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试论历史演进中的台湾问题与南沙争端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5-07-14 11:25

  摘要:台湾问题和南沙争端是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也最有可能失控的安全威胁,从历史和国际背景、国家主权和民族情感、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等视角分析它们的共同点,从问题形成的根源、问题的实质、矛盾的激烈程度、解决矛盾的策略等视角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以求应对之策,无疑对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台湾问题;南沙争端;比较视角

  “进入21世纪,中国陆地边疆的安全问题相对稳定,但海上方向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1]“在未来10-20年中,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中最为紧迫、也最有可能失控的将依次是:台湾问题、南沙争端。”而台湾的回归是“世界发给中国参与世界事务的第一张资格认证书”,(P.308)南沙群岛是我国寻求太平洋国际资源的最起码的滩头堡。因此,比较台湾问题与南沙争端,对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台湾问题与南沙争端的共同点
  从我国周边安全的视角分析,台湾问题与南沙争端的共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同属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和南沙争端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人最早发现开发台湾,19世纪末以前中国历代政府均对台湾实施了有效的管辖。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侵占了中国领土台湾,但二战后期日本接受《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并将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宣布将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地区在事实和法律上重新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集团发动内战失败后退踞台湾,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对峙,造成海峡分离状态。然而在1949年后的三四十年间,台湾当局虽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全中国的合法地位,但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和“台湾独立”。只是到了李登辉和陈水扁上台后,推行****政策,才造成两岸关系紧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
  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南沙争端也不例外。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从汉朝中国人发现南沙,至三国、晋、南、宋、元、明、清朝均有中国人开发经营管辖南沙群岛的历史记载。但从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加紧向海外侵略扩张至二战结束,南沙群岛为西方列强所染指,留下了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帝国主义侵占过的痕迹,这成为后来周边国家侵占南沙群岛的诱发因素。二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沙问题。南海周边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包括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日本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的198种地图都将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明确地标入我国传统海疆线以内。20世纪50年代末,南沙海域丰富油气资源的探明和战略地位的凸显,引起周边国家对南沙群岛的极大兴趣,开始为侵占南沙群岛的步伐。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南沙争端形成从单国行为到多国联合对付中国格局,成为当今世界争议面积最大,争议交叉国最多最激烈的一个海域。
  第二,都具有复杂的国际背景。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但它更是外国****势力插手中国内政、以台制华的产物,有复杂的国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诞生,美国政府对它采取孤立、遏制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推行“以台制华”策略,保护台湾甚至与之结盟,以谋求其所谓全球战略利益,致使“台湾问题”久拖不决。中美建交后,美国政府玩弄两面伎俩,没有改变其对台政策的本质,虽然一再声明只与台湾保持经济文化关系,不发展政治关系,但并不信守诺言,以《与台湾关系法》为基础,继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扶植台湾,把台湾作为其全球战略中“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阻挠中国完全统一,不断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成为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的最大外部因素。日本在台湾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日本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长达50年之久,同台湾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台湾回归中国后,日本右翼势力始终怀有重新染指台湾的野心。日本干预台湾事务、影响两岸关系主要表现在:在政治上,日台发展实质关系,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与台湾“****”势力同流合污,日益重视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牵制,竭力主张全面发展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在经济上,日本与台湾保持密切合作,以经促政,以台制华。在军事上,日本加强军备,增强对台湾问题的针对性,将台湾纳入其防务圈。
  南沙争端是一个比台湾问题更复杂更棘手的难题。一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存在着许多文化、历史、人种、地缘和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差异。东南亚地区面积不大,却是多种文明的交汇处。东南亚地区的文明景观是亨廷顿眼中的世界文明景象图的袖珍版。东南亚地区有中华文明(新加坡、越南)、次中华文明(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和伊斯兰文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文莱);而菲律宾则是多种文明的聚合地,其国内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不时发生碰撞。如此多的文明聚集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形成了文明间“激烈动荡的漩涡”,任何问题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效应,解决问题的难度相当大,解决南沙争端也不例外。二是南沙争端涉及的国家多,又有大国介入,矛盾错综复杂。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相继入侵南沙,挑起南沙争端,至今已发展成为东盟多数国家卷入、国际势力多方插手的十分复杂的重大问题。出于遏制中国的战略考虑,美国一改过去不介入南沙问题的立场,直言不讳地表示要在南沙争端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日本、俄罗斯也不甘示弱,连远在西欧的大国在冷战结束以后也开始关注南沙争端。这些大国的卷入,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海域的国际化趋势,使得本已复杂的争端越趋错综复杂。
  第三,都涉及国家主权,关乎民族情感。领土和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首要的和最根本的利益,是国家完整和尊严的象征。因此,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成为现代国际法和国际行为的基本准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我国根本的立场和态度。领土的任何变更或丧失,不但会影响这一代人的兴衰荣辱,也会影响到其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因此领土问题历来是一个容易激起民族感情的重大问题。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每一次分裂之后都复归统一,并且都赢来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基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感情问题,邓小平指出:“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P.170)******针对台湾问题指出,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大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P.420)
  第四,属于同一海域,事关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大局。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就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枯竭和海洋开发的深入,海洋对一国的意义不仅表现在海洋及其岛屿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资源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地缘和交通的作用更为重要。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它获取(当然是按市场交换原则获取)海外资源和市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则主要表现为对海上航线的控制。因此,控制了海洋,也就控制了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最重要的安全环境。从制海权的角度看,台湾和南沙地区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从而对当代中国的安全利益,已升至关键的层面。
 一是台湾和南沙群岛是我国实现制海权的关键。台湾岛是中国大陆进入太平洋最便捷的通道,是我国实施积极防御战略成败的关键所在。台湾问题的解决无疑将彻底打破我国海域现存的半封闭状态,打开走向太平洋的大门。相反,如果台湾被国际敌对势力控制,不仅这扇大门被关闭,台湾海峡交通也将受阻。台湾海峡还是我国沿海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对确保我国战略资源安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海外贸易的顺利进行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不把台湾拿过来,中国就可能永远难以向外发展,永远困守在中国大陆” ,而控制一个与中国分裂的台湾,美国就北可遏制日本,南可威慑东盟,西可堵截中国。南沙群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南方海防前哨,是西方尤其是日本海上运输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必经之路,也是美国海军从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主要通道,而且随着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石油开采和商贸活动迅速发展,其航运战略地位愈发重要。谁控制了南沙群岛,谁将成为海上强国,而动摇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地位,就可使中国失去最接近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基地,从而进一步失去对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这一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战略要地的天然控制力。
  二是台湾和南沙地区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的同时,对资源的需求也随经济增长而剧增。台湾和南沙地区丰富的资源无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两岸经济具有互补性,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腾飞和“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台湾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两岸和平统一,台湾的技术优势与大陆充裕的劳动力相结合将促使中国信息产业的腾飞,而且随着两岸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向高层次、更密切的方向发展,必然会实现区域整合,最终促使两岸四地“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盐业资源和可观的海洋能源。特别是南沙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国土资源部初步统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总量的1/3,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仅在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而我国从1993年起就成为石油进口国,2001年石油进口已达6500吨。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将达4亿吨之巨。
  二、台湾问题与南沙争端的不同点
  在看到台湾问题与南沙争端共同点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考察其差别以有的放矢地去寻找解决争端的途径。

  第一,矛盾形成激化的根源不同。台湾问题的形成除了是******发动内战的结果和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统一,以台制华的产物外,还在于:一是由于海峡两岸长期隔绝,意识形态严重对立,不仅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土壤,而且使海峡两岸在生活方式、风俗文化、价值观念、传统意识、道德标准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淡化了台湾人对“祖国”的观念;二是台湾经济实力的提高增强了台湾分裂势力的“独立”野心。台湾分裂势力利用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使台湾人民深感自己在国际上地位的不相称和“委屈”,因此要求台湾的“国际地位”要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台湾需要“独立的国际人格”的情绪大肆推行****政策;三是冷战结束后的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增强刺激了台湾分裂势力的“独立”欲望。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了一股民族分裂的逆流,闹分裂成为了一种“时尚”。在这种国际大气候下,台湾分裂势力掀起了民族分裂恶浪,打出了“两国论”、“一中一台”、“一边一国”等旗号,从而走向****的不归路。
  南沙争端形成的直接根源在于,1951年美国把苏联、中国等对日战胜国排除在外,片面地和日本媾和,签订《旧金山和约》,并在第二条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该条约的最大漏洞就是没有明确规定将南沙群岛“归还中国”。这一祸根成为后来周边国家提出无理主权要求、侵占南沙岛礁的借口。此外在于中国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由于受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的制约,形成了以土地为命脉的农本经济、以儒家为独尊的传统文化和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体制,从而形成一个治内的官僚政治体制,缺乏一个对外制约、对外联络、对外开发的系统结构,整个社会缺乏走向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动力,直至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清时期,朝野上下的海权意识、海洋经济观念仍十分淡薄。长期以来中国有海无防、有海无军,致使中国海域屡遭侵略,海岛屡被侵占,南沙群岛也不例外。南沙争端在20世纪70年代进一步恶化的原因在于:一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正值‘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无力顾及远离大陆的小岛,加之海洋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南沙群岛的价值,世界各国争海洋权益时,我国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还在礼让,帮助第三世界争夺权益,忽视了本民族的利益。”(P.399)对周边国家纷纷侵占我国的南沙海域,开发石油,掠夺资源,抢占我国岛礁,派兵进驻并单方面宣布为其所有的行径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二是东南亚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既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又有获取资源的利益需求。在近期内有机可乘而远期面临中国军事力量不断在南中国海扩张的压力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采取了抓住机会抢占岛礁,然后援引主权原则加以维护的道路,其结果是南沙矛盾的激化。
  第二,矛盾的实质不同。台湾问题与南沙争端虽然有复杂的国际背景,但它们的实质不同,一个是内忧一个是外患。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分裂势力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与反“****”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虽然台湾问题尚未最终解决,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容分割。台湾支撑其制造“两个中国”、“一边一国”主张的种种理由不能得出台湾自立为一个国家和海峡两岸已经分裂为两个国家的结论。
  南沙问题是领土主权之争,属中国与东南亚当事国的主权争端。南沙群岛问题不仅是历史遗留问题,而且是中国领土被侵占并不断遭蚕食的现实问题。南沙争端岛礁可概括为四国五方控制,海域则分别为六国七方所划分。越、菲、马等国不仅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多个岛礁和大片海域,每年从南沙海域采走的石油约1800多万吨,并加紧寻求侵占的法理依据和政治支持,不断强化军事占领,抛出各种否定中国主权的解决方案,还企图使美、日等地区外大国卷入以遏制中国的行动。因此邓小平在提出解决南沙群岛的原则立场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时,特别明确指出,“南沙群岛,历来的世界地图是划给中国的,属中国。”“我们有很多证据,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地图都可以证明这一点。”[10](P.87)
  第三,矛盾的激烈程度不同。尽管中国政府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使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一度有所缓和。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和平诚意并没有感动****分裂势力。“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领导人和分析人士认识到,台湾可能是打破中国正常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11] “****”的嚣张活动,增加了两岸关系的危机性,风险性,对抗性。台湾问题成为“在中国崛起为建设性伟大强国的历史进程的当前时期里最大、最可能也最紧迫的障碍。”[12]
 尽管南沙地区存在许多不安定因素,南沙争端是使中国可能卷入军事冲突的主要问题之一,但由于东盟不少国家认为中国是维护本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卷入南沙争端的各方都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纷争,近期内各方都没有用武力解决争端的意愿;同时南沙群岛距相关各方相距都很远,各方海空军力量又都不十分强大,后勤保障能力也不足,很难对大片海域进行有效的军事控制,武力解决问题不现实。因此近期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解决矛盾的策略不同。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并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发表《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六点主张。和平统一是我国政府既定的方针。然而,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
  南沙争端是影响地区稳定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也是摆在南海周边所有有争议国家面前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任何一种解决方案,都必须从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出发,都必须从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中国的领土完整、海洋权益要维护,邻国的合理权益也要尊重,如何妥善处理海洋争端,将是21世纪中国安全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13](P.10)中国领导人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和务实、积极的态度,基于对南沙主权问题的理性思考,提出我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沙争议,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避免争端国际化,特别是防止当事国引进美日等外部大国进行所谓的仲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一经提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逐步赢得了有关国家的赞赏和认同。中国政府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立场,同东盟有关国家进行多次会谈,双方就南海的海洋环保、气象、渔业等问题进行具体协商,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印尼召开的数次有关南海问题的会议以及东盟外长会议、东盟论坛等重要的地区性会议,均不约而同地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和平解决南沙问题的最有借鉴意义的原则,并体现在会议的最终成果之中。
  参考文献
  [1]张炜,郑宏.论我海军发展的战略需求与机遇[J].军事学术,2004,(10).
  魏光明.南海海域形成“六国七方”[J].中国国情国力,2001,(4).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吴国光,刘靖华.“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J].战略与管理,1996,(4).
  程必忠.南海石油调查[N].南风窗,2006,(4).
  环球时报[N].2001-2-23.
  张炳清,韩永学.大赌局——冷战结束后地缘政治格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赵忆宁.中国崛起是否和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2.
  [12]时殷弘.台湾问题上的严重危险和战备需要[J].战略与管理,2004,(1).
  [13]朱听昌主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安全战略[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

上一篇:试论陈文茜:点评台湾政治人物,预言台湾政局

下一篇:试论由台湾问题谈国际法的承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