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被感性左右的政治

发布时间:2016-04-07 10:38

  2015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习马会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同舟共进》第12期随即推出“2016,两岸关系前瞻专题,从不同角度审视两岸关系的可能变化,选题敏锐,见解独到。陈孔立指出,维护两岸和平,发展才是硬道理,务实才有活路。对2016台湾地区选举,林冈分析了国民党能否触底反弹'王伟男分析了两岸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着眼于全球视野,薛理泰、汤继强指出,2016年的台湾地区选举结局不仅直接影响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而且将会波及全球,影响世局变动。因此,大陆应稳定南海局势,集中注意力应付台海即将出现的局势逆转。廖信忠认为,面对台湾的首投族,国民党实在需要从思维上进行变革,放低身段做好争取首投族的工作。石之瑜认为,连战对中国身份的坦然,已指出一条可能出路,这就是:从文化母体寻求解药,自然传承中国文化,培养出比较稳定的中国身份意识。

 

  第11期的专题为时代变局中的青年。为什么探讨这个问题?题记说得好:青年一词的含义,与其说用来指代一个特定年龄段,不如说它更多地指向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与对现在秩序和思想权威的反叛。30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代既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也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青年的新人。这代人会给中国、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演出?代际之间如何消弭误解,更好地对话?是青年改变时代,还是时代改变青年?所有这些,都值得深入探讨。

 

  陈平原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舞台、责任与命运,强求不得。生活在风云突变的时代,青年因其敏感与胆略,容易脱颖而出;而太平年代的青年,一切按部就班,施展才华的时间相对推后,表演空间也明显缩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最后,陈平原寄语青年:要像朱自清26岁所作长诗《毁灭》所说的那样:从此我不再仰头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顾土回顾了他眼中的几代青年。陈映芳、唐小兵在对谈中指出,青年总是与民族国家的复兴、社会思潮、行动力、理解、抱负等词汇紧密相连,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空间,你怎样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时代怎样。叶克飞认为,代际冲突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平等对话,才能有效消弭代际之间的冲突。

 

  当然,这两期刊物还有不少吸引眼球的好文章。《民国才女:出场炫目谢幕冷清》让人重温那个时代的才女风情,也令人感慨她们的人生命运乃至人生悲剧。《历史上的告密文化》揭示了告密的本质是权力斗争,告密往往是与法律毫无关系的政治迫害,指出建立民主的法治国家,才是杜绝告密冤案发生的根本途径。

 

QQ截图20160331134218.png


  《中共七大:刘少奇论党内民主》说明,刘少奇70年前关于尊重党员权利,扩大党内民主的讲话,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微历史国际名人的民国印象》微言大义,令人深思。比如罗素、萧伯纳对中国人性格一针见血的批评,击中了国民劣根性的要害。

 

  被感性左右的政治

 

  北京王寅(中国报道》杂志社编辑)近段时间以来,欧洲的难民问题是各大媒体上的热点。从小心翼翼对待难民入境问题,到突然敞幵大门,再到匆忙堵死难民的入境大门,如此翻来覆去迅速转换的态度,实在让我这种身处远离难民问题国家的人感到疑惑。

 

  好在201511期《同舟共进》刊登的文章一一《欧洲难民问题的来龙去脉》,将这一次欧洲多国的变脸原委说得清楚明白,抽丝剥茧般地分析了这次事件的原委。套用一些中国公众调侃某部电影的话,这是一次一张照片引发的系列事件。当3岁的叙利亚小难民艾兰库尔迪偷渡途中溺死,遗体俯卧在土耳其伯顿海滩上的照片在网络上轰动全球后,由欧洲民众的感性情感所引发的救救难民的声援,成了席卷欧洲的政治正确。但被情感左右而作出的决定,如果不建立在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之上,很可能会出问题。接收难民并不仅仅是添个碗加双筷子的事,难民将带来就业压力、治安问题、族际冲突、暴恐隐患等社会问题或矛盾,甚至导致本国国民对难民的态度发生转变——由同情变为排斥乃至仇视。

 

  感性的民意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摇摆甚至反转,但国家所作出的决定、执行的措施,却时常带来长期的影响。而执政党也好,官员也罢,他们都想获得更多符合民意的政绩,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积累资本。但有人清楚地认识到,多数人的支持并不总是代表事实的正确,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行动才是真正为大多数本国公众谋得福利,而不是短期内迎合大多数人的非理性情绪化呼喊,匆忙作出损害本国公民长期利益的决定。

 

但这似乎是民主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或许,在经历过本轮难民问题之后,下一次全球各国再次面临类似问题时,能够采取更科学合理的措施。

 

让普通国民关心简政放权

 

  陕西汉中慕祎(汉中市委党校教授)我想就2015年下半年的两期专題策划谈点感想。第8期专题四问简政放权,抓住了眼下行政改革的重要问题。贵刊记者与汪玉凯对简政放权关键点的几方面探讨,给人以启发,同时指出了改革的艰难之处和信念所在。唐昊的《怎样防止红顶中介截留改革成果》,从一个侧面切入加以探讨,说明了红顶中介问题的广泛性和严重程度。旅西学人李遥通过对西班牙公共行政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什么是高效务实的公共行政。

 

  联系简政放权这个题目,实在大有感慨。所谓简政放权的最大受惠者,是多数国民。可学者们只注意到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等从政府一面角度观察的结果,却少有人考虑到民众的责任甚至力量。我们不是常说,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吗?那就应该让更多的老百姓真正开始关心好政策,并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也开始参与到政策法规的落实之中,这样也许简政放权就多了一条真正切实落实之道。

 

  近曰又读了第11期的专题,颇为受益!谈青年的几篇文章,陈平原的识见因有研究底子,富有才情,很能打动人;观点看似平实,其实深切,值得体味。陈映芳与唐小兵的对谈,内容广泛,却并非纸上谈兵,有真情实感,闪耀着理性思想的火花,予人以启迪。其它内容会抽暇再读。

上一篇:政治化”性别:走向“公民社会”?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