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奋力谱写宁波“十三五”水利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6-07-19 11:25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利工程系统贯彻省、市五水共治治水强基部署,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70亿元,水利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促进和保障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防洪治涝体系初步建成并发挥效益。工程措施上,全市大力推进治水强基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上蓄、外挡、中疏、下排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甬江防洪工程累计建成标准堤防近100公里,中心城区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各县()城区除余姚市外,防洪能力均达到50年一遇。系统实施了鄞东南、江北镇海、慈溪、北仑、象山等平原的流域和区域性骨干排涝河道整治,基本形成平原主干排涝框架,应急启动并建成了甬新泵、铜盆浦泵、新泓口泵、保丰泵等5个沿江强排泵站。全面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分类治理,基本完成三溪浦、黄坛和东钱湖三座中型水库和85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全面消灭了三类坝,水库除险加固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完成2700多座山塘的分类治理和670座万方以上屋顶山塘治理;共整治山区小流域250公里,一半以上有防洪任务的乡镇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及以上。非工程措施上,随着数字防汛、智慧水利信息平台等的建设,及防汛防台工作预案、基层防汛防台体系的不断健全,洪水风险图的试用,我市已基本形成了集监测、预报、预警、防汛指挥和应急抢险等综合防洪减灾非工程体系,防汛防灾的社会管理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水资源安全保障和高效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十二五以来,以建设引曹北线接纳体为主的水源工程为重点,基本建成慈溪郑徐水库、余姚临海浦海涂水库,新增引水调蓄库容约6000万立方米,引曹北线实现常态引水;与绍兴市新昌县合作建设的钦寸水库工程顺利开工建设,跨境合作开发水资源取得重大突破;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启动实施;全市农民饮用水改善提升人口58万人,安全覆盖率已超过95%;以服务农业两区为目标的农田水利建设提速,全市灌溉面积增加到31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农业旱涝保收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多年平均供水能力维持在27亿立方米,基本保障了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三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十二五以来,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46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明确用水总量等三条红线。累计推进33个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全市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保持在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资源安全预警体系得到逐步完善,78个水功能区88个水质监测断面开展水质监测,白溪、横山、亭下、皎口等9座大中型水库实现了水质实时监测设施,县级以上饮用水水质实时预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推进实施了19个乡镇、223个村庄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生态河道治理超过1000km,全市农村河道治理率达到60%;以姚江为主要水源的跨区域生态调水工程继续发挥效益,通过完善调水方案,中心城区生态调水量年均超过1亿立方米。

 

  四是水管理与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十二五以来,我市的水法律法规体系、水利规划体系、水资源管理体系和智慧水利应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依法行政及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了水利依法行政水平;积极探索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新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初步建立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和水利建设市场诚信体系,推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河道分级管理和河长制管理模式,重新修订《三江河道管理条例》及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使得全市水工程建设管理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三条红线指标按县分解落实,用水总量年均增长控制在2%左右,单位GDP用水量年减少11%,实现了GDP高速增长下的用水量低增长;智慧水利初具规模,水利数据中心建成投用,数字防汛、数字原水、数字三江、水资源调度、市区河道调水等系统得到开发应用,智慧水利数据服务中心及宁波市智慧水利综合平台初步构建,水利信息化系统框架及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奋力谱写宁波“十三五”水利发展新篇章


  十三五是宁波水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坚持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的理念来谋划新阶段的水利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补短板、创优势,基本解决事关宁波长远发展的防洪排涝安全和水资源保障问题,争取到2020年达到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

 

  一要着力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基本解决防洪排涝安全问题。突出甬江流域这个重点,坚持流域共治、分级设防、洪涝分治、蓄分同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治理思路,落实七项措施:。建设葛岙水库,对四明湖水库进行扩容;实施东钱湖北排,对横溪水库、溪下水库等中型水库的泄洪设施进行改造;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的分类整治。。对姚江奉化江及其主要支流进行堤防加固,尽早实现三江干流堤防防洪封闭洪水归槽;实施300公里以上山区小流域治理,全面完成乡镇的防洪达标,完成50%以上村庄段的堤防治理;继续实施海塘除险加固和非标塘达标建设。。加大流域分洪,建设余姚西分北排工程、慈溪北排工程、鄞西沿山干河和鄞江加固整治,实施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扩大流域北排、东排杭州湾的能力。。扩大排水能力,紧紧围绕建城区、开发园区等重要防护区域,通过沿江沿海的水闸和强排泵站建设,及平原骨干行洪排涝河道的拓疏整治,千方百计地提高洪涝水外排能力,减少受淹时间。。增加滞洪空间,加大对永久性农业区的控制,推动制定出台相应的补助政策来引导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耐淹水生作物的种植比例;加大对水域蓝线的管理,既要确保河网水面率不下降,又要减少对行洪滩地的倾占。建海绵城市。通过采取渗、蓄、排等多种方式实现径流零排放。落实非工程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开发适应洪水的新理念,分级承担适度的洪水风险;落实超标准洪水应对措施,努力做到两保”(保主要道路、铁路等交通畅通;保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安全)“三预”(监测得到、预报得准、预警到位) “四到位”(党员干部人员到位、抢险救灾物资到位、汛情灾情信息到位、互帮互助温暖到位)

 

  二要着力完善水资源供给调配体系,基本解决水资源保障问题。宁波作为水资源短缺城市,又缺乏特大型的供水工程,今后的五年,要努力实现新增加供水能力2.2亿立方米,基本解决城乡供水紧张问题: 抓开源。续建完成钦寸水库、西林水库扩容和慈西水库,启动葛岙水库和宁海清溪水库建设,增加原水供给能力。 抓调控。充分利用水资源,丰欠互补、区域互济、优化调度。完成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一期工程和横溪水库至东钱湖水厂引水工程,结合上虞西排工程实施引曹南线工程(曹娥江至宁波引水工程),启动宁波至杭州湾引水工程建设,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保安水平。开展江河湖库联调,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量,切实解决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 抓节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抓提升。到2016年底,在全市范围内消灭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确保农村人口有水喝、喝好水。

 

  三要着力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基本解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问题。针对我市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低、小、散、乱的布局情况,着力于打通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和排涝的最先一公里,提高我市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坚持高标准。围绕建设市级旱涝保收示范区,通过系统规划、集中连片、全面配套,建成能灌、能排、生态的高标准农田6万亩。坚持高智能。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广建成一大批水肥药一体化的高效喷微灌项目,新增农田节水面积10万亩。坚持高效率。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灌溉面积7.5万亩。

 

  四要着力完善水生态保护体系,基本建成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系统整治江河流域,努力早日建成一批以美丽村庄水环境整治为点、以骨干排涝河道工程生态提升为线、以镇乡水环境整治为面,试点带动、流域互动的水生态文明示范点和示范区。

 

  五要着力完善水利现代化管理体系,提高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兴水能力。今后五年,既是水利建设的黄金机遇期,也是水利管理改革的转型期,要突出做好互联网+水利、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创新和依法治水三篇文章。

 

  作者:张拓原 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63

上一篇:坚持“四化”并举 补长水利管理短板

下一篇:我国水利政工工作的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