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探析播音员向主持人的角色转换

发布时间:2015-09-21 09:15

摘 要:从一个新闻播音员向主持人,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播音员尽快成为观众喜爱的主持人?现结合长期的播音实践及不长的主持实践,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与同行切磋。

关键词:转换过程; 播音员; 主持人; 切磋
2010年6月11日,射阳电视台新开设一档新闻访谈类栏目——《解读》,因工作需要,台领导安排笔者担任这一栏目的主持人。从一个新闻播音员向主持人的角色转换虽然具备了一些优势,但并不等于就能成功地转换为主持人,这种角色转换对播音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1 转换的优势
播音员正因为具备一些业务上的优势,从而才有转换成主持人的可能性,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可以增强转换的信心。笔者认为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具备一定的新闻素质和政策水平。播音员拥有长期的工作实践,一般都具备一定的新闻理论基础和政策水平,懂得新闻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宣传纪律,不会出现带有个人色彩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观点,从而保证了节目的导向性。(2)具备镜头前的工作经验。播音员长期在镜头前播稿,积累一定的镜头前的经验。从镜头的位置,播音时的姿势、体态到镜头前思想感情的调动、对象感的捕捉等,能使自己迅速地进入播音状态。一个好的镜头前状态又可以使自己播音的稿件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感情运用自如,避免差错,保证播音质量。(3)熟悉播音业务,有较好的语音基本功。 播音员长期参与节目录制,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节目的播音要求和特点,发音标准,字正腔圆。能较好地运用语气、重音、节奏、停连等语言表达技巧,更好地把文字的内容和意思及思想感情准确、生动、流畅地表达出来,从而增加了节目的美感,使节目“以声夺人”!
2 存在的差异
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认清两者的具体差异,在播音员向主持人的转换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找到差距,明确目标,才能加强对自己的锻炼和提高,是自己尽快具备主持人的素质,适应节目的要求。两者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心理上的差异。 播音员在镜头前是二度创作,表达的是他人稿件中的思想和感情,必须努力还原、忠实表达作者本来的意图,播音员的心里状态是“我代表电视台讲话”。因此,播音员既可以把听众设想成某一两个人,也可设想成一群人、很多人。主持人在镜头前是以“我”的面貌出现,用自己的思想和表达方式与听众交流,主持人的心里状态是“我自己和观众讲话”。因此主持人在镜头前的对象感比较具体,不是泛泛的很多,而是某一个或某几个,从而缩短与观众的距离。(2)创作方式上的差异。播音员总是和编辑记者合作完成某一档节目,有声语言的创作只能是稿件。在稿件与播音员的表达之间有一个过程,即对稿件的理解感受过程,只有将自己的思维转化为稿件作者的思维,才能用有声语言准确的表达出稿件作者的意图。主持人自己编稿,他的创作是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文字稿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和节目当时的需要临场发挥,语言中都是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3)交流方式上的差异。播音员在节目中往往采用的是宣读式、播报式的播讲方式,早已形成了爱憎分明、生动形象的特点。语气上带有一板一眼的“播音腔”,语言常有教育性、知识性的味道,节奏起伏不大,相对平稳。播音员与听众的交流是设想的、间接的、单向的。
主持人在节目中采用的是谈话式的播讲方式,有生活化的语言与听众交流,语气上强调轻松自然、真实亲切。在节目中体现出边想边说的节奏感,让听众感到思维的变化和起伏。主持人还可以通过热线和短信及博客等方式与听众产生一种直接的、双向的交流。(4)对节目关心程度的不同。播音员是“转述者”,往往节目的完成,都要和不同的编辑记者合作而成。正因为这种相对的独立性和不固定性,播音员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播的某一篇稿件上,很难从整体面貌上去把握每一次的播音,有时甚至认为节日的好差是编辑的事。主持人是一档主持人节目的代言人,是固定的,他(她)独立完成节目的采编播工作,与节目有着内在的联系,往往把自己主持的节目看成就是自己的节目,非常在意和注重节目的整体形象和播出效果。
3 转换的途径
实践证明,播音员和主持人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播音员能成为主持人是优势的转化;有些播音员不能成为主持人就是差异的根深蒂固。因此,播音员要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自己的培养、锻炼和提高,使自己适应主持人节目要求和需要。
3.1 树立新观念,适应新机制
有些播音员在思想上对主持人的出现和角色转换持怀疑否定态度,尤其是一些资深的播音员,习惯手捧稿件、见字发声。他们过分看重自己的“播音腔”,认为主持人的语音基础差,语言表达不规范,长期下去会失去听众。因此,他们不愿意甚至拒绝向主持人的角色转换,尤其担心万一不成功砸了自己多年的“牌子”!事实上,每一种播音(主持)风格的形成无不与时代潮流和当时的审美标准息息相关。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增强,在闲暇之余更需要的是一种放松、解压、解乏,渴盼的是亲切自然的声音。而主持人的出现无疑顺应了这个时代,只有听众接受的、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3.2 树立自信心,努力转换语言,讲自己的话
没有从事过播音工作的人做了主持人后,语言表达是从零开始,不会受“播音腔”的影响,而播音员要想放弃固定模式,回归口语化的表达,其实不容易。因为播音员的创作长期以来都依赖于稿件,见字发声,播音的再创作也只是在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上有所表现。为了适应主持人节目语言表达的需要,播音员要增强自信心,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感受自己平时在讲话时的语气、语调、语流,自然地运用到主持中去。先求说得出,再求说得好,逐渐达到自然畅达的境地!平时,也可以进行一些有意识的训练,来促进思维和语言的结合。比如:参加一些现场报道,演讲比赛,多和别人用普通话交谈等,经过这样不断地体会,反复调整自己的语言模式,一定能使自己的语言返璞归真,亲切、自然、口语化。
3.3 努力提高采编能力,做一个合格的主持人
主持人意味着采编播合一,他(她)是一档节目的灵魂,统帅着整档节目,决定一个节目的好坏,甚至代表一个台的主持人队伍的整体水平。这就要求主持 人必须具备洞察事物的本领,剖析事物的能力。要熟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能准确地领会和运用,要有吃苦精神,深人生活进行采访。还要练就一定的文字功底,撰写出有质量的稿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上述这些要求,对于播音员来说是要下工夫的,因为播音员长期动口不动手,缺乏采编工作的实践锻炼,这显然不能适应主持人节目的要求。但,也不是“难于上青天”,只要多看书学习,多采访、勤思考,笔耕不辍,积极参与节目的策划,就会逐渐锻炼出编写能力,为做一个合格的节目主持人奠定基础。
4 不断学习,积累广博的知识,以适应节目发展的需要。
    主持人在节目中有着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个性,这一切的产生正是基于深厚的知识积累,没有丰富的知识、思想、观点,节目势必就缺乏深度。试想,一个“人云亦云”的主持人是没有个性可言的,在听众中也很难树立起“形象”。因此,播音员担任主持人后,应该博学多知,做一个“杂家”,既要对自己主持的节目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也要懂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还要对音乐、绘画、舞蹈、戏曲等艺术门类略知一二,融汇贯通。
知识是保证主持人才思不竭的源泉和保证,只有不断的汲取知识的甘露,在学习中求发展、求进步,用现代的思想和方法去主持节目,不断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才能使自己主持的节目青春永驻!
播音员向主持人的角色转换,归根结底来自于播音员自身强烈的转化意识,产生转变的观念才会有行动。转换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播音员只有更新观念,树立自信,找出自身与主持人的差距,扬长避短,刻苦钻研新闻任务,认清广播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才能完成向主持人角色的顺利转换!
                       

上一篇:论危机传播及媒体报道策略的改变

下一篇: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概预算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