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5-09-21 09:06

摘 要:

关键词:

随着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主决定权的放宽,可见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正在逐渐加快,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当前形势下,如何顺应这一潮流,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稳固自身地位并获得长远发展,是各商业银行需要重点研究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试作简要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的具体含义
    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于利率管制而言的,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即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利率水平由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一)利率的决定主体
  金融活动实际上是资金盈余部门与赤字部门之间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金融交易主体有权自主决定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交易期限等具体条款。金融商品的交易同其他商品一样,有价格上的差异,同时还有期限的不同和风险等级的差异。管理当局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这些方面进行精细的测算,而是应该将其交给市场来完成。由金融交易主体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的利率,能够起到调控宏观经济的杠杆作用,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和有效运作。
  (二)中央银行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不是要彻底排除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影响,而是减少对市场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对利率的引导和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行也需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和引导,以保证市场的稳定。
  二、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率市场化从形式上来讲,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还给市场,但就本质而言,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是将利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价格信号。市场利率是由资金供求双方达成的一种利率,随行就市、完全放开,具有客观性和灵活性。同时,市场利率作为由市场决定的利率并不取决于个别市场参与者的意志,而是取决于整个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因此,市场利率具有广泛性和权威性。
  从国际社会的实践来看,全球大部分国家都从管制利率走向了自由利率,在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施行
  金融机构参照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权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其中又主要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作。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经济杠杆,对国家有效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利率市场化,政府很难获得真正的市场价格信号,任何间接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可能遭受失败。
  (二)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环境的规范与完善
  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规模不大,市场主体单一,融资工具较少,市场机制尚不完善,运转效率较为低下,金融市场出现垄断和分割,资金不能在地区、行业、银行以及各金融子市场之间有效进出和自由流动,特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割与脱节,打断了资金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循环,造成金融资源的刚性配置、结构性失衡和寻租行为。在加快我国金融统一市场建设、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中,利率的市场化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国外银行的现代管理水平和资金技术实力必然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了尽快实现国内金融业的转轨,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效对接,客观上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四)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转型
  我国资金流通和运作的中心是银行,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对整个金融改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国银行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商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这就要求在银行体制改革方面合理界定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在银行经营机制转换方面强化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宏观调控,实现由行政管理向市场导向管理的转变,推动银行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行为、经营方式的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银行的特殊重要性更为明显。
  三、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的影响
  客观经济规律和国际社会的实践都表明,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动态经济稳定,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
  在开放经济下,各经济主体之间是双向互动关系,由此决定了其必须在动态中实现经济稳定,稳定的机制主要有价格机制、市场利率机制和浮动汇率机制等。市场化程度越高,越需要有灵活稳定的机制。利率市场化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为银行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实现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对金融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社会效益
  利率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价格政策,而价格政策只有在竞争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竞争越充分,经济主体对价格信号就越敏感。利率市场化正是将经济主体放入一个竞争环境中,使利率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迅速而灵活地调节金融资产的供求状况,引导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
  (三)改变银行竞争方式,推动银行管理转型
  在管制利率下,存贷款利率由央行严格管制,商业银行没有必要也不允许为自己的资金产品定价。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产品是同质化的,竞争也只存在于非价格领域。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成本、客户、风险和目标利润制定不同的策略进行自主定价,银行的竞争方式也由原先的非价格竞争转变为全方位的竞争。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各商业银行势必利用资金价格差异来吸收公众存款,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了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同时,银行还可以将内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的利率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绩效考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此外,依据内部利率确定市场定价,也有利于银行减少内部纵向的差别和降低管理成本。所以,利率市场化能够推动银行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增强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
  (四)激发银行经营活力,加速金融产品创新
  利率市场化可以使商业银行通过对各种资金来源的价格分析核算内部成本,从而确定合理的 贷款价格,有效引导资金流向,防范了利率风险,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大的定价权,为金融创新和业务拓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利率市场化必然带来利率风险,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客观上也要求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
  然而,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会为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与压力:
  (一)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多风险因素的挑战
  1、利率市场化提高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度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对各种经济、社会、人为因素都十分敏感。经济的过热和低迷、通货膨胀和紧缩、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政治事件的发生以及人们的预期都会引起利率的波动,利率会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2、利率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波动致使资产收益与价值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变化而造成银行损失收入和资产的风险。除此之外,存贷款利率变动幅度的不一致也会对银行收益造成很大的影响。
  3、利率市场化也将增大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表现为:利率水平提高后,商业银行受短期收益驱动,愿意把贷款贷给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而对借款人来说,只有自身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才有借款意愿,这样银行提高利率实际上会驱逐低风险项目而筛选到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这就增加了信贷的风险。同样,借款人为了支付高成本的贷款,势必也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和经营活动,这样极易形成道德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必然导致信贷市场贷款信用整体水平的下降。
  4、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将面临阶段性风险
  在转轨阶段,利率市场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加重商业银行的风险:一种是由于长期的利率压制,市场化后的利率水平必然会升高,银行之间吸收存款的竞争加剧。但是利率上升得过快、过高会带诸如信贷活动中的“逆向选择效应”和“风险激励效应”等负面影响,致使资产平均质量下降,信贷风险增大,原来由分散的存款人承担的风险主要落在了银行身上。另一种是在利率水平整体升高的同时,利率的波动性也迅速增大,但在长期管制环境中生存的商业银行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既不能把握利率的变动规律,又没有合适的金融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是以经济史上利率市场化加速实现时几乎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银行危机。
  (二)银行将迎来成本上升、利差收窄的时代
  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由银行自主决定,商业银行在运作时需要对价格、风险、目标利润以及借款对象等多方面加以调查了解,势必会加大银行的经营运作成本,而为了在竞争中吸引存款,银行往往会采用提高存款利率的方法,导致银行的资金平均成本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的利率管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的高利差,且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业务较为单一,存贷款利差收入是主要的利润来源,被管制的利率一旦放开,随着金融机构存贷款的竞争加剧,存款业务方面的竞争会使得存款利率不断上涨,有可能发生抬高利率的无序竞争,而贷款业务方面的竞争会造成针对规模大、信誉良好的优良客户的贷款利率趋于下降,从而缩小存贷款利差,减小银行的利润空间。
  (三)同业竞争加剧,中小银行面临严峻考验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都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利润严重依赖利息收入,业务发展过度依赖大中型公司客户,形成了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客户结构、信贷投向严重“同质化”的局面。利率管制放开后,单一存贷利差收入不能满足银行生存的需要,迫切要求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及业务结构,使其面临的风险和压力都将增加。这对中小型银行的影响尤为明显,因其资产规模偏小、传统业务竞争力弱、中间业务发展相对落后、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弱,在利率波动和市场竞争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更大,甚至会致使中小金融机构退出市场,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建设。
  综上所述,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将扩展到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在扩大商业银行自主选择空间的同时,也把不同类型和竞争优势的银行区分开来,进而导致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和市场的细分。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深化业务转型,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四、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商业银行应当加强政策研究,积极推进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增强风险意识和效益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
  (一)转变经营理念,调整业务结构
  利率市场化改变了商业银行单纯依靠存贷利差和存贷规模扩张获取利润的条件,因此,要顺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必须全面转变经营理念,从根本上确立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化经营战略。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金融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将不可避免地承担利率变动的风险。一方面,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将凸现,对保值、增值的金融产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缩小,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也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寻求新的获利途径。发展中间业务既能降低对单一存贷业务的依赖又能有效抵御利率波动的影响,而表外业务则可为银行业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商业银行要正确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传统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的影响,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努力实现经营与收益的多元化。
  (二)建立健全定价体系,科学合理定价产品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贷款利率将成为贷款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贷款定价过高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反之,则可能使竞争到的贷款业务无利可图。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迫切需要。各商业银行应在市场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成本收益确定本行的基准利率水平,同时使用客户盈利分析模型确定对不同客户的利率水平,并且在确定存贷款利率水平时,应综合考虑风险补偿、费用分摊、客户让利幅度、产品收益相关性及因提前还款、违约和展期等导致的必要价格调整等因素。
  (三)逐步建立有效机制,严格把控利率风险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对利率风险普遍重视不够,专业知识也较为缺乏。因此,在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各商业银行应加快推 进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利率研究与决策机制,实行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建立起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积极推进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强化风险意识,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四)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打造强大营销系统
  利率市场化将使商业银行业务的同质性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强大的营销系统将是银行开展特色业务的有力支撑,这就需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真正从营销的角度来做市场,畅通信息渠道,稳固客户群体,减少借款者的逆向选择和信用风险。
  (五)吸取他国经验教训,探索自身发展道路
  从国际上看,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实践证明,利率市场化确实使许多国家从中受益,提高了金融效率,优化了资金配置,增强了整个经济、金融系统的活力,但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倒闭数量增加,甚至出现了金融危机。因此,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客观看待利率市场化,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总之,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也可能加大我国金融体系甚至整个市场体系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同样既存在机遇又存在挑战。怎样在这个进程中充分抓住市场机遇、积极调整业务结构、适时完成战略转型、加强防范各类风险、寻求长远稳健发展,是广大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需要认真研究的。

上一篇:自发投资行为与利率政策关系的实证分析——基

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本经营的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