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15-07-28 18:30

摘 要:利率风险始终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更加突出,传统的利率风险管理主要是采用久期模型的缺口分析方法进行,尽管经过修订的久期缺口和凸度缺口模型允许商业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利率水平不同,允许资产和负债的波动幅度不同,能够更加符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但其仍是一种表内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工具是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远期利率协议、期货、期权和、得率互换在我国陆续出现。探索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利率风险 风险管理 衍生工具

  一、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凸现。根据巴塞尔协议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主要有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选择权风险。1.重新定价风险又叫成熟期不匹配风险,指商业银行负债和资产利率敏感性不匹配的情况下,利率变动会对银行净利差收入产生影响。2. 基差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变动方向和幅度的差异引起净利息收入的变动。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的缩小,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3. 选择权风险指在利率变动中,银行客户可以动用选择权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或提前归还贷款,由此引起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动。利率上升会促使存款人提前提取定期存款,然后以较高的利率再存款;利率下降会使借款人提前还款,然后以较低的利率再借款。利率市场化下利率频繁波动会使每个商业银行面临不同程度的选择权风险。利率风险的加剧使商业银行增强利率风险管理成为必然。
  二、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主要管理模式有两种:一是基于久期模的资产负债管理法。通过改变资产负债表的各种成分和结构,影响利率风险敞口的大小,进而改变资产负债表的利率敏感性,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和持续期缺口管理;另一是利率衍生工具管理法。通过投资金融衍生产品的收益冲抵资产负债业务在利率变动时遭受的损失,是一种表外的管理方法。
  1. 通过资产负债表进行管理。这种方法是利率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务中较为实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则是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内的各种项目和结构,使暴露于利率风险中的资产和负债的缺口发生改变,达到控制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的目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和存续期缺口管理。
  2. 表外方法。主要是指针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头寸的暂时保值以及针对个别风险较大或难以纳入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衡量体系的某一项(类)资产或负债业务,往往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等表外科目的安排来对其进行“套期保值”。具体来说,银行可以根据“缺口”的现金流特点或具体金融资产负债的现金流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衍生工具实现套期保值和对冲,以规避利率风险,通常也称为金融工程方法。银行用于对冲和管理利率风险的衍生工具主要是利率衍生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以及利率互换等,力图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从而确保一个特定的结果;另一类主要是期权类工具,如利率上限期权、利率下限期权等,消除了可能发生的利率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又可以从可能发生的利率的有利变动中获利,但要以一定的期权费为代价。
  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办法
  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利率风险日益凸现,市场对于利率衍生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当前债券市场急需推出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目前在没有利率衍生产品的情况下,国内机构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的常用措施有:资产与负债相匹配;减持长期债将债券资产的久期调整为中短期;调整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的比例,加大浮动利率债的比重;不再买入长期固定债券;或者由管理层出面,通过回收低利率债、人为提高发行利率等措施施救。但是,上述措施都无法顺利地、富有效率的管理利率风险。以商业银行为例,由于其负债以5年期以下为主,因此很难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来对冲长期债的利率风险。加大浮动利率债的比例,一方面浮动利率债券很难与负债匹配,另一方面,浮动利率债近期发行少,无法满足庞大的风险管理的需求。出售现有的长债,一方面面临即期较大亏损;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流动性不佳,大规模长期债根本无法顺利出售。不买入长期固定债券,一方面影响积极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不利于宏观经济发展的整体大局;另一方面,对于急需寻求出路的巨大银行存差来说,这也不太现实。最后,依靠管理层施救,这种非市场化的手段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容易留下后遗症,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根据国外成功经验,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主要有: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利率衍生产品。这些工具最基本的功能在于对未来利率的波动进行保险。即:通过事先将利率波动的风险锁定在投资者可以承受的区间内,或者利用该类工具与对应基础工具的套做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主要用于管理短期利率波动的风险;而利率互换、利率期权主要用于管理长期限利率波动的风险。利率衍生产品之所以能成为有效地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在于低廉的成本、大容量的市场、强大的市场流动性以及较高的可信度。
  四、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远期利率协议交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推出远期利率协议交易的必要性
  在现有的债券市场中,引入利率衍生产品交易要考虑其对市场的影响,如市场流动性、衍生工具的风险等。按照难易程度,有序进行,而且一次增加衍生工具的品种不宜过多,循序渐进。由于远期利率协议交易操作较为简单,比较规范,涉及风险较少,交易效率较高,因此建议先在银行间市场推出远期利率协议交易,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远期利率协议是由希望对未来利率走势进行保值或投机的双方签订的一项利率的远期合约。在远期利率协议合约中,交易双方规定一个未来某一时间的协议利率,并规定以某种利率为参照利率,到结算日时,如果参照利率与协议利率不同,则必须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一定的差额, 以作为补偿。这一差额系根据参照利率与协议利率的实际偏差情况,以及合约给定的期限和本金计算得到。
在远期利率协议的买卖中,买卖双方只是在形式上收支交易的本金,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本金的转移。正是这一特征,使得交易者的成本、风险大为降低,同时也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尤其是对于银行来说,由于在远期利率协议条件下,没有本金的流动,所以可以成为资产负债表外的金融工具,也就意味着无需满足严格的资本足额要求,仅需要极少数额的保证金即可。
  远期利率协议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场外进行的利率期货。与利率期货相比,它的优点是:(1)无需交纳保证金,从而利率风险管理的成本较低;(2)合约的金额和到期日比较灵活,人们可以根据资金的实际需要灵活确定,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效率;(3)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基差风险,便于管理。
  2. 推出远期利率协议交易的可行性
  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远期利率协议交易的时机已经成熟。原因如下:第一,银行间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导市场,现券交易日趋活跃,市场流动性不断增强。第二,自从2002年允许非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规定的出台,一个涵盖各类型投资者的统一的场外债券市场框架基本形成(个人投资者通过债券基金的形式,间接进入银行间市场),从而为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创造了条件。因为只有需求差异化的市场,利率衍生品市场才有存在的可能。第三,银行间市场已经成为一个法规制度比较健全的市场。特别是市场这几年的发展很健康,没有出现大的违规事件,这为债券市场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第四,目前市场已经自发地出现了远期交易的雏形。例如,有市场成员通过合同的方式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进行某种债券的买卖,到期时按现券的方式进行T+0或T+1交易,或者对新发行债券承诺上市之后用某种价格买卖等等。这些交易方法为远期利率协议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雪涛:利率衍生工具正式登场 互换交易降低银行风险. 中国财经信息网,2006,2
[2] 弗雷德里克·米什金  斯坦利·埃金斯  张 莹  刘 波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
[3] 张亦春:金融市场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8
[4] 陈红波: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湖北.武汉.武汉大学.2004,4
[5] [美]彼得·罗斯  刘 圆等译:商业银行管理(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析金融危机下的资本市场监管

下一篇:我国保险信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