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医学论文>药学论文

夏枯草的药用价值研究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20:15


第1篇:夏枯草合理开发利用的价值分析


夏枯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果穗入药,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之功效。夏枯草主要含有三萜及其苷类、黄酮类、甾醇及其苷类、香豆素、有机酸、挥发油及糖类等成分,其中咖啡酸具有止血、镇咳、祛痰、抗氧化、抗肿瘤等功效,迷迭香酸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等活性,熊果酸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活性。本试验对夏枯草根、茎、叶和花主要药用成分总黄酮、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的积累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夏枯草合理开发利用、适时采收以及寻找新的药源部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于2009-03中旬将太白山野生的夏枯草幼苗移栽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作物实验站。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苗芳鉴定为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2009-05-18夏枯草花蕾出现时开始采样,每隔5d采1次样,直到果穗干枯。分别将夏枯草的根、茎、叶和花分开,60°C烘干至恒定质量后,粉碎,装袋备用。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药用成分含量:总黄酮含量按黄林芳等161的方法测定,熊果酸含量按周巧霞等的方法测定,齐墩果酸含量按任朝琴等的方法测定,迷迭香酸含量按杜桂彩等的方法测定,咖啡酸含量按罗岳北110的方法测定。对照品芦丁、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咖啡酸均购于成都思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结果与分析


表中各数值均为对应的药用成分含量的平均数士标准误。


2.1夏枯草不同器官总黄酮的积累规律


夏枯草营养器官根、茎、叶中的黄酮积累随着花的发育和果实的形成含量越来越高,在花蕾期(5月18日)黄酮含量均较低,而在果实成熟期(6月7日)和果实干枯期(6月12日)黄酮含量达到最高。黄酮在生殖器官(花和果实)的积累与营养器官不同,在开花盛期(5月28日)和果实成熟期含量最高。根、茎、叶、花(果)穗相比,黄酮在叶中的含量高于茎,茎高于根,根高于花(果)穗。


2.2夏枯草不同器官熊果酸的积累规律根中熊果酸含量从花蕾期至果实成熟期逐渐升高,果实干枯期降低。茎中熊果酸含量有两个高峰期,花蕾期和果实成熟期,并且花蕾期高于果实成熟期。叶和花中熊果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高。根、茎、叶、花相比,花中熊果酸含量高于叶,叶高于茎,茎高于根,即:花(果)穰>叶>塞>根。


2.3夏枯草不同器官齐墩果酸的积累规律


齐墩果酸在夏枯草根中的含量高于其他3个部位(茎、叶、花)。在初花期(月23日)根中齐墩果酸含量最高,初花期之后,齐墩果酸含量缓慢下降。茎中齐墩果酸含量在初花期和终花期(6月2日)均较高,而且在初花期高于终花期。叶中齐墩果酸含量在终花期达到最高,而花中齐墩果酸含量在盛花期达到最高,盛花期之后逐渐下降。


2.4夏枯草不同器官迷迭香酸的积累规律迷迭香酸在花中的含量高于其他3个部位(根、茎、叶),而且各个器官迷迭香酸含量最高的时期各不相同。根中迷迭香酸在终花期含量最高,茎中迷迭香酸在果实成熟期含量最高,叶中迷迭香酸在花蕾期含量最高,花中迷迭香酸在初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含量最高。


2.5夏枯草不同器官咖啡酸的积累规律


咖啡酸在花中的含量最高,接下来依次是叶、茎、根。咖啡酸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根中变化较小,茎、叶和花中的咖啡酸含量均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高。


3讨论


夏枯草根、茎、叶、花(果)穗中都含有主要药用成分总黄酮、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并且不同器官和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各药用成分含量不同。张兰珍等研究表明,夏枯草未成熟果穗、成熟果穗和茎叶中均含有咖啡酸和迷迭香酸,而且未成熟果穗中的含量高于成熟果穗和茎叶。黄丽霞等和陈志红的研究表明,生长环境对夏枯草药用成分含量有显着影响,不同产地夏枯草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和迷迭香酸含量具有明显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夏枯草不同器官总黄酮、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总黄酮在叶中含量最高,齐墩果酸在根中含量最高;熊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在花中含量最高。所以建议如果利用的目标主要是黄酮,那么以叶入药最好;如果利用的目标主要是齐墩果酸,以根入药最好;如果利用的目标主要是,熊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以花入药最好,但这些只是从药用成分含量来考虑,在验方中,是否存在叶入药和蕾入药的效果差异,还要考查夏枯草各药用成分的临床应用效果,若有差异,那么总黄酮就可能不是夏枯草利用的主要药用成分。其次,如果其总黄酮成分高于当前总黄酮来源的其它植物,那么夏枯草的利用方式也许可以改变,其他成分熊果酸等也是如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在不同生长时期,夏枯草各器官的总黄酮、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含量也不同。黄酮在果穗干枯之前的叶中含量最高,熊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在未干枯的果中含量最高,齐墩果酸在开花期的根中含量最高。所以在夏枯草的开发利用中,应根据主要药用器官、药用成分和生长时期及药用效果决定最佳采收期。


作者:刘萍,袁保刚,尹丹丹,苗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第2篇:夏枯草的药用价值开发策略


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mn)为唇形科夏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是在夏季釆取干燥果穗入药,但在台湾市场多见全草使用。主要生长于疏林、荒山、田埂及路旁,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由于此草夏至后即枯,故有此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全球约15种,我国产4种,主要产于湖南、安徽、浙江、江苏、河南等地。


1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略扁,长1.5?8cm,直径0.8?1.5cm;淡棕色至棕红色。全穗由数轮至数10轮宿鄂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朵,花冠多已脱落,宿鄂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气微,味淡。


2化学成分研究


目前为止,各国科研人员从夏枯草中提取分离得到了多种化合物主要包含以下七类化合物。


2.1三萜类


目前为止各国研究人员共从夏枯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到了二十八三萜类化合物,其中八f*皂苷类化合物,二十f*为三萜皂苷元。因为各类三萜化合物13CNMR波谱在骨架类型、取代类型及位置等方面各有不同,所以也就各自具有多种相对应的药理药效。


2.2甾体及香豆素类


首次从夏枯草中分得三t*香豆素类化合物,经过科学检测后推测为伞型酮、莨蓉亭和七叶苷元。其他主要包括(3-谷甾醇、豆甾醇、a-菠甾醇和豆甾-7,2-二烯-3-酮等化合物m。


2.3黄酮类


除芦丁外,Dmitruk121等还从夏枯草中分离得到了木犀草素、异荭草素和木犀草苷。张颖君等131从夏枯草属植物中分离出了五羟黄酮、芸香苷、藤黄菌素、异栎素、花青素、翠雀素、金丝桃苷等14f*黄酮类化合物。


2.4有机酸类


夏枯草中的有机酸除了顺式和反式咖啡酸外还包括软脂酸、软脂酸乙葡酯、硬脂酸、油酸、花生油酸、辣木子油酸、月桂酸、肉豆蔻酸、亚麻酸、棕榈酸、十四烷酸、亚油酸等。


2.5糖类


捷克学者Natherc-va等对夏枯草属多种变种中所含糖类进行了研究,在乙醇提取物中均分离到了蔗糖、葡萄糖、木糖、鼠李糖及甘露醇等单糖和多糖。


2.6挥发油类


杨鹿佳等对夏枯草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出油率为0.31%,并成功利用GCZFT-JR从中检测到23f*已知成分,其中1,8-桉油精和(3-蒎烯占挥发油含量的60%以上。


3药理研究


3.1抗肿瘤作用


现代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夏枯草方剂常被用于甲状腺癌、扁桃腺癌、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肝癌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研究证明,夏枯草所含的熊果酸及其衍生物对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P-388、L-1210和人类肺肿瘤细胞A-549均具有显着的细胞毒作用。


3.2降血压作用


夏枯草茎、叶、穗及全草均有降压作用。夏枯草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都有降低血压作用。煎剂(100mg/kg)注射于麻醉犬,可产生显着持久的降压作用,但易产生急速耐受;对肾性高血压犬,连续服药2周后,血压有中等程度之降低,停药后又恢复至原初水平。


3.3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夏枯草中有效成分能够防止动脉硬化。梁兴伦1W1四应用安胶嚢(夏枯草、水蛭、黄连等)对乳幼大白鼠、糖尿病家兔模型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实验对象血脂代谢的影响,证明能够有效降血脂。此外夏枯草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明显的降低血糖浓度水平。


3.4抗病毒作用


夏枯草中的多糖成分不但对HSV-1、HSV-2有很强的抵抗作用,而且对HIV-1也有同样的抑制作用。此外还有抗菌、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有研究证明夏枯草中的水溶性成分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抗菌谱较广。马德思等人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夏枯草水煎沉液对早期炎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其中以熊果酸的抗炎活性最强。


4夏枯草的开发价值与应用前景展望


各国研究人员已对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多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夏枯草在医药领域的药用价值以及商业价值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所能利用的成分仅局限在脂溶性化学成分,而对有治疗作用的水溶性成分研究和利用都明显不足,因为传统方剂中对夏枯草的使用是煎煮方式,所以目前究中所发现的具有抗癌、抗病毒作用的成分也多是水溶性成分,如果能够对夏枯草的水溶性成分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通过现代研究方法得到夏枯草具体有效成分或提取物,明确其有效成分及毒副作用,提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能进一步降低毒副反应,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拓展及深入,夏枯草一定能够在抗菌抗炎,抗癌降压等医药领域发挥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作者:李咏梅,肖冰梅(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上一篇:现代海洋药物学的教学研究论文(共2篇)

下一篇:细胞工程制药课程的教学实践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