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试论《资本论》及其手稿的人本科技伦理思想探

发布时间:2015-09-22 09:18

  论文关键词:资本 人本 科技伦理
  论文摘要:人道主义是《资本论》审视科技发展的根本伦理维度,也是其批判资本主义科技发展的基本伦理依据;《资本论》从科技发展的人道意义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前资本主义社会所具有的人道性,对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发展的不人道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资本论》视科技为人的本质的表现,肯定资本主义社会促进科技发展,实现自由的积极意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压抑工人自由的手段。相对于西方学者的正义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的正义论更深刻地揭示了正义的制度对科技发展的保障作用;在《资本论》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前资本主义有利于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制度实现了相对多的正义,但是资本主义真实的不正义使科技成为加强资本实力的手段。
  马克思的人本理念是一种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深刻关怀人类解放的伦理理念,也是一种贯穿于其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理念。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科技发展全面的伦理审视:从人道原则审视科技发展的意义,从自由原则阐析科技发展的实质,从公正原则论述科技发展的基本保障,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发展辩证的道德批判。就是其人本理念的重要表现。因此,可以称马克思的科技伦理思想为人本科技伦理思想。通过分析此人本科技伦理思想,可以发现马克思既充分肯定料技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又强调科技发展总是在一定制度下进行并必然会对社会产生或善或恶后果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早已深人人心,实践科学发展观业已成为国人之共识的今天,现实中阻碍科技健康发展的不道德现象以及使科技不道德发展的现象却依然存在,使如何科学地发展科技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此问题突显了研究《资本论》及其手稿中人本科技伦理思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人道原则与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
  关于人道主义的具体理解,不同思想家虽实际上多有不同,甚至殊异,但无论马克思的人道观还是西方思想家的人道观都以尊重人的尊严与人的生命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为基本内涵。只是相对于西方学者的抽象人道观,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强调人民的利益,“人民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据此,我们可称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为人民利益的人道主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定义为人民利益的人道主义时,必须认识到(资本论》并不将人民利益等同于人民的物质利益,更不将财富最大化视为人道实现的最大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界定为“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而仅将物质财富的丰富作为重要的基础;以劳动为核心概念,但其常用的概念是有用劳动或具体的有用劳动,而且强调有使用价值的劳动未必就是有用劳动,因为“劳动本身,不仅在目前的条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的。那么人民利益何以实现呢?《资本论》指出:劳动作为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转移,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据此,有的学者称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为劳动的人道主义,“劳动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的原则。正是由这个原则出发,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规律进行了规定,形成了他的历史观。本文认为此理解完全符合马克思的理论逻辑,但应进一步认识到当我们把马克思的人道主义视为劳动的人道主义时,劳动创造人,发展人的人道主义只是马克思积极的劳动人道主义。何谓消极的劳动人道主义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任何劳动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生命成本,“尽管缝和织是不同质的生产活动”,但“这只是耗费人类劳动力的两种不同形式。所以消极的劳动人道主义即在劳动中人的生命力付出最小化。可见,(资本论》及其手稿的人道观即以最小化的生命力付出实现最大化的人民利益。
  在《资本论》看来,无论是实现积极的劳动人道主义,还是消极的人道主义,科技都是根本的物质力量。《资本论》指出:节约人生成本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则是科技的发展,“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资本论》还指出:科技发展成为人道主义基础的根本原因在于通过科技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可在减少此处的劳动消耗但不需要在另一地方增加劳动消耗来换取,“要利用水的动力,就要有水车,要利用蒸汽机。利用自然力是如此,利用科学也是如此”,但“机器并不创造价值,它只是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它所生产的产品上。机器和发达的机器体系这种大工业特有的劳动资料,在价值上比手工业生产和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劳动资料增大得无可比拟。”
  人道主义是《资本论》审视科技发展的根本伦理维度,也是其批判资本主义科技发展的基本伦理依据。一方面,《资本论》从科技发展的人道意义.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前资本主义社会所具有的人道性。《资本论》指出:你死我活的自由竞争使降低成本成为资本家别无选择的选择。最初,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来达到上述目的。后来资产阶级逐渐明白,降低成本的最佳方式不是对工人的残酷剥削,而是在生产过程中规模性地应用科技成果。于是资本主义社会成为“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变成运用于实践的科学”的社会,当然也“第一次产生了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第一次达到使科学的应用成为可能和必要的那样一种规模,的社会。另一方面,《资本论》同时指出:当财富生产的目的脱离人的全面发展这根本目的时,科技发展完全可能成为提高无用劳动的手段。资本家以剩余价值或利润的最大化为生产目,“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这种生产目的是一种非人道的生产目的,在此不人道的生产目的支配下,发展不人道的科技及不人道地运用科技便成了资本家理性的选择。因为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面包和黄油与生产飞机,大炮和原子弹等杀人武器都是为了资本的增殖。而且相对而言,大炮和原子弹能更有效地实现其资本增殖的目的。于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科技发展及其在生产的运用便成为使工人异化的重要原因,毒害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发展带来的严重人道灾难,马克思不禁感叹:“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象都包含有自已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无庸争辩的事实。”
  2自由原则与科技发展的实质
  自从人类有了独立的思想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自由”便成为巍巍伫立于人类精神殿堂的一个反思的对象,一个古老而年青的永恒命题。人类对自由如此关注,从根本上讲缘由自由是人性的基本要求,是人道的根本内容“自由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基本欲望、基本目的”。自由的“人”性要求自由论不仅要在一般抽象意义上肯定自由的价值,更要探析出人类需要什么自由,如何实现自由。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自由论恰缺乏对此的足够分析,马克思的自由观则对此作了确确地说明。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说过一段常被引用的经典论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可见,马克思肯定自由是出于人性的基本价值,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基础是物质财富的丰富,其实质是人的能力发展。
  那么何为人的根本熊力呢?马克思指出: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活动时并不直接作用于自然界,而是通过劳动资料即技术手段的中介作用,把人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技术就是人作用于物的手段,是人自身器官的延长,是人类劳动实践活动的产物,“自然界没有创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创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马克思还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自始至终都在寻求最基本的生命需求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只有在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即劳动中才能够实现,“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不仅展示了人对于自然的能动的关系,也展示着人类社会关系的直接生产过程:同时也反映着技术形态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可见,技术作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且自我创造的器官,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人类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类社会的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过程。简言之,“技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质的表现。
  马克思关于技术的实质论为我们从自由的视角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的科技发展提供了一把钥匙。其一,应当肯定资本主义社会促进科技发展,实现人的自由的意义。《资本论》指出:“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变革,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大工业还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枚关的问题;用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而可以随意支配的人员,来代替那些适应于资本的不断变动的剥削需要面处于后备状态的、可供支配的、大量的贫穷工人人目花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但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大的解放,劳动者表现为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的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生关系……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可见,资本主义建立在技发展基础之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使实现一定工人的一定自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
  其二,必须看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促进自由实现的意义没有得到应有的实现,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压抑工人自由的手段。《资本论》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机器的特征是“主人的机器”,即资本家的机器,机器的职能特征是生产过程中主人的职能,体现在这些机器中或生产方法中,化学过程等等中的科学也是如此;而科学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则是建立在这一过程中智力同个别工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相分离的基础上,正象生产的(物质)条件的集中和发展以及这些条件转化为资本是建立在使工人同这些条件相分离的基础上的一样。当然,这种情况下也造就一小批具有较高熟练程度的工人,但是,他们的人数决不能同“被剥夺了知识的”大量工人相比。所以,在资本主义科技发展中,“科学对于劳动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本可用以减轻劳动,增进人的自由的技术发展则“成了折磨人的手段,因为机器不是使工人摆脱劳动,而是使工人的劳动毫无内容。
  其三,应当认识到科技发展必然会冲破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的自由发展的限制。马克思指出:资本本身是就是一个矛盾体,因为它竭力把劳动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又使劳动时间成为财富的唯一尺度和源泉,“一方面,资本调动科学和自然界的一切力量,同样也调动社会结合和社会交往的力量,以便使财富的创造不取决于(相对地)耗费在这种创造上的劳动时间。另一方面,资本想用劳动时间去衡量这样造出来的巨大的社会力量,并把这些力量限制在为了把已经创造的价值作为价值来保存所需要的限度之内。随着这一矛盾不断发展,资本不仅不断违背自己的意志,成为为社会创造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工具,从而不断为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腾出时间,而且使资本越来越难以实现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变为剩余劳动,一旦直接生产过程的必要劳动时间趋于零,资本生产方式就会被自身的发展所炸毁。“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对于资本来说仅仅表现为手段,仅仅是资本用来从它的有限的基础出发进行生产的手段。但是,实际上它们是炸毁这个基础的物质条件。

  3公正原则与科技发展的基本保障
  科技发展总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进行的发展,因此制度是影响科技发展的重要因子,良好的制度则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基本保障。什么样的制度才是良好的制度呢?罗尔斯回答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象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所以公正的制度才是良好的制度。从正义审视社会制度也是马克思的重要经济伦理思想。但与西方学者最大的不同是: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其经济学的核心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曾自豪的宣称:“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也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事实上也以此为其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手上的改造和完善……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统治,论证劳动解放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点。”
  那么何谓正义?亚里斯多德说正义是具有均等、相等、平等比例性质的那种回报,交换行为。我国学者王海明先生进一步将亚氏的观点概括为“公正是平等(相等、相同)的利害相交换的善的行为,是等利害交换的善行,不公正则是不平等(不相等、不同等)的利害相交换的恶行,是不等利害交换的恶行。”至于将等利害交换作为正义的基本内容,显然是因为此原则是判断人们利益的合理性并使之得到有效保障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劳动价值的正义论并不否定此经典定义,但指出等价交换的唯一基础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为什么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等价交换才是正义的呢?其一,劳动为不同的商品交换提供了统一的基础。《资本论》指出:商品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作为他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的价值。既然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那么价值量当然就由商品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量来计量。劳动量则由劳动时间来计量的,所以价值量也就由劳动时间来计量,但不能以任何个别人的劳动时间来计量,而只能以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其二、交换价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实际上是对财富获取难度的衡量,即对劳动者生命力付出的衡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并不是由劳动者自我消费,而是用于交换他人的产品,所以必须实行等价交换以实现等量的生命力付出得到等量的补偿,否则就显失正义。根据马克思的这种正义论,人类劳动形成的价值应归劳动者所有,交换则是实现这种所有;复杂劳动形成更多的价值,理应实现更多的价值。科技研究及运用的活动就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生命付出活动,即复杂劳动,所以理应实现更多的价值。可见,相对于西方学者的正义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的正义论更深刻地解释了正义的制度是科技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资本论》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前资本主义有利于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制度相对实现了更多的正义。首先,资本主义形式的交换正义迫使劳动者提升自己的科技素质。《资本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取工资才能生存,获取更多工资的愿望自然会迫使工人产生提升自身科技素质的需要;资本家为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希望能雇佣科技素质高的劳动者,因为劳动力作为可变资本能“再生产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所以这种实质不公正形式却公正的交换“对买者是一种特别的幸运,对卖者也绝不是不公平”。其次,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虽然从总体而言,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不道德的私有制,但就其国内而言,私有制也包括对劳动形成的私有财产的保护。这就使得在资本社会里,科技既可被资本家用做致富手段,也可成为拥有科技的劳动者的致富手段。这意味科技发明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从而有利于科技发展。
  《资本论》在肯定资本主义社会交易正义的同时又激烈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分配非正义。《资本论》指出:“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但一旦进人生产领域,就可以看到,在这些过程中个人之间表面上的平等和自由消失了。因此,雇佣关系如果说是“平等”和“公正”的话,那只是表面现象,它掩盖的是资本主义实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其内容则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实质不公正的资本主义生产使得科技的发展成为加强资本实力的重要手段,“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既然不仅是劳动过程,而且同时是资本的增殖过程,因此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不是工人使用劳动条件,相反地,而是劳动条件使用工人,不过这种颠倒只是随着机器的采用才取得了在技术上很明显的现实性”其实质就是科技的资本化,“在以机器为基础的大工业中,由于劳动资料变成了自动机,它在劳动过程中作为资本,作为支配和吮吸活劳动力的死劳动而同工人相对立。又由于生产过程的智力同体力劳动相分离,智力变成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科学、巨大的自然力、社会的群众性劳动都体现在机器体系中,并同机器体系一道构成“主人”的权力。” 
  不公正的资本主义制度能够永恒吗?《资本论》作了否定的回答。马克思说:自从大工业生产以来,“一般的社会知识、学问,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知识底控制并根据这种知识而进行改造。所以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不仅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会促进社会关系的变革。由此他深刻地把科技的力量归结为“历史的有力杠杆”和“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纱机甚至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马克思热情洋溢地赞扬科技是催生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性力量,“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并理性论证了科技这种革命性力量必然会推动资本主义社会进一步的演变,并最终使其走向灭亡:“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不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隘了,再容纳不下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了。

上一篇:试论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与时俱进品

下一篇:试论******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