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试论马克思圭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在中国的实

发布时间:2015-09-26 09:46

  论文摘要:认清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课题,概括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农民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论文关键词:农民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各代领导集体:2008年两会

  农民问题。始终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解决农民问题,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农民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其中国化、民族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观。这充分体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和实践上。

  1马克思主义对农民问题的探讨

  农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命题之一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欧洲大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民阶级的状况,初步研究了农民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以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形成了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欧洲大陆“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政党要夺取政权“应当首先从城市跑到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力量”与农民结成朋友,得到农民的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如果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以上论述表明农民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性。第二:农民阶级的二重性。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同时.也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把农民阶级视为一个有先天缺陷的二重性阶级.是介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中间阶级”.有着保守性。第三:必须实现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权.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民。特别是小农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革命性,但同时也决定了“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进入21世纪,要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认识到农民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科学分析和解决农民问题。

  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集体对农民问题理论的重要贡献

  农民问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突破口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农结盟的思想.毛泽东结合中国的革命实际.提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的论断。

  他在《国民革命与农****动》一问中。深刻阐明了“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认为中国农民是一个革命性极强的阶级。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同盟军的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此外.毛泽东同志深入研究了中国农民的特征。指出农民阶级所固有的分散、散漫、文化素质低以及缺乏政治远见的局限,提出了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论断在对教育农民群众的基本内容和途径的研究后。指出要把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农民出身的党员.把农民从文盲和愚昧中解放出来。

  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关于农民问题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理论成果。

  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农民问题的新发展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他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是从解决农民问题开始的.而且扩展到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要在经济工作中“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还说“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中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以此为出发点,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最为重要的思想:

  3.1放宽政策。进行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反复说过:“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则放宽政策。不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农业生产责任制,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这样一来就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3.2重视“科技兴农”战略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将来农业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认为振兴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农业的发展应该把精力放在科技进步的重视上。

  这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4以******、******为核心的第三、四代党中央对农民问题的新突破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党中央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为代表的第三代党中央和以******为代表的第四代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的思想和观点,应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农民问题理论。

  4.1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2003年1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4.2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取消农业税
  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针对农民增收难、农民负担重的突出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减负的政策措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际.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政策.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出了自2006年1月1El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农业税的全面取消,惠及亿万农民,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和农产品国际市场能力,同时还将引发农民深刻的观念变化.给农村各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4.3十七大报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可见.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农民问题研究愈来愈来深入、具体、全面而系统。

  4.4 2008年两会关注“三农”问题
  2008年两会上,各代表非常关注“三农”问题。如食品质量与安全、农村土地承包、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经进入起草程序,国务院已经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列入了2008年重点立法项目。在关注民生的大背景之下代表的目光也投向了新的社会群体:一亿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农民工面临的住房、就业、养老、医疗以及子女教育等诸多切身利益问题同样牵动着代表们的心。可见,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重农建设时期。农民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逐渐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新突破。
  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历史性时期.“三农”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有机体,尤其是农民问题的解决。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事着至关重要.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指针——试析学

下一篇:试论马克思思想与德勒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