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小文化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15 11:57

摘 要: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越来越多。本文针对我国中小文化企业现状以及加快我国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相关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化产业;中小文化企业;现状;对策
  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载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我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企业还面临着各种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 我国中小文化企业现状分析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正是使用是在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此次会议中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随后的十年里,我国文化产业从萌芽到兴盛。在这期间除了国家方针政策以及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外,我国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良好的大环境等条件,均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小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
  近些年我国中小文化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说,我国中小文化企业起步较晚,加之体制、经济等方面的束缚,中小文化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小文化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在过去我国侵权盗版行为一直都存在,这样削弱了知识产权对中小文化企业的保护,具体表现在:(1)知识产权在文化企业中的价值认识不够,没有将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重视起来;(2)在文化企业中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并且执法力度也远远不够,致使那些违法现象越来越猖獗,而且文化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击;(3)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没有形成,并且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的专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较为缺乏。中小文化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其离不开创新,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小文化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由由此可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文化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融资渠道有限。首先,一开始我国的文化企业为单纯的定义为公益性事业,其融资渠道主要就是政府进行投资。文化产业没有引入竞争机制,从而使得文化产业发展受到阻碍。众所周知,文化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必须解决融资渠道有限这个问题,在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加大民间投资和外资。事实上,由于政府包办的体制使得民间投资成本较高,同时外资也很难进入,因此,融资渠道单一;其次,过去比较重视投入,不重视产出,也使得民间投资和外资的投资回报难以保障。
  第三,规范文化企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文化企业的制度保障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已经制定出了一些与文化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总体来说,我国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涵盖范围不够广泛,许多方面存在法律缺位等现象;(2)即使对某些问题有了法律规定,也仍存在可操作性差,规定与现实脱节等问题;(3)立法层次较低,文化产业的调控长期以来更多的是依赖行政法规、规章或是政策来实现。缺乏必要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高层次立法。要发展与保护文化产业,实现其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产业立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二、 加快我国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文化产业发展与保护的重要法律制度。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体系,但是在立法层面上仍然有许多不足,如未规定知识产权滥用问题,未对传统知识、遗传资源和民间文艺的权利对象、归属、内容等问题进行规定。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首先,应当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不完备之处进行立法修改;其次,在立法时要注意发扬我国的优势地位,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国际知识产权新制度的建立,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中医药行业、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知识产权;再次,制定出更具操作性的打击侵权盗版的法律规范,以更好地维护创作者创新的原动力和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总得来说,在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方面,我们既要考虑现实利益,又要立足长远利益,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从而实现知识产权的利益最大化保护。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文化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首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促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管理转变,改进文化管理方式,创新文化管理手段,推进文化政务公开,完善文化行政许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文化行政管理效能。其次,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原则,通过转企改制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文化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立市场主体地位;有条件的国有文化企业要逐步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努力打造一批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与企业集团。
(三)创新观念,全面提升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就是观念创新。这样对于找出政策层面及整体产业链上的不足有着促进作用,促进我国的文化产业朝着科学化、系统化方面发展。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就是培育市场主体。培育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将其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使得文化产业领域的开放水平进一步扩大,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广等新格局。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创新。通过内容创新,使得文化企业的核心资源得以熟练掌握;通过管理创新,使得文化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得以协调,从而实 现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四)要建立全方位的文化产业发展与保护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规范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即生产经营者的在文化产业经营上涉及了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和社会经济利益取向,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来调整市场主体资格,为不同利益主体间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文化产业市场行为是市场活动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源泉,因此,只有制定出相应的法律规范,市场主体才能有序地参加竞争,保证各类主体间的公平交易,抑制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总得来说只有建立全方位的文法产业发展与保护体系才能够确保文化产业稳定、持续地发展。
三、 结语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整个世界的文化正在向着融合发展方向发展,因此,我国文化企业发展是必然趋势。文化企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握好机遇,并且将各种资源有效的充分利用起来共同发展我国文化企业,在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建立文化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海达.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市场化的几点思考[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1).
[2] 任彦申. 文化体制改革与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
[3] 刘江华. 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现状及应对[J].对外经贸实务, 2005,(12) .
[4] 吴宏放.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6, (01) .
[5] 杨绪忠,张玉玲,刘冶. 文化产业指标体系研究[J]. 统计教育, 2005, (09) .

上一篇:对我国治理高房价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对我国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