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小型企业审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11-17 09:37

摘 要: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引起了行业内外新的关注,其缺点渐渐显现并受到重视。科学地看待和不断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成为审计职业界的当务之急。本文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出发,根据审计流程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中小型企业的应用做了一次比较系统而有意义的研究。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小型企业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因此又被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其核心定义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有效的审计应该是建立在对企业所处社会和行业的宏观环境、战略目标和关键经营环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战略系统分析和环节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随着国家对审计准则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研究也将不断随之深入,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现阶段研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中小型企业审计中的应用,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审计执业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现代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是程序不同、起点不同和技术方法不同,更主要的审计理念的不同,不仅是从微观的帐户层次,而是从宏观的内外部环境来分析其经营风险、生存能力、管理能力等,并将其与重大错报风险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基于战略系统观的思考,是一种新审计理念。
  1.1 审计程序重心不同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优点在于将审计的重心前移到风险评估,有利于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从而针对风险点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一般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只注重账户余额和交易层次风险的评估,因而只是简单地把固有风险评估为高水平,直接进行控制风险评估。所以,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
  1.2 重视分析性程序的运用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程序主要运用在报表分析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分析为中心,贯穿审计程序的全过程,分析性程序成为最重要的程序,为了适应分析性复核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复核开始走向多样化,不再是只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工具不仅多样化,而且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将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从而为审计人员从源头上有效的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3 摒弃了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上讲是以固有风险的评估为审计起点,但实际的审计起点往往依旧是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测试,仍相当于制度基础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首先要求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除内部环境外还包括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以及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等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再将识别出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的错报联系起来,考虑风险的重大性和可能性,最后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
  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小型企业审计中的应用程序
  进入2009年,我国中小企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及其经营活动的方式日益复杂,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影响日益加深,企业管理当局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日益增大。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预期使用者的范围不断扩大,已经由原来的企业所有者扩展到了股东、债权人、银行、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等。因此,对审计质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条件下的产物。作为中小企业,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大型企业来说较低下,但和大型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新经济环境。因此,要接受新经济的挑战。本文将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内容的三个阶段探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小型企业审计中的应用。
  2.1 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对于任何一项审计工作,为了如期实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都必须在具体审计程序之前,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科学合理的计划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有的放矢的去审查、取证,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从而实现审计目标。一般地说,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重要性和编制审计计划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根据战略管理理论中企业经营活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舞弊动因理论中启示我们可能造成舞弊的压力、机会,因此审计人员应了解企业及其环境的如下内容:(1)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整体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考虑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2.2 审计实施阶段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计划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即审计实施是根据风险评估水平所确定的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进行的。审计人员在实施进程中,应当采用恰当的方法,包括检查、监盘、观察、分析性复核等,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主要工作包括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以及遵守情况进行控制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修订审计计划;对会计报表项目的数据进行实质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1)控制测试。控制测试直接目的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但其最终目的仍是为了证实会计报表的认定。控制测试并非必须的程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内部控制不必成为一个独立的环节,但并不是说它不重要,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已经融入风险评估中,使风险评估更加全面、目的性更强。(2)实质性程序。不论是否需要进行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都是必不可少的。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目 的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在设计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需要考虑下列因素:对特定认定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适当性;对已记录的金额或者比率做出预期时,所依据的内部或外部数据的可靠性;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按受的差异额。
  2.3 审计报告阶段
  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应当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分析、评价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具体事项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相同,值得说明的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结束审计之前,审计人员应对会计报表的总体内容执行最后的分析性程序,以发现那些具体抽查中未发现的问题。
  3 案例分析
  在北京市,中小企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也成为北京市审计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比如朝阳区审计局在对某商业区300多家中小企业的审计中,探索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这次长达3年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朝阳区审计局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了各项内控制度,督促收集企业内部控制资料7000多册。很多企业为此提前壮大,其中有5家中小企业在3年内上市城市。随后,朝阳区对中小企业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进行全方位的推广,并在监督中把绩效作为目标的风险导向审计,先后在海淀区、丰台区等审计机关的一些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中逐步实施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严格控制了风险的形成,并且形成了专门的能源风险导向审计、技术风险导向审计等专门发展领域。
  
  参考文献:
  [1] 孙志红.论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9):89.
  [2] 王咏梅、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及运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6,(4):48.
  [3] 管亚梅.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利弊剖析与对策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22-123.
  [4] 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审计研究,2004,(4):54-56.

上一篇: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初探

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所得税税收筹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