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电针治疗腰神经后支痛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5-08-04 08:49

摘 要: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腰神经后支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典型腰神经后支痛患者,通过电针和注射治疗腰神经后支痛临床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7.06%,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4.12%,与推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注射治疗腰神经后支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于不宜注射的部分腰神经后支痛,临床实用价值较大。

关键词:腰神经后支痛;病根穴;电针;注射
    腰神经后支痛是由于脊神经后支主干部受机械牵拉刺激而产生的其末梢分布区的放散痛。属于椎管外周围神经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属祖国医学“腰痛”。临床治疗方法较多,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腰神经后支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4月~2011年2月我院门诊患者68例。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手册——疼痛学分册》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1]:①患者感腰痛、臀痛、腰臀部痛,疼痛可向股部放射。疼痛部位在膝以上;②患者在任何时候均感疼痛,并影响睡眠;③无间歇性跛行;④在腰3横突处或竖脊肌外缘与髂嵴交界处附近有压痛;⑤做上腰段或胸腰段椎旁脊神经后支注射,疼痛即刻消失。此法既明确诊断,又可用于治疗。将6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注射组,每组34例。电针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45~78岁;注射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40~75岁。

1.2  治疗方法:①电针组:患者取俯卧位,以压痛部位为中心选取患侧3~4个相应病根穴(与神经根后支横突及上关节突处相对应),针刺后有酸胀或麻木感。取上下两个穴位作为电极,5 d/周,中间休息2 d,3周为1个疗程;②注射组:患者健侧卧位,屈髋屈膝头低位,准确定位相关神经后支(与神经根后支横突及上关节突处相对应)2~3处。进针后,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注射0.25%利多卡因10~15 ml和曲安奈德10 mg,患者感疼痛缓解为宜。1次/周,3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患者从第1次治疗开始,3周后观察疗效。治愈:原疼痛完全消失,腰部活动完全不受影响,工作、生活恢复正常;显效:原疼痛明显缓解,腰部活动明显改善,工作、生活恢复正常;有效:原疼痛基本缓解,腰部活动部分改善,工作、生活有部分影响;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电针组与注射组有效与无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电针组

34

26

5

2

1

97.06

注射组

34

25

6

1

2

94.12

3 讨论

腰神经后支在通过纤维孔或骨纤维管时受刺激或卡压,引起的以腰痛为主的疾病。该病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2]。腰神经后支较细,于椎间孔外口处由脊神经发出,主干长0.5~1 cm,向后行经骨纤维孔,在下位腰椎上关节突与横突根部上缘交界处,至横突间肌内缘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本病属于腰痛范畴,多因感受寒湿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寒湿之邪客于经络,经络阻滞,或因闪挫撞击,或陈伤老疾,经络受损,瘀血凝滞,或久病肾亏年老体弱,或因房劳伤肾,精气耗损,肾气虚惫,筋骨失养所致[3]现代医学认为,病根穴是指患病的根源处,是真正有病的部位,是调理该病最佳的有效点。这个点是很有规律,基本固定不变,是能看的到、摸的着、是公认的权威点;病、病灶和穴位是紧密相连的。本病的病根穴与注射点相近。笔者采用电针,根据患者病情虚实,遵循中医补泻原则,调节电针频率,电流强度,达到治疗疾病目的。通过与注射分组比较,两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电针治疗效果显著。电针优点,不使用激素,可以长期使用,对于害怕注射的患者,可以有效替代,本法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3.

[2] 宋文阁,王春亭,傅志俭,等.实用临床疼痛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18.

[3] 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4.

上一篇:桥本甲状腺炎伴结节的外科诊治分析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溃疡49例临床案例分析