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互补问题和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5-12-15 11:56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着力打造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在改革开发的进程中发挥着引擎的作用,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针对京津冀都市圈产业互补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一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京津冀都市圈;产业互补;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在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京津冀经济圈依然保持着超过全国生产总值9%的成绩,牢牢占据着中国经济腾飞第三极的地位。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和唐山等八个地级市,由十个城市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体。
一、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结构概况
  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北京地区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科研实力,第三产业优势突出;天津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二产业上具有优势;河北省内八个地级市在第一产业方面具有优势而其他方面相对落后。不仅仅河北省的产业结构需要优化,整个京津冀都市圈也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的时期,来完成各地区产业的合作与互补。
二、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互补问题
  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不仅要靠各个地区的迅速发展,更需要在宏观大局上加以地区间的调控来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目前京津冀都市圈产业互补方面还面临着以下问题:
1.产业结构同向性
  一方面京津冀都市圈内还存在许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关注重点几乎一致的问题,比如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都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发展重点;另一方面北京的第三产业主导地位还有待确立,天津以及河北等地的产业的行业和层次差异也没有合理的体现出来。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京津冀都市圈的整体发展。
2.经济水平差距大
  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在经济上有着巨大的优势,然而其承载的限度已开始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规模,两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也不够紧密,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影响力;河北各市的产业基础差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给互相间的经济合作和协调提供了一定的难度,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各层次、各地区的产业间缺乏相应联系,互相的依赖性不强。
3.北京和天津两市没发挥出作用
  两个直辖市相对河北各市的经济有着极大的优势,却没有产生足够的扩散效应来影响、带动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是两市的自身资源配置不够优化,不利于整个都市圈的经济协调;另一方面是两市的整体实力还存在着不足,难以产生巨大的经济辐射能力。
4.缺乏宏观机制
  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必须在宏观上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如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仍然不能有序的发展,缺乏相应的总体规划。各地区政府和企业都有着地方保护主义没有从大局上分配各种资源和调整产业结构,京津冀都市圈从整体上缺乏合作观念。
三、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互补和优化的对策
1.加强协调,统筹规划
  政府要做好利益协调工作,以区域内的产业互补为目标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高层次产业合作机制,特别要注重对特殊区域和重要产业的规划;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维护市场环境,保证公平竞争,完善协调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和谐的区域关系;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公共领域建设方面加强区域合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结构互补和优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京津冀都市圈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上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在城际铁路以及区域间的高速公路和高铁以及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上的相关投入,建成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来满足区域资源的互补和经济的合作。
3.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着重考虑各地区产业的互补,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环保问题,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注重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开发生态的、绿色的农业;其次要科学规划区域内的生态区域;第三要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促进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4.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
  在京津冀区域内需要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区域市场体系,依托市场机制促进区域内的相对优势转化为竞争力,通过完善市场的体制和网络,以开放合作为手段建立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的大市场。
5.各地市要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京津冀都市圈内各地区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资源优势,在区域内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北京需要依靠第三产业和高新产业带动都市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天津可以利用港口优势带动物流业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而河北各地也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优化自身产业结构。
6.建立区域内的技术共享平台和人才市场
  京津冀都市圈内河北各地的整体科研水平和人才素养都相对落后,要想更好的完成产业互补需要实现人才和技术的共享。区域内各地要积极配合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人才交流市场的建设,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上的保障。
7.整合旅游资源
  京津冀都市圈可以通过整合各地旅游资源,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来满足旅客的不同需要,实现区域内的无障碍旅游。这实现了各地旅游优势的互补,有助于其他产业的对接和区域一体化的建设。
总结:
  综上所述,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互补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扶持,也需要各地区各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早日将京津冀都市圈建设成一个物质、人才、技术等资源共享,各地优势互补、产业体系融合的经济体。
参考文献:
[1] 陈洁,陆锋. 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区位与交通可达性评价[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02)
[2] 肖磊, 黄金川, 孙贵艳. 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体系演化时空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02)
[3] 马国霞,田玉军,石勇.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J]. 经济地理, 2010,(02)

上一篇: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基层水管单位水利综合经营发展途径和前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