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3-12-12 05:45

  摘要: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要求承担教学任务的检验科能够为临床医学实验室输送合格的检验人员。如何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扩展与改进,培养技术过硬、知识全面的检验人员,是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本文紧扣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新要求,在实践教学上进行了相应改革。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035-03


  临床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活动中的作用一直不容忽视。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融、涉及知识范围非常广泛的边缘科学,在临床实验室中应用现代化的仪器、方法、管理来分析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现状,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指导诊疗活动、提高诊疗效率。随着近年来检验相关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诊疗对实验室检查内容与方法的要求日益增高,临床实验室的新项目、新方法不断涌现,对医学检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检验医学教学应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为临床实验室培养出能够充分适应新局面的检验人员。


  一、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新要求


  医学检验范畴的不断扩展、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加、检验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检验数据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加重。因此,临床诊疗对检验专业的质量要求、速度要求、人员要求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我们不能只拘泥于培养单一的、只具备操作技术的人员,而是要培养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二、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高水平医生的教育应包括重复的训练、对训练结果严肃的评价以及学习者对评价的正确反馈。作为教学医院,如何能够尽快满足临床診疗对医学检验专业日益增高的需求、为医学检验科输送合格的专业人员呢?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了解实习生专业水平,开展个体化教学


  1.首先,对医学检验实习生进行入科摸底考试:包括临检、生化、血库、微生物、免疫实验室以及相关生物安全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考试。


  2.其次,根据各专业考试成绩,将该专业成绩较优的实习生优先分配至相应专业实验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轮转。由带教教师实行一对一带教,培训操作技能与相关的理论知识,强调注意事项,接触初步的质量控制概念。


  3.专业考试成绩最低的实习生,在主班岗位轮转一个月,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标本的接收、录入、查询、报告整理、报告发放、门诊采血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由于主班工作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主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自学。


  4.各实验室实习生在一个月后重新进行专业考试。与摸底考试相比,增加本月内实习内容,包括标本的前后处理、仪器操作技能与规范、记录填写、复查复检规则以及与临床沟通技巧、危急值报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使用等内容。成绩最低者,下月进入主班岗位进行实习。


  5.主班岗位实习生月末考试内容为检验相关基础理论、实验室Lis与His系统应用、实验室工作制度与流程、生物安全相关规定。原则上能够达到及格水平,即可进入临床实验室进行专业实习。否则继续在主班岗位轮岗。


  (二)全面丰富教学实践内容


  改进以往实习生只进行标本检测相关工作的实习内容,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逐步培养知识全面、流程熟悉、适应能力强的检验实习生。


  1.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相关临床诊疗知识匮乏的特点,由带教老师重点讲解实验室数据结果与相应临床疾患之间关系的内容,加强实习生临床相关知识的理论基础。


  2.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拘泥于标本的检测,而是由带教老师负责讲解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概况、检测原理、仪器保养维护以及简单故障的处理。要求实习生离开本轮实习岗位时,能够掌握本室操作规程及简单故障的处理。


  3.树立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意识。熟知《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各级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实验室管理流程,能够树立协助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意识。


  4.熟知医院感染相关工作的要求、内容、流程。检验科微生物室协助医院感染科开展的相关工作现已成为院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习生需在知晓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熟悉相关流程,明确此项工作内容及要求。


  5.建立循证检验医学的意识。随着临床医学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其功能不再是单一的标本检测和报告发放,而是要逐步树立循证医学的意识,学习对工作内容进行追踪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证据。


  6.全年参加科室内、外的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实习生参加院内外感染、急救、质量控制、护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及行业内的专业培训,扩展知识面、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有助于早日进行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质量,满足岗位要求。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查阅专业文献的习惯,使其了解行业动态,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7.开展医学伦理与医德医风教育。医学伦理学为培养准医生的人文职业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实践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实习生进行医学伦理学与医德医风教育,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保护患者隐私、改善医患关系。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诊疗病例,良好的医学伦理素养有助于提高医疗工作质量,促进医疗活动的顺畅实施。


  8.参与科研活动。医学生在校主要接受的是医学理论教育,进入工作岗位后,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因此,在实习期间参与科室科研课题的实施,能够尽早、有效地培养科研意识、熟悉科研思路、提高科研技能。


  9.参与科室工作会议,树立主人翁意识。实习生参加科室工作会议,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将对科室架构、日常工作、行政管理等产生一定的认识,并有助于了解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培养医患沟通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人民群众对医疗活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更好地解决诊疗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临床教学实习,承上启下,非常重要,一定要重视学生人文科学知识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多实践,增强其沟通能力。带教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言传身教,教会实习生处理简单的医患沟通问题,并培养实习生的应急能力,将有助于其在工作岗位上提高医疗质量、保证诊疗过程顺畅、避免纠纷。


  (三)定期进行实习效果汇报


  每月最后一周由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制作幻灯片,汇报月实习内容与实习效果,并提出建议与意见。科室带教负责人负责记录并逐一落实实习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四)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因此,教学评价结果是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


  1.开展技能考核。


  杨海燕等对229名临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出科考核、毕业考核所占总数的比例為41.9%,而过程考核和阶段考核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24.7%和18.1%。鉴于此种情况,各实验室实习生每轮转周期(约一个月)(下转128页)(上接36页)将进行本室阶段考核,轮转半年后在带教老师的全程监督下进行实验室实习内容的讲述与操作,由带教老师逐项进行打分与效果评价,并在下一轮实习生轮转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工作。


  2.开展专业竞赛。


  六个月实习期后,实习生完成全部实验室及主班岗位的轮转,即进行专业竞赛。由各实验室组长负责准备理论与操作试题各一道,进行限时竞赛,记录成绩,并作出评价。


  (五)开展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能够提供实时工作场景,不仅教学效率高,且效果显著。通过模拟急诊检验、急诊用血的工作场景,培训实习生对急诊检验、输血进行合理的时间配比、提高检验效率的能力。


  三、结束语


  医学生生产实习阶段是其专业生涯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基本的伦理品德、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都将对其职业生涯起到重要的作用。


  张璟璠等通过参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体会到在今后的临床教学中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技能培训,把临床思维培养和临床技能训练进行紧密结合并贴近实际,实现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持续发展。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医学检验实习生的全方位素质培养,有助于为临床医学实验室输送合格的储备人才,为检验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左岩等

    参考文献: 

  [1]赵志敏.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医学伦理教育——以神经内科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3). 

  [2]牛莉.临床教学实习中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J].大家健康,2016,(21). 

  [3]杨海燕,冯慧芬,靳荣荣.临床本科医学生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6,(6). 

  [4]张璟璠,刘俊芬.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培训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8). 

  [5]李艳.浅析我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J].大家健康,2012,(7). 

  [6]刘丽华.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1). 

  [7]魏巍,赵春艳,黄晓华,夏楠,左云飞.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1,(2). 

  [8]王元松,刘成玉.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 

上一篇:医学检验设备国际发展趋势

下一篇: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