多台.

 

  3.2 提供高水平实习和理论教学师资

 

  打铁还须自身硬,有了先进的培训教学设备,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技能培训,为学员提升能力服务,师资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举办双师型教师培训班,组织观摩考察活动、并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技工院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聘任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3.3 采取订单模式培养

 

  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生学完相应的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后,输送到企业就业。先后与南方电网、云内动力、云天化、南天集团、昆钢等合作培养了众多高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了满意的培训服务。

 

  4 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化必须面向社会,走向市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1民办学校应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专业设置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一是专业设置上要克服重学科倾向,轻导向;二是培训内容上要克服管理类、 轻技能类; 三是培训上克服重理论讲授、轻能力提升。同样,社会培训机构也要及时调整办学方向, 跟上职业变化和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形成民办高校与成人教育、公立高校三足鼎立之势。民 办高校的一切教育要围绕着培养市场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要按需设置、 年年调整, 电子商务、 市场什么人才抢手热门,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订单式 教育和校企合作,使民办高校实现了与市场的零距离。同样,造就高技能人才,对缓解大学生 就业的结构型矛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要鼓励并指导高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补,联 合培养高职学生。

 

  4.2企业要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企业一方面可以开发和培养现有技能人才; 另一方面可以引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现有技能人才培养上,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 促进初、中级技能人员尽快升级,成为高技能人才;二是要利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杠杆作用 来促进新生劳动力。目前,国内企业获得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是自己培养,方法比较单一。 企业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企业开展的技能培训主要有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 复合培训,复合培训所占比例最小。高技能人才哪里来,招才引智见效快,这当然是一条捷径。 但是大家都去你争我夺,互挖墙脚,必然产生人才内耗。因此要走引培并举的路子。首先加 大教育投入,依靠国家院校和民办院校培养人才,同时企业要立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培养高技能人才,此外要积极引进人才。

 

  作者:肖翔 来源:幸福生活指南 20148

上一篇:济宁:信息产业的“朝阳”

下一篇: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