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医学论文>药学论文

玄参药膳作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07:59


第1篇:国内外玄参的药膳作用研究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的干燥根(《中国药典》2010年版),别名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等。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能m。临床用玄参为主的方剂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较好疗效。药理研究表明,玄参流浸膏有降压,强心,扩张周围血管及抗菌,降血糖等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开发和利用玄参,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玄参研究资料的分析,重点对对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1化学成分


玄参含有环烯醚萜和苯丙素苷两类主要化学成分,另外还含有黄酮、植物甾醇、三萜皂苷、有机酸、挥发油以及糖类和生物碱等。


1.1环烯醚萜类


玄参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哈帕苷、哈巴俄苷、8-哈巴俄苷等。可分成四种:变异环烯醚萜、7,8-环氧环戊烷型、九碳骨架的环戊烷型、7,8-环戊烯型。环烯醚萜类成分是使药材加工后内部能变乌黑色的成分。


1.2苯丙素苷类


从玄参中分离出11个苯丙素苷类化合物即毛蕊花糖苷、赛斯坦苷F、斩龙剑苷A、安格洛苷C、去咖啡酰毛蕊花糖苷、赛斯坦苷D、3-0乙酰基-2-0对甲氧基肉桂酰基-a-L鼠李糖、3-0乙酰基-2-0对羟基肉桂酰基-a-L-鼠李糖、3-0-乙酰基-2-0-阿魏酰基-a-L-鼠李糖、4-0乙酰基-2-0阿魏酰基-a-L鼠李糖和4-0(对甲氧基肉桂酰基)-a-L-鼠李糖。正丁醇部位共分得4个苯丙素苷,经理化常数、波谱数据解析,分别鉴定为angrosideC(I),cistanosideD(II),acteoside(H)


1.3甾醇类


玄参含有(3-谷甾醇、胡萝卜苷等甾醇及其苷类化合物。


1.4其他化合物


玄参还含有微量挥发油、氨基酸、油酸、亚麻酸、硬脂酸、L-天冬氨酸、多酚类、生物碱、糖类、脂肪油、黄酮、三?皂苷、有机酸等。


2药理作用研究


2.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玄参能缓解肾上腺素和氯化钾所致兔主动脉血管痉挛,还能增加离体兔耳灌流量。玄参乙醇提取物能保护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能明显增加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对麻醉猫有一定降压作用,能增强小白鼠耐缺氧能力。玄参对阻断颈动脉血流所致的升压反射也无明显影响,不能对抗肾上腺素所致的升压作用。


2.1.1降血压作用


实验证明玄参流浸膏、醇提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乙醇浸出液及煎剂,对麻醉犬、猫、兔有显着的降压作用。玄参煎剂对肾性高血压犬的降压作用更明显,健康犬及“肾型高血压”犬,口服煎剂2g/kg,每日2次,均表现降压作用,对后者的降压作用较前者更显着,剂量减少时,降压作用的出现则延缓;玄参醇提液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猫的血压随即下降,血压平均下降40.5%;流浸膏给麻醉兔静脉注射,大量则仅使血压下降,小量能使血压先略有上升,继则下降。


2.1.2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龚维桂等研究表明玄参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乙醇提取物能明显增加离体家兔心冠脉流量,增加小鼠心肌铷摄取量。玄参流浸膏微量对蟾蜍有轻微强心作用,剂量稍大则使心脏呈中毒现象。对蟾蜍下肢血管有扩张作用,且不受剂量大小的影响。


2.1.3促纤维溶解的作用


倪正等通过实验明玄参水、石油醚、醇提取物有明显降低PAI-1的作用,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作用最强,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有显着差异,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同剂量的丹参水提取液对照组比较也有均显着差异。


2.1.4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李医明等研究发现苯丙素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黄才国等研究发现苯丙素苷能降低血浆中的TXB2和6-keto-PGFlO,并且降低TKB2的作用更加显着,证明苯丙素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2.1.5改善高尿酸血症


尚雁君等探讨了玄参中苯丙素苷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从玄参根中分离提取苯丙素苷成分,釆用次黄嘌呤造成小鼠高尿酸血症,观察苯丙素苷成分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体外观察苯丙素苷成分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丙素苷成分能显着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体内的尿酸水平,体外实验显示其对黄瞟呤氧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o为12.25ng/mL。表明玄参中苯丙素苷成分在小鼠高尿酸血症中的降尿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作用有关。


2.1.6抗脑缺血损伤作用


玄参提取物可以提高脑血流量,尾静脉注射玄参提取物可明显减少缺血24h后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有保护大鼠脑缺血的作用,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2.2抗疲劳作用


玄参多糖抗疲劳实验表明:玄参多糖具有降低运动后小鼠血乳酸含量的作用和增加小鼠肝糖原的作用、降低运动后小鼠血清尿氮素含量的作用、延长小鼠游泳时间;玄参多糖延缓D-半乳糖致衰小鼠衰老实验表明:玄参多糖有提高衰老小鼠体内SOD、GSH-Px的活力的作用和降低衰老小鼠体内MDA的量的作用;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2.3抗菌作用


本品对多种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具有抑制作用m。在试管内,玄参对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及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玄参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也有抑制作用。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甲单孢菌为目标菌,釆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及测定药物的MIC法,研究了玄参化学成分的抗菌作用。实验表明:哈帕苷,桃叶珊蝴苷,eurostoside,哈帕俄苷,scrokoelzisideA,scrokoelzisideB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甲单孢菌均具有抗菌活性,这些化合物可能是玄参抗菌作用的物质基础。


2.4抗炎镇痛作用


实验证明苯丙素苷类成分的抗氧化作用与玄参的抗炎活性有密切关系,苯丙素苷类抗氧活性明显比环烯醚萜类强。玄参色素抗炎镇痛实验表明:玄参中色素类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对冰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高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阔值及减少冰醋酸刺激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


2.5免疫增强活性


毛小平等研究了玄参能升高在生理条件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抑制条件下的白细胞数和胸腺指数。谢丽华等报道了哈帕酯苷皮下注射能使阴虚小鼠抑制的免疫功能恢复,发现哈帕酯苷和哈帕苷都能促进阴虚小鼠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


2.6保肝作用


黄才国等研究观察了玄参中苯丙素苷对大鼠肝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口向,表明玄参中苯丙素苷抗肝损伤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控肝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有关。其釆用D-氨基半乳糖(D-Gal)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玄参中苯丙素苷对此模型肝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玄参中苯丙素苷可以下调Fas/FasL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明显抑制模型肝细胞凋亡。乐文君研究了玄参环烯醚萜类成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釆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玄参环烯醚萜类成分。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玄参环烯醚萜类成分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以及对H202诱导的小鼠血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玄参环烯醚萜类成分能显着地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可抑制H202诱导的小鼠血红细胞氧化溶血。证明玄参环烯醚萜类成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7抗氧化作用


刘质净等釆用Folin-Ciocalteu方法测定玄参不同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并通过DPPH抗氧化活性体外评价体系测定玄参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40%乙醇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最高,而20%乙醇提取物具有最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证明玄参中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8其他作用


流浸膏对正常家兔皮下注射(5g/kg),可使血糖略有降低。对大肠杆菌引起的人工发热无解热作用。因含皂甙,故有显着的溶血作用,并能引起局部刺激。玄参浸剂对小鼠有镇静、抗惊厥等中枢抑制作用。


3结语


玄参是常用中药材,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常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口渴舌绛、烦燥、夜寐不安、神识不清或身发斑疹等症。温邪人于营血,伤阴劫液则口渴舌绛,内陷心包则烦燥神昏。玄参能清热凉血,并有养阴生津作用,常合鲜生地、麦冬、黄连、连翘、银花、竹叶卷心等同用于以上诸症。含有环烯醚萜和苯丙素苷两类主要化学成分,实验表明这两类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功效是一致的,是玄参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但是,对玄参药材的质量评价往往倾向于环烯醚萜苷类,而忽略了苯丙素苷类成分。如2010版药典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总量不得少于0.45%。综上所述,玄参中的苯丙素苷类成分有明显的抗炎、保肝、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特别是安格洛苷C。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苯丙素苷类成分,才能更好地反映玄参的内在质量,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张召强1李明2(1济阳县人民医院,山东济南251400;2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2)


第2篇:玄参的药膳作用研究


在对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的寻找和摸索之中,以“功效”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已得到业界的认同,但由于药性理论的抽象性和功效的复杂性,如何界定性效关系的核心内涵始终阻碍着研究的深入。玄参作为清热凉血的代表中药之一,始载于《神衣本草经》,性微寒,味甘、苦、咸,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伤阴诸证,如骨蒸、痨咳、津伤便秘、温毒发斑及目赤、咽痛、臃肿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增强免疫、抗肿瘤、降血糖、抗气化和保肝作用等诸多方面,但能否准确揭示玄参“寒性”及“清热凉血”的性-效特点也还值得商榷。本文拟以药性为导向,对其抗炎解热作用进行研究,阐明清热凉血类”寒”性药的核心功效内涵。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物玄参购于成都市五块石中药材批发市场,经玄参具有解热作用,可以认为解热作用是清热凉血类”寒”性药的胃给予药物或等体积生理盐水,药后45min2,4-二硝基酚0.1ml/10g腹腔注射,分别测定致热后15min、30min、45min、60min、90min各体温变化情况。


1.1.2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制备10%干酵母粉悬液,每鼠背部皮下注射lml/100g,于致热后3h灌胃给予药液或西黄耆溶液,测定致热后0.5h、1h、2h、4h、5h、6h、6.5h、7h、7.5h、8h、10h、12h体温变化情况。


1.1.3对内毒素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内毒素150pg/kg,致热后3.5hig药液或西黄耆溶液,测定致热后让、2匕3卜、4匕4.5匕5卜、5.5匕6卜、7匕8卜体温变化情况。


1.1.4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各组灌胃给药40min后,分别用定量加样器吸取20|xl二甲苯均匀涂于右耳两面,0min后脱颈处死小鼠,剪取左右耳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左右耳差值作t检验。


1.1.5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增加的影响各组动物灌胃给予药物或等体积生理盐水40min后,尾静脉注射0.5%伊文氏蓝0.1ml/10g,随即腹腔注射0.65%HAC0.2ml/只,20min后断头处死,腹腔内注入5ml生理盐水轻轻搓揉,剪开腹腔吸取洗脱液,3000rpm离心10min,UV-730分光光度计590nm测定OD值。


2结果


2.1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小鼠发热的影响结果。


2.2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结果。玄参70%乙醇提取物50、100g/kg剂量组在致热后6h~12h对大鼠体温有降低作用。


2.3对内毒素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结果。玄参70%乙醇提取物100g/kg剂量组在致热后4h~8h对大鼠体温有降低作用。


2.4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结果。玄参提取物各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无影响。


2.5对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增加的影响结果,玄参提取物各剂量组对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增加均无影响。


3讨论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迄今,不同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应用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等技术对于“寒热”药性之科学本质进行了较多现代研究,但如脱离”功效”这一环节无异于缘木求鱼,偏离了中药药性理论之本。近年来,基于对中医“性效关联”的认识,以“功效”为核心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已得到业界的认同,但由于中药药性理论的抽象性,在采取何种研究思路、技术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偏差。


玄参作为清热凉血的代表中药之一,功能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其具有解热、抗炎、抗气化、保肝、抗凝血、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痛风、抗脑缺血、抗心肌缺血、抗菌、抗抑郁、保护神经系统、提高记忆力等广泛药理作用。化学研究则发现除了特征性成分环烯醚萜苷类(主要是哈巴苷、哈巴酯苷),其他成分如苯丙素苷(主要是安哥拉苷、阿克替苷)、有机酸类、梓醇等也具有明显、广泛的活性1。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有学者对玄参基于”凉血滋阴”功效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分类汇总,认为与“凉血”与抗肿瘤、抗炎、解热相关,而”滋阴”与增强免疫功能、降血糖、保肝相关,此虽为探求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药理作用的契合点提供了思考,但针对药性-功效^药理作用的系统研究尚欠缺一定实验可操作性。本课题执简驭繁,以抗炎、解热作用作为评价”寒热”药性的核心指标之对清热凉血药玄参的”寒性”本质进行研究。虽然,试验中样品、方法及模型的选择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玄参的“寒性”属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玄参70%乙醇提取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降低2,4-二硝基酚、干酵母、内毒素致热大鼠的体温,具有解热作用。课题组在对生地、丹皮、赤芍等清热凉血类中药的实验研究中也得到类似结果(另文发表)。因此,我们初步可以认定解热作用是清热凉血类”寒性”中药的核心功效谱之一。另外,本实验结果提示玄参70%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不明确,由于70%乙醇既可溶解脂溶性成分,又可溶解水溶性成分,这个样品是否存在别的问题,如玄参与活性成分的关系?玄参是否“地道”……?但另有文献报道,玄参提取液对角叉菜胶和眼睛蛇毒诱导的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认为苯丙素苷类和环烯醚萜苷类为其活性成分;且总色素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上述实验结果虽与本文有所不同,但也正反映了药性理论研究的瓶颈,既存在实验样品的复杂性、不同功效类别”寒”性中药特征指标的代表性以及动物模型与临床病证的相关性等问题,更涉及药性理论与现代药理学的融合。我们或可大胆地推测:解热作用机制的不同、抗炎作用的强弱是不同功效”寒性”中药的本质区别之一,当然这需要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借助多学科知识和研究手段,寻找其内在的关规律性,这是中药药性理论基础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作者:王强,李兴平,白筱璐,邓文龙(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610041)

上一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研究论文(共2篇)

下一篇: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体系的改革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