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统计学实践基地运行模式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6-03-31 17:22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要求高校要改变传统脱离实际的授课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而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学生接触社会需求的窗口,因此实践基地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的重视。实践基地能够利用学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资源以及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来自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课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基金项目: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宄计划重点项目。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学科。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经济学、社会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必不可少的分析数据的重要手段。因此,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统计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加强调统计方法的应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统计学从原来的数学和经济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独立出来,上升为一级学科。这个改变,为统计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统计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应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实践基地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专业实践基地的有效运行模式,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

 

  保障。能实现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友好的界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实验阶段我们使用开发板进行了实验,。图上部的开发板连同电动锁构成了保密箱部分电路,下部开发板作为遥控器使用。实验表明,系统满足2.2节所提出的要求,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结语

 

  从单片机实训中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出发,结合实际问题,提出系统功能要求,开发了一种基于红外通信的保密箱系统,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中,能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从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实训项目的多元化教学已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在此基

 

  础上,开发更多的实训项目,拓宽视野,因材施教,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训工作努力的一个方向。

 

  目前已有一些文献对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讨论,但对统计学实践基地运行模式的探讨比较少。本文主要就统计学实践基地的运行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1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近些年,国内外社会实践基地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美国的‘‘硅谷现象”、英国的‘‘牛津现象”,中国台湾新竹、北京中关村等都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这里都是以科研雄厚的大学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基础形成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实践基地。

 

  伴随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统计学的实践教学被提上了重要日程。近年来,统计学的实践基地在一些高校应运而生。统计学实践基地按建设单位来分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高校自建的校内基地,如天津商业大学统计系自建的校内电话拨号调查系统。第二类是协议式的校外基地,比如与统计局、保险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施,接收学生实习,并予以配合指导。

 

  这些基地对推动统计学实践教育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践基地与理论教学结合不紧密。目前高校统计系设置的课程大都是有关统计学方法论的课程,实践性的课程较少。而实践基地做的一些实习也大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内容,很少用到比较系统的统计学理论。

 

  (2)实践时间持续短,实践内容不够充实。这样学生缺乏系统有效的实际锻炼,各项统计应用能力提升不明显,很难达到从实习中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目的,导致学生无法实现“零距离就业”。

 

  (3)实践基地缺乏系统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计划形同虚设。没有明确清晰的培养方案,具体的执行就会大打折扣,效果可想而知。

 

  (4)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受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与实践教学相比,统计学专业大多数授课教师更重视统计学理论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侧重讲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没有把实践教学作为关键环节融入到统计学教学体系中。

 

  (5)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目前一般是任课教师安排实践内容、实践时间等相关事宜,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学生的实践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极大地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统计学实践基地运行模式的探索

 

  科学的管理是保证实践基地建设成果的有力措施,有效地运行才能发挥实践基地建设的效益。借鉴其他学科实践基地的经验,结合统计学自身的学科特点,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统计学实践基地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探讨。

 

  2-1对接需求

 

  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要对接,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就业对接的一个有效平台。要想很好地对接就业需求,需要对具体需求进行认真调研、分析,设置对口的实践基地及实训内容。

 

  (1)根据就业需求设置相应的实践基地。比如,为了对接统计学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的就业需求,设置基地时可以与保险公司联合建立实践基地。

 

  (2)根据就业需求设置相应的实践内容。对相关就业岗位的具体需求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出各个岗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然后再按照这些能力要求来设置实践内容。

 

  (3)对接就业需求与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实践基地符合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学生本身由于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他们的潜能也各不相同,这实质上就是个体差异。实践基地可以从实训内容上着手构建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实习项目,这样学生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实训内容。

 

QQ截图20160218114725.png


  2-2分类安排

 

  (1)根据基地的不同类型分类安排实训方式、时间。

 

  校内基地由于是学校自建,因此所有实训的内容、时间都由学校自己决定,相对校外基地来说,校内自建基地更灵活。可以利用学生空课时间安排实训内容。使得学生在校就能与行业一线的前沿信息和技术实现对接。另外,校内基地可以对学生开放。

 

  校外基地的时间安排适合时间比较集中,比如寒暑假到基地依托单位进行集中实习。由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训需要与基地依托单位配合开展,所以需要高校有更详细的计划,提前与基地依托方沟通好实习的内容、时间及其他相关事项。

 

  (2)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分类安排实习时间,实习基地。

 

  基地实习内容可用项目带动的方式展开。谢小芸、李立清[1]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对项目教学法持肯定态度。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式,以项目的形式展开基地实践。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自己动手来解决真正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合作能力、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项目,既可以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题,也可以是与理论课程相关的综合型课程实验项目,或是来自企业的有实战性质的项目等。

 

  根据项目的不同,安排相应的实习时间,实习基地。比如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调查,在校本科生手机普及情况调查,逃课问题调查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可以在校内实践基地进行,学生可以利用校内基地开放的优势,相对灵活地安排时间。校外基地的实训内容可以安排与基地依托单位相关的实训内容,比如来自基地依托单位的实际课题,这样基地依托方更有动力指导学生,学生也可以从真正的社会课题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2.3跟踪指导

 

  学生在实践基地的整个实习过程要有教师的跟踪指导,实践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虽为“辅”,但却必不可少。从整个实践过程来看,教师的“跟踪指导”可以分为:实习开展之前,根据实践的项目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制定实习计划;项目进行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项目结束后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总结,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

 

  2.4整理建档

 

  基地的管理制度,培养方案,实习计划等管理文件要分类建档。另外,学生的实习报告,作为学生实践效果的重要体现,也要编制成册存档。统计分析报告写作能力也是统计学专业应具备的实践能力之一[4],因此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份专业的实习报告。把实习报告存档,可以对未来的实践内容起到一个借鉴作用。档案资料的系统建设与规范管理是实践基地稳健运行的后勤保障,需要我们思想上重视,目标明确、工作细致。

 

  3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3.1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内容的衔接问题

 

  进行统计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应该遵循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协调好讲授的理论课程与实践基地实习内容的关系。需要我们辩证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好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内容的衔接。(1)结合统计学理论课程教学知识点,选定相应的实践题目。(2)对选定的实践内容,精心设计各个实践环节,使其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通过实践内容的选取和实践环节的控制,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升华理论的良性循环。

 

  3.2指导教师实践基地工作量的核算问题

 

  实习教师的投入与否对学生的实践效果有很大影响。如何激发带队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实习教师队伍是建立实践基地长效机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的付出得到合理的回报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高校对教师考核时都有一定的工作量要求,把指导教师实践基地的指导工作折算成学校考核的工作量应该是一个可行的途径。那么做好实践基地教师工作量的核算是稳定教师队伍的一个有效措施。

 

  3.3高校与校外基地单位的协作问题

 

  高校应该重视实践基地的长效机制建设,把实践基地的规范化管理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校内实践基地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关键是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校外基地的管理本着“双赢”的原则,一方面聘请校外基地依托单位的专家参与到实习计划的制定与管理,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实践内容更接近实际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统计理论方面的优势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统计业务及软件应用培训等,使基地真正成为人才培训和师生科研平台。另外,企业与高校一样渴望交流与合作[6],双方可以积极探索合作开展的项目研究,比如天津市规划局委托天津商业大学统计系师生就公交车客流量做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既可以帮助规划局优化公交车路线,又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用到了实际问题中。合作双方都能获益,才是基地长效发展的根本保障。

 

  合作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要积极与合作基地沟通,表现出足够的长期合作的诚意,严格执行双方协议中自己应负的责任。

 

  实践基地是培养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能够让学生从专业角度接触到社会的实际问题。实践基地的有效运行模式是保障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根据目前统计学实践基地的发展现状,能实现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友好的界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实验阶段我们使用开发板进行了实验,如图7。图上部的开发板连同电动锁构成了保密箱部分电路,下部开发板作为遥控器使用。实验表明,系统满足2.2节所提出的要求,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从单片机实训中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出发,结合实际问题,提出系统功能要求,开发了一种基于红外通信的保密箱系统,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中,能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从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实训项目的多元化教学已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的实训项目,拓宽视野,因材施教,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训工作努力的一个方向。

上一篇:统计学的学科分类及其应用

下一篇:对统计学专业建设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