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探究公共管理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

发布时间:2015-11-26 10:39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获取公共权力,广泛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强化公共部门的社会问题治理能力,提升公共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民的福利与公共效益。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由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群体遵循受教育群体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运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道德规范等,对其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培养出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公共管理虽然属于不同学科,但是学科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与交融,通过分析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运用公共管理的理念方法,尝试性地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

  一、公共管理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 教育思想滞后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课堂理论灌输为主,教育主体通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沿用的教材也是国本教材,较少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一般采取合班上课,照本宣科地灌输大量理论知识给学生。因此,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大量信息,无法及时消化,一旦下课学生就像冲出牢笼的小鸟,迫不及待地把所学知识抛之脑后,知识未经揣摩理解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单一的教授法使课堂封闭化,灌输命令式,既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学习,将所学内化于行,又没有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作用,效果事倍功半,继而折射出教育思想的滞后。同时,高等院校普遍根据学生比例、专业配备相应的年级辅导员,采取全天“保姆式看候”,从早到晚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监督管理。尽管,辅导员是最接近学生身心的大朋友,但是他们更多地是在执行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要求全体学生接受监督,服从管理,对于学生的差异性发展仍然有所忽略。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生活,还会增加教育管理的成本投入,加大辅导员的工作量,而结果并没有“重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转变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以学生为本”,端正教育理念,不是单纯的执行“管理”,而是“花心思”如何服务好学生,在后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 二) 教育系统老化

  高校是一种非营利性的公共组织,具有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包括党委行政部门、纪检监察系统、教师教务科研处所、学生群团组织、后勤服务集团等,这些机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合理运作,从而达到组织目标。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愈显其重要性,逐步形成独立系统,与其他职能部门共同教育管理学生。然而,在高校“条块管理”模式中,许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仍然受到这种组织模式的局限。例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各院( 系) 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组长( 或由副书记兼任) 协助,辅导员具体负责。这种“纵向式”分工模式具有集权化特点,政令统一,等级过严,下级服从上级的命令式行为带有被动性,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有限。

  同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封闭性,主要体现在与学生家庭、社会联系较少。毕竟,大学生属于已满 18 周岁的成年人,家长认为可以逐渐放松对子女的监督与管理,而高校作为主要的监管方之一,可以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监督与管理,这导致高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不对等、不及时的状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滞后。尽管高校为高年级学生安排假期社会实践和实习,但大多是应付教学任务。行政企事业单位对实习生的要求也相对较低,配合高校完成相应的教学实践任务,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及时反馈给高校关于学生的实际工作表现,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后,出现为人处事不诚信,工作不踏实、怕吃苦等思想态度问题。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新系统,发挥下级的最大能动性,努力构建新的“社会—高校—家庭”联动机制,尽快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高效工作机制,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三) 教师队伍落后

  高校能否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队伍是根本保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在校学生人数急速增加,“90 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建设得更加专业化、职能化。如今,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都不是科班出身,或者是兼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之“代沟”问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了解,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也相对欠缺。

  同时,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需要有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做保障,按规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果负责学生教育工作的某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下一个工作环节的正常运行,最后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滞不前。所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作机制存在问题,运行和落实还不够。

  因此,要努力把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专职为主、兼职结合的功能互补型队伍,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绩效评估,“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二、公共管理理念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

  ( 一) 更新教育观念

  高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服务学生”出发,深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的“层次需求”,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人人皆记者”的自媒体时代,除了课堂多媒体教学外,还需要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改变学生坐在教室听课的单一固定模式,拓宽教学场所和方式,从室内走向户外,“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创新,随时、随地传授学生知识。在国本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尝试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逐步“放松放宽”对学生的“全天式监控”,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领袖”作用,营造积极主动的参与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转变“被动参加”的角色,形成“自编、自导、自演、自我内化”的良好局面。而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其中扮演引导的角色,在幕后对学生进行监督与管理,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自我管理者。在看似“松”实而“紧”的管理中,有的放矢,不仅可以减轻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负担,还可以使教育管理效果事半功倍,工作精益求精。

  ( 二) 创新教育系统

  无论是一般管理还是公共管理,激励都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含义是激发人的动机,使其具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在高度集权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模式中,应通过激励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灵感,鼓舞这些基层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激励重在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而创新重在给予他们民主谏言机会,认可其付出,充分给予他们改进工作方法的空间。

  同时,要建立新的“三联”机制( 社会—高校—家庭) ,与学生家长建立定期走访或邀请来校交流的联系手册,协商制订相应的监护看管条例,互相监督,共同实施,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切实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力。再者,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在行政企事业单位开展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实习活动,督促用人单位严格管理学生实践实习,并对学生的工作表现予以切实、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教育学生如何在现实工作中诚信待人、勤奋踏实。如此,学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真正协助用人单位“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从基层开始“服务群众”,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升华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操。

  ( 三) 优化教师队伍

  2014 年 8 月 11 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文件指出: 要“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社会组织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习对组织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此,高校应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努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型组织”,积极引进科班出身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人才和专家,培养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人员; 加强培训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促进专兼职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优势互补; 制订一系列校外进修、学习的规章制度与福利待遇,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校际间交流与学习,真正形成一支专职为主、兼职结合的功能互补型队伍。

  同时,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体系。首先,制订切实可行、可量化操作的评估、考核、奖惩机制,要标准细则依据工作前期目标、中期调整、后期效果等进行粗细得当的评分、评价。其次,加强监督和反馈,促进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承担教书育人、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的责任及义务,及时改进和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最后,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体系的真正落实,切实达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上一篇:中国与中上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卫生投入的比

下一篇: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