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住宅产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6 21:33

  为了研究我国住宅建设领域人才的现状,作者对北京、河北两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住宅产业从业人员现状


  (一)从业人员的年龄分布


  从住宅产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分布来看,20―25岁这个年龄段占到了54%。这个年龄段的从业人员由于刚刚步入社会,相关的社会经验还明显不足,人生目标不明确是大部分从业人员的特征。但是由于这部分人所处的年代和社会环境决定了这个年龄段的从业人员自身对工作的热情度、勤奋度较高,心态较好,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人群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住宅产业化技术的发展和推进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这部分人在这方面具有相对较大的优势,经过正确的培训和引导,这部分从业人员必将成为我国发展住宅产业化技术的中坚力量。


  (二)从业人员的学历分布


  从业人员的学历相对较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小一直是困扰住宅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目前的住宅产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分布中,中专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占了89%。但是根据走访调查的结果来看,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和相关专业招生数量的逐渐增加,住宅产业从业人员新陈代谢的速度还是相对较快的,也正在积极的向学历高层次推进。


  (三)从业人员工作年限分布


  住宅产业建设领域的从业人员流动性一直居高不下,这与行业本身的特点有重要联系。由于住宅产业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导致了一些目标性不明确、毅力不够坚强的从业人员出现了经常跳槽的现象。但是从业时间较长,比如超过两年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目标相对明确的从业人员基本没有离开的意向。


  (四)对当前收入的满意度分布


  住宅产业建设从业人员对收入情况满意度低,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由于住宅建设产业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当员工把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和所获得的报酬进行权衡对比时,往往对所获得收入的普遍不满。另一方面,经过走访调查,企业在这方面也有苦衷。由于当前住宅产业建设从业人员年龄和学历普遍偏低,缺乏相应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所以在工作中大部分从事低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较少,所以企业为其支付的报酬也普遍偏低。


  二、住宅产业从业人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知识储备低


  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求住宅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实现从住宅的投融资、科研设计、开发经营、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集成运输、房屋销售和物业管理等住宅相关产业一条龙的住宅建造和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对住宅产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我国当前住宅产业建设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不足限制了当前住宅产业化的推行。


  (二)员工继续教育滞后


  继续教育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房地产企业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企业专门拿出资金建设了农民工夜校,也聘请了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行业的性质所致。大部分一线工人每天的劳动强度较高,而培训大部分是安排在员工工作时间之外。另外,由于培训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不能在最短时间转化为现实的收入,所以工人的抵触情绪较大,找种种借口躲避培训。即便是勉强参加培训,员工听课效果也不明显,开小差情况非常普遍。


  (三)高校、科研机构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高校、科研机构是住宅产业化建设所需人才的主要来源,但是从目前的高校教学来看,理论教学占据着教学的重点,作者本人也是房地产行业的教学人员,对这一点有着切身体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与工程建设实践有一定的差距,造成企业将员工聘用后还需花大力气进行二次培训。


  (四)住宅产业技术的推广投入不足


  住宅产业化技术作为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需要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宣传。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住宅产业技术的推广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而这些投入并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在追求利润空间的前提下,要使企业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资金投入,强化对工人的技术培训与产业培育,目前来看还为时尚早。


  三、促进住宅产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企业应做好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政策


  员工素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整体学历的提高也需要一定时间。目前企业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做好技术引进工作,可以靠技术转让、购买专利、委托研究等方式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并采取精神、物质鼓励的方式,引导员工吸收和消化。


  (二)高校、教育科研机构的教学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高校、科研机构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应注意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现在有些院校与企业实行定向培养,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抽出时间到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通过实习能够明确学习的重点与方向。另外,部分院校把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分为理论型和实践型,这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套思路。


  (三)加快技术和组织机构的创新


  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技术创新是第一位的。企业应该首先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企业发展住宅产业化的总目标,调整产品结构,及时发现有前途的新技术产品,大胆投入研究与开发。其次对技术成果进行实用化,进行设备工艺改造和人员培训,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


  (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员工培训的质量


  工人的培训也是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员工整体素质对于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企业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比如工人培训后进行评比,设置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晋升挂钩。


  住宅产业技术的推广需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科研机构、工人自身应该结合起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住宅产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同时也为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市住宅产业化发展研究”(D09050603130805)〕


  (郭凤玉,1980年生,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立军,1980年生,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赵世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工程经济。李禄荣,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本文来自《住宅产业》杂志

上一篇:传感技术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技工学院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