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大家手笔 谱写民族新闻新篇章 ------

发布时间:2015-12-18 11:59

摘 要:

关键词:
  作为国家“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中央民族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在大家的期盼中夺目而出,这里面凝结的是以白老为带头人的学者们辛勤耕耘的汗水。这是白老二十几年来苦心钻研的结果。从只身一人的披荆斩棘到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奋战,从事少数民族新闻研究的学者们的队伍在不断的壮大,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增加,而《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的问世可以说是给少数民族新闻史的研究开创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这部著作不仅仅代表了白老二十几年辛勤钻研的成果,更是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本书的主编白润生先生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白润生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学者。他孜孜不倦,勤于探索,为我国民族新闻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迄今为止,他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民族报刊研究文集》、《中国新闻通史纲要》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可谓是他的最新力作,其内容的涵盖面之广、覆盖民族之众、涉及到的新闻传媒之多,都远远超过了此前已经出版的同类著作,填补了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空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成熟的结构体系

  本书是迄今为止对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最为成熟的结果。从其研究结构看,其总体结构不同于以往的中国新闻通史的结构体系,其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分布。共分为蹒跚学步(远古----20世纪20年代)、峥嵘岁月(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末)、火红年代(20年代40年代末----70年代中叶)、满园春色(20世纪40年代末----70年代中叶)四篇。这种对历史分期的处理不仅仅是为了区别于中国新闻传播通史,而是有其特定的原因,是针对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的特殊性而制定的。这种历史分期真实地展现了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使读者能够从宏观层面感受到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发展变化轨迹。而一个成熟的结构体系可以说是一部成功著作的前提,本书的以崭新的体系面貌示于读者,让读者感受到的是一个全新的学科,这也标志着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它已然形成了自身成熟的体系。

  丰富的内容填充

  无论是从宏观层面的对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的各个不同方面的介绍还是从微观方面的对不同报纸、报人等的深入剖析,该著作的内容是十分丰富而翔实的。

  这种丰富性从宏观层面上体现在该著作所涉及领域的广泛上。有对各时期少数民族著名报人、著名报纸的叙述,有对少数民族新闻杂志、期刊、文字画报的介绍,有对少数民族广播事业、电视事业、网络媒体的阐述,也有对少数民族新闻教育、少数民族新闻研究、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叙述。其涉及面之广,足见占有材料的充足。同时,该著作更是运用了图表和图片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其内容,对问题的解释生动、活泼、形象。

  内容的丰富性还体现在对每一个个案的深入剖析上。该著作对少数民族报刊的介绍应该说是全面而广泛的。例如:对《独立新闻》的介绍包括:《独立新闻》的性质和宗旨、《独立新闻》宣传内容(社论、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与评论)、《独立新闻》的新闻、副刊及编排业务、独立新闻的特点与作用。应该说把这份报纸可挖掘的东西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新闻报道中又具体分为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可以说是层层剖开、娓娓道来。

  这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逐步展开就形成了一张缜密的网络结构,把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内容全部囊括其中,使少数民族新闻发展传播的历史清晰地展现于读者面前。

  最新的理论成果

  白老的这部力作中一些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例如,回族报刊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这部著作中对回族报刊的叙述可以说是同类研究中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它展示了对回族报刊研究的最新最全面的成果。首先介绍了回族报刊出现的历史背景,接着介绍了其著名报刊《正宗爱国报》及“五大报人”,还介绍了《爱过白话报》、《京华新报.附张》及其对应的报人和主要刊物,最后介绍了回族报刊的历史作用。应该说把回族报刊出现时期发展的全景展现出来了。

  同时这部著作不仅仅是在简单的叙史,在详细介绍少数民族新闻发展历程的过程中,更有对其发展规律、发展原因、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分析,这是在占有史料之后深入研究的结果。

  此外,本书的第九章《多语种,多层次,多渠道,较为系统的新闻传播体系的形成》中将《少数民族新闻网站的兴起与发展》纳入其中,体现出该著作与时俱进的特点,将当前最为热门的传播方式吸收到研究的范围中来,深入探讨少数民族新闻网站的存在问题、发展策略、盈利模式等方面内容,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发展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强烈的民族感情

  白老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包含了其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强烈的民族感情,叙述中对各民族饱含深情。尽管白老本人是汉族,但是著作中所体现出的

强烈的民族感情却体现在著作的每一个角落里、体现在叙述的字里行间。

  这种强烈的民族感情首先体现在白老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上。对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可以说是开创性的壮举,白老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关注,体现出一个学者对少数民族以其特有方式的关怀。全书叙述的笔调是充满了深情的。无论是在讲到少数民族新闻发展中进步这一面时的骄傲与欣慰,还是在介绍其发展中缺陷与不足的客观、思考与痛心,都体现出白老对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的极度关怀。

  在对少数民族新闻报人的叙述中,白老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少数民族报人的精神风貌,叙述中充满着赞誉之情。例如在介绍英敛之时说到“英敛之总是慷慨解囊,赈济灾民,并不断参加赈灾的义演、义卖活动,发表感人至深的演讲,成为著名的专门为老百姓演讲的‘演说家’。他还拿出自己的书法品出售,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灾区,赈济灾民。”这充分的体现了白老对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肯定与赞誉。

  在对少数民族报纸的阐述中,白老以客观真实的笔调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报纸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例如在讲到《大公报》的“敢言”、“替贫苦人民说话”、“推动社会进步”、“倡 导文明新风”时,白老的叙述是极为动情的,叙述中包含了对此报的极高评价。

  宽广的研究视野

  白老在此部著作的写作中,眼界极为宽广,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这就已经充分说明在写作之初,白老就已经对中国少数新闻传播学的跨学科特点了然于心。

  在第一章、第三节、少数民族之特殊信息传播方式中,讲述了歌谣、戏曲等语言符号信息传播,也讲了服饰、节日、婚俗、舞蹈等非语言符号信息传播,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关,因此在结尾处,白老说到“在少数民族新闻理论的研究中,重视此种‘民俗’信息传播方式的考察,并深入本质,是今后民族新闻研究中颇具潜力和特色的发展方向”。这给民族新闻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体现了作者开阔的研究视野。

  严谨的学术作风

  作者在该著作的写作中秉承严谨的学术作风,对各民族的新闻史料充分的发掘,对于能找到的史料都给与详尽的阐释,例如在对“俄罗斯族的俄文报刊”的介绍中,介绍了24种报刊,可见其史料发掘之全。

  著作中凡读者会有疑问的地方,均有考证,体现了白老极为严谨的学术作风。如第五章第四节俄罗斯族的现代报纸,在读者看完这一段时可能会产生疑问,这算是中国的俄罗斯族办的报纸还是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报纸?著作为此进行了极为详尽而严谨的叙述:用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俄文----创办的报刊,也可理解为由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由于历史原因很难确认“俄罗斯人”是否加入了中国国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期必定已经有人成为中国国民。因为在这个时期,我国已有“俄罗斯族”(当时并不这样称呼这个民族,其中有一部分报刊属于中国俄罗斯族的俄文报刊)。

  白老以成熟的结构体系、丰富的内容填充、最新的理论成果、强烈的民族感情、宽广的研究视野、严谨的学术作风造就了这部恢宏巨作,这部可以称得上是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领域中开天辟地的伟大篇章谱写出以白老为带头人的一代少数民族新闻学的研究学者们的大家风范,他们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向世人展示出少数民族新闻史的风采。我们坚信,在白老的带领下,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必然会结出累累硕果。

上一篇:《全明词》单音节形容词

下一篇:试论联邦德国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